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间段,大家最关心的就是2018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成绩及后续的领证事宜了,请大家随时关注【正保医学教育网卫生资格考试】公众号,一旦能查成绩,有领证消息,我们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大家!
1.胃肠激素:由胃肠粘膜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
2.基础代谢率:在基础状态下,清醒、安静、空腹时,单位时间的能量代谢。
3.呆小症:幼儿时期甲状腺功能低下,生长缓慢、身体矮小,而且智力低下, 称呆小症。
4.兴奋性: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即兴奋)的能力。
5.肺通气量: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6.球-管平衡: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
7.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8.胃容受性舒张:咀嚼吞咽时,食物刺激咽、食管感受器,通过迷走N反射性地引起胃头区(胃底和胃体)肌肉舒张。
9.静息电位:兴奋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在细胞内外所记录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10.牵涉痛:由于内脏疾病引起的体表部位疼痛或痛觉过敏。
11.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环境,指细胞外液。
12.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安静状态健康成人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
13.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14.Hb氧饱和度:Hb氧含量占Hb氧容量的百分比。
15.牵涉痛:内脏疾病常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者痛觉过敏。
16.容受性舒张:食物刺激口、舌、咽和食道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经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体舒张。
17.近点:眼尽最大能力调节后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18.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总量。
19.阈电位:在刺激作用下,静息电位从最大值降低到将能引起扩布性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或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去极化过程中,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水平。
20.肺泡通气/血流量比值: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21.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压的平均值。
22.呼吸: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3.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24.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发生收缩。
25.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整个多肽链的空间排布。(或: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卷曲形成的空间结构,反映所有原子的空间排布。)
26.酶的别构调节:特定小分子物质与酶结合后,使酶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酶活性变化,这种调节酶活性的方式称为酶的别构调节。
27.必需氨基酸:人体必需但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一类氨基酸。
28.生物转化作用:非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29.糖酵解途径:从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的过程。
30.酮体:脂肪酸β-氧化的正常产物,生成于肝内利用于肝外,主要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31.反密码子:tRNA反密码环中的三联碱基与mRNA中的某些密码子反向配对,则称其为反密码子。
32.基因表达:基因经过转录、翻译,产生具有特异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
33.启动子( promoter):位于结构基因上游,是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并启动转录的调控序列。
34.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35.蛋白质等电点: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相等(在电场中不移动)时溶液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36.酶的化学修饰调节:酶蛋白通过共价键结合/去掉某种小分子物质后(常见的是磷酸)酶的活性随之增加或降低,这种酶活性调节方式称为酶的化学修饰调节
37.必需脂肪酸:人体必需但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一类不饱和脂肪酸。
38.结合胆红素:主要是指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39.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0.脂蛋白:脂质与载脂蛋白形成的复合体。
41.DNA的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
42.密码子:mRNA从5'→3'每相邻三个核苷酸为一组代表氨基酸或其他遗传信息,又称为三联密码(或密码子)。
43.顺式作用元件: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特异DNA序列。
44.胆汁酸的肠肝循环:由肠道重吸收的胆汁酸均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中游离型胆汁酸被重新合成为结合型胆汁酸,再随胆汁排入肠腔,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45.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相接处形成微向前突的横嵴,称胸骨角。该角平对第2肋软骨,是确认肋的重要标志。
46.翼点:额、顶、颞、蝶四骨相交形成“H”形的骨缝。
47.椎间盘:连接相邻两椎体间的纤维软骨板,外部为纤维环组成,坚韧而有弹性;内部为髓核为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
48.斜角肌间隙:在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间,形成三角形裂隙,称斜角肌间隙。
