药最网
首页

全市居民家门口可享“名中医”服务,今年各镇街还将建镇级中医馆


东莞地处岭南

市民对中医情有独钟

去年10月底

由市中医院牵头

全市3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

“东莞市治未病专科联盟”正式成立



作为东莞首个成立的专科联盟

运行半年的成效如何?



“经过半年运作,全市中医资源逐渐整合和成为一体,共同服务市民。”市卫生计生局副局长、市中医院党委书记殷炯棠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全市居民可借助全市33个镇街(园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名中医服务。


今年,各镇街还将建设镇街中医馆,大家看名中医就更方便了。


建信息服务平台精准服务


2017年10月,全市33个镇街(园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用了东莞市中医特色健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并且在今年3月前实现了两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与社卫系统的信息对接。



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卢晓燕说,“东莞市治未病专科联盟”一方面将由中医院指导各社卫中心具体做好治未病工作,提升市民的健康水平。同时,市中医院的专家也将不定时地到联盟内的各社卫中心坐诊、指导,便于市民问诊。



通过建立中医“治未病”专科联盟,将推进东莞中医药健康管理体系中的“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防治结合”,做到优势互补,规范发展各级医疗机构的中医“治未病”服务,推进构建区域治未病服务网络,更好地为大众健康服务。


伴随“东莞市治未病专科联盟”而来的,还有东莞全市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平台也正式启用。


卢晓燕说,这个平台实现了“查询信息、随访管理、就诊预约、上下级互动、数据共享”等12大功能,实现普通人群、老年人群、0~3岁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原来,镇街中医服务人员需要靠手工录入档案,该平台启用后,大大减少了服务人员的劳动量,并且提供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



该平台也有不少市民使用过,在电脑端、微信端都能轻松通过答题进行体质辨识,然后输入个人信息,系统将自动将您的体质辨识录入后台。随后,市民可在该平台选择心仪的就诊社卫中心和预约医生,非常便捷。在市中医院、市卫生计生局官微上都能轻松体验。


想测试下自己是哪种体质,可以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

安排名医下社区坐诊带人才


联盟建立后,卢晓燕和她的团队并没有闲下来,在市中医院牵头下,全市组成了6个督导组,对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督导和摸底,“部分镇街的技术偏弱,专业人才缺乏,而且服务半径也偏小,需要联盟进行帮扶。”卢晓燕说。


针对社区的需求,市中医院拿出定制化的方案。除安排名中医坐诊、帮扶莞城社卫提高医务人员水平外,市中医院还主动邀请莞城社卫中心派遣中医药人才至市中医院进修半年,让老中医“传帮带”基层人才。


市中医院还在东坑、麻涌社卫中心开展了名医工作室,由市中医院专家到社卫中心出诊带教,使当地居民可以在家门口就能预约到名中医就诊。



卢晓燕说,中医专家到社卫中心出诊,同时也履行现场带教社卫医务人员,“市中医院和社卫中心也搭建了中医药体系的双向转诊通道。”

今年市镇共建在每个镇建中医馆

殷炯棠还给大家带来个好消息。


殷炯棠透露,今年,东莞市“治未病”专科联盟在市中医院建立市级国医馆的基础上,计划在各个镇街都建立起镇街的中医馆。




市卫生计生局中医科负责人关丽珊说,根据省中医药局《广东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指南》和我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实施方案,市卫生计生局将联合市中医院,指导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标准化建设工作,合理运用中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采取市镇共建的方式,全面推进我市社卫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的建设。

将新增四大功能覆盖重点人群

关丽珊说,“治未病”专科联盟还将进一步完善东莞市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功能,计划在东莞市中医特色健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简称:治未病平台)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功能建设上全面覆盖重点人群。


在I期建设基础上,新增“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孕产妇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医药体系的服务转介+远程会诊”等四大功能。



今年,我们全面推广中医体质辨识的移动端应用,使各社卫中心的微信公众号能直接接入治未病平台实现移动端体质辨识的功能。”关丽珊说,实现市民关注市卫生计生局或市中医院或社卫中心的微信公众号进行体质辨识,后台统计、档案建立,从而帮助各社卫中心更便捷、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