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48岁的全先生走路时不小心踢到了石头,造成左脚一块指甲盖大小的伤口。他以为是小事没在意,没想到,整个左小腿慢慢肿胀了起来,伤口发出阵阵恶臭,他还开始发烧……
全先生开始纳闷
以为自己不是
只是简单地伤到了脚吗?
怎么会那么严重呢?
后来了解到,原来是因为全先生身患糖尿病已经十余年,而“糖尿病足”正是糖尿病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足部的小伤口迅速引发了感染恶化,才导致这样的后果。
看到这儿
想必大家都有点紧张起来
没关系
莞小卫和大家一起
听听专家的看法
高埗医院骨科主任黄崇友提醒,糖尿病足患者治疗时,首先还是注意控糖,同时要预防控制其它危险因素,比如血压、血脂、戒烟等等。
脚踢到石头流血,险些要截肢保命
全先生是一名有10余年糖尿病史的老糖友,受伤时血糖控制得并不理想。他辗转多家医院治疗,但一直未能取得理想效果。全先生左足感染越发严重,多处伤口流着黄白色的脓水,部分的软组织已经发黑坏死。面对经久不愈日益严重的病腿,他甚至面临“要命还是要腿”的两难抉择。
后来,全先生转到了东莞市高埗医院。该院骨科主任黄崇友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后,采用了“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在全先生的小腿骨上切一块小骨片,用支架固定,然后调节上面的螺纹杆,以每天1毫米的速度,把骨片横向向外提拉,3周后再慢慢