49.咽峡:腭帆后缘和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它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50.咽淋巴环: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和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共同构成咽淋巴环,它们围绕在鼻腔、口腔与咽通连处的附近,对消化道和呼吸道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
51.肾蒂:出入肾门的诸结构为结缔组织包裹组成肾蒂。
52.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内面,由两侧的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组成。
53.肋膈隐窝:肋胸膜与膈胸膜相互移行处的隐窝
54.三尖瓣复合体:位于右房室口,由纤维环,三尖瓣、腱索和乳头肌组成,功能是防止血液返流。
55.动脉韧带:在肺动脉干分为左、右肺动脉分叉处的稍左侧,有一纤维性的结缔组织索,连于主动脉弓的下缘,为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形成的遗迹。
56.颈动脉小球:是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后方的椭圆形小体属化学感受器。
57.颈动脉窦:为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窦壁内有压力感受器。
58.乳糜池:在第一腰椎前方,由左腰干、右腰干和肠干汇合处的膨大,是胸导管的起始部。
59.黄斑: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稍下方约3.5cm处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黄斑中央有一凹陷称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锐的部位。
60.灰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色泽灰暗,称灰质。
61.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的团块。
62.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的团块。
63.纤维束:中枢神经系统内,起止、行程、功能相似的神经纤维聚集在一起。
64.内囊:是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由投射纤维构成的白质层。
65.遗传信息:蕴藏在DNA分子碱基排列顺序中的信息称为遗传信息。
66.遗传密码:mRNA分子上碱基的排列顺序称为遗传密码。
67.酶:是活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外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68.生物膜:细胞膜和细胞内膜的总称。
69.自噬作用:溶酶体对细胞内的物质或一部分结构的消化、分解作用称为溶酶体的自体吞噬作用。
70.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
71.细胞分化:指受精卵经过卵裂产生的同源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蛋白质合成等方面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72.细胞衰老:指细胞内部结构的衰变、细胞生理功能的衰退或丧失。
73.细胞凋亡: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
74.同源染色体:指在减数分裂时能两两配对,形态、大小及结构都相似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75.基因组:细胞中所有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76.断裂基因: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由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两部分组成,其编码序列被非编码序列所间隔,形成嵌合排列的断裂形式。
77.基因突变: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组成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78.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79.核型:一个体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80.染色体病:指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所导致的疾病。
81.外显率:是指一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相应表型的百分率。
82.交叉遗传:X连锁遗传中,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从母亲传来,将来只能传给他的女儿,致病基因不存在由男性向男性传递的现象。
83.遗传度:在多基因遗传病中,易患性的高低受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其中遗传基础所起的作用的大小称为或遗传率。
84.阈值:导致个体患病的最低易患性限度。
85.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到不适甚至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的病态表现。
86.发热: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值范围,称为发热。
87.水肿:皮下组织的细胞内及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88.咯血: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随咳嗽经口腔排出称为咯血。
89.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出现呼吸深度、频率、节律改变,严重时张口呼吸、发绀等。
90.发绀:发绀是指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没有携带氧的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叫紫绀。
91.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
92.呕血: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腺)或全身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经口腔呕出,呕吐物可呈棕褐色。常伴有黑便,严重时…脱周围血循环衰竭。
93.腹泻:是由于肠粘膜分泌旺盛、吸收障碍、黏膜炎症、肠蠕动亢进等原因致使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病例成分(粘液、脓、血)。
94.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致使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升高( >34.2μmol/L),引起皮肤、巩膜、粘膜发黄的一种症状。若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值,但未超过34.2 μmol/L,临床上不出现黄疸症状,此时为隐性黄疸。
95.惊厥:四肢、躯干与颜面骨骼肌非自主的强直与阵挛性抽搐,常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
96.意识障碍:是指机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能力出现障碍,由高级中枢受损所致。常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甚至昏迷。
97.强迫体位:患者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特殊的体位,称为强迫体位。
98.蜘蛛痣:指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而称为蜘蛛痣。
99.颈前三角:为胸锁乳突肌内缘,下颌骨下缘与前正中线间的区域。
100.锁骨中线: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垂直线。即通过锁骨中点向下的垂直线。
101.肋脊角:为第1 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为肾脏和输尿管所在的区域。
102.皮下气肿:胸部皮下组织有气体积存时称为皮下气肿。
103.匙状甲:其特点为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有条纹。
104.胸膜摩擦感:指当急性胸膜炎时,因纤维蛋白沉着于两层胸膜,使其表面变得粗糙,呼吸时脏层和壁层胸膜相互摩擦,可由检查者的手感觉到,称为胸膜摩擦感。
105.心音分裂:左、右心室活动较正常不同步的时距明显加大,组成第一、二心音的两个主要成分间的时距延长,则听诊时出现一个心音分裂成两个心音的现象,称为心音分裂。
106.奔马律:系在第二心音之后出现的响亮额外心音,当心率快时与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共同组成的韵律,犹如马奔驰时的蹄声,故称为奔马律。
107.颈静脉怒张:平卧时颈静脉充盈的水平超过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或立位与坐位时可见颈静脉充盈,称为颈静脉怒张。
108.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涨潮落,故名水冲脉。
109.奇脉: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时、吸气时脉搏减弱,甚至不能扪及,又称“吸停脉”。
110.枪击音:听诊器鼓型胸件轻放股动脉表面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枪的声音。
111.蛙腹:当腹腔内有大量积液时,平卧位腹壁松施,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腹部呈扁而宽状。
112.反跳痛: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常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
113.Murphy征阳性:检查者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如在吸气过程中因疼痛而突然中止吸气,则称为Murphy征阳性。
114.移动性浊音:腹腔内有较多的液体时,叩诊可出现因体位不同浊音区变动的现象即为移动性浊音。
115.肠鸣音: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
116.蛋白尿:尿蛋白检测出现阳性或>150mg/24h尿。
117.镜下血尿:尿中红细胞增多,离心后的尿中红细胞>3个/HP称为镜下血尿。
118.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固形成的圆柱状体。
119.粪便隐血试验:用于检测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试验。当消化道出血量少时,肉眼观察、显微镜下观察都无法证实出血,此时可以通过隐血试验诊断出血。
120.内生肌酐清除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ml血浆中的肌酐清除。
121.高蛋白血症:血清球蛋白高于40g/L,或总蛋白高于80g/L。
122.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或总蛋白低于60g/L 。
123.期前收缩: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又称过早搏动。
124.二尖瓣型P波:P波增宽,其时限≥0.12s,P波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0.04s,又称“二尖瓣型P波”。
125.肺型P波:P波高尖,其振幅超过0.25mV,称为“肺型P波”。
126.窦性心动过速:如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即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127.“城墙样”运动:二尖瓣狭窄时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前后叶同向运动。
128.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129.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130.玻璃样变:指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嗜伊红半透明状蛋白蓄集。
131.肉芽组织:为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肉眼呈红色、细颗粒样、柔软,状似肉芽。光镜下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组成,常伴有多少不等的各种炎细胞。
132.槟榔肝:切面肝小叶结构清楚,小叶中央淤血区呈暗红色,周边区因肝细胞脂肪变性呈黄色,红黄相间,形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条纹,状如槟榔的切面,称为“槟榔肝”。
133.血栓形成:活体的心血管系统内血液成分发生析出、凝集和凝固而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134.化脓性炎: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135.肉芽肿性炎: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明显的结节状病灶,叫做肉芽肿性炎。
136.阿少夫小体:纤维蛋白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共同构成了特征性肉芽肿病变。
137.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双肾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变硬,皮质变薄,表面呈均匀弥漫的细颗粒状。
138.小叶性肺炎: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病变起源于细支气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扩展,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139.肺肉质变:某些患者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其释出的蛋白酶不足以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蛋白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观,病变肺组织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
140.桥接坏死:肝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的互相连接的肝细胞坏死带。常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141.假小叶:肝硬变时,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原来的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称为假小叶。
142.新月体:增生的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堆积成层,在肾球囊内毛细血管丛周围呈新月形或环状。
143.肾病综合症: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脂尿。
144.R-S细胞:是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性的瘤巨细胞,细胞体积大,直径约为15~45μm,形态不规则,胞质丰富,略呈嗜酸性,核大、圆形,多核或双核,核染色质常沿核膜聚集成堆,排列疏松,核内有一粗大的嗜酸性核仁,周围有空晕,典型R-S细胞多以两核并列,称为“镜影”细胞。
145.药物:一般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以防、治、诊断疾病的物质。
146.兴奋作用:使机体组织器官原有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作用。
147.抑制作用:使机体组织器官原有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作用。
148.全身作用(也称吸收作用):指药物通过吸收入血液循环(或直接进入血管)并分布到机体各部位后所产生的作用。如:氢氯噻嗪的利尿作用。
149.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在一定剂量下,因不同组织器官对药物敏感性的差异,使得药物对某些组织产生较明显的影响,而对其他组织影响轻微或不产生影响,此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150.防治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并对疾病产生防治效果的作用,包括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
151.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甚至严重危害的反应。
152.副作用: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选择性低是产生副作用的原因。
153.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在体内蓄积过多,或机体对药物过于敏感而引发的对机体组织器官的危害性反应。
154.极量:能产生最大效应而不引起中毒的剂量为极量。
155.治疗指数:半数有效量(ED50)与半数致死量(LD50)的比值。一般治疗指数越大,药物安全性越大。
156.受体激动药:与受体有强的亲和力,同时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1≥α>0)。
158.受体阻断药:与受体有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的药物(α=0)。
158.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经生物膜转运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159.首关效应:口服给药后,药物在吸收过程中,部分被肝脏和胃肠道的酶代谢灭活,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160.肝肠循环:有些胆汁排泄的药物或结合性代谢产物,进入肠道后,重新以游离型药物被吸收入肝的过程。
161.生物利用度(F):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分量(百分比)。
162.表观分布容积(Vd):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平衡时,按体内药量和血浆药物浓度计算所得的该药应占有的体液容积。
163.血浆药物消除半衰期(t 1/2):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164.一级消除动力学:体内药物单位时间内按恒定比例进行消除。
165.限速酶:细胞内许多代谢途径,均由一系列连续反应构成,而反应速度最慢的一步可控制全途径的总速度,称为限速步骤,催化此步骤的酶为限速酶。大多数限速酶受配体调节,限速酶与配体结合后能引起构象改变,进而致使其催化活性改变。
166.同工酶:指催化相同的生化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甚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同工酶的变化有助于某些疾病的临床诊断,如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同工酶检测,可用于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167.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无活性中心或活性中心被掩盖,因此不表现酶活性。这种无活性的前身物称为酶原。从酶无活性状态转化成有活性的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如胃蛋白酶原在pH值1.5时可变成胃蛋白酶。
168.首关消除:某些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入门脉系统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先经受灭活代谢,使其进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该过程称为首关消除(亦称首关效应或第一关卡效应)。普萘洛尔口服剂量比注射剂量大约高10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该制剂首关消除较强。口腔黏膜给药及直肠给药能避开首关消除
169.剂量:一般成人应用药物能产生治疗作用的一次平均用量。
170.阈剂量:应用药物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
171.治疗量:指药物的常用量,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量。
172.极量:指治疗量的最大限度,即安全用药的极限,超过极量就有可能发生中毒。
173.中毒量:超过极量,产生中毒症状的剂量。
174.致死量:超过中毒量,导致死亡的剂量。
175.治疗指数:治疗指数为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即LD50/ED50,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
领资料、查成绩、领证书、大事件···关注“正保医学教育网卫生资格考试”公众号,这些你都能随时知道,评职称更轻松!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推荐阅读
医学教育网2018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后讨论区,欢迎大家都来讨论,快来畅所欲言吧!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参与考后讨论
备注:2018年卫生资格考试成绩查询时间一般在考试结束后2个月开通,考试成绩可凭本人准考证号和报名时填写的证件号码(身份证、军官证、护照等),登录唯一官方网站中国卫生人才网进行查询成绩。请参考2017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成绩查询入口于7月25日公布,2017年卫生资格考试成绩单打印时间为8月15日-12月31日。
有关2018年卫生资格考试成绩查询及分数线公布,小编也会在QQ群内第一时间更新,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加入卫生资格考后讨论QQ群!
2018初级护师/主管护师考后交流群
2018药学士/药学师/主管药师考后交流群
2018中药学士/中药学师/主管中药师考后交流群
2018年主治医师考后交流群
2018临床士/临床检验师/临床主管检验师考后交流群
2018年卫生资格考后交流群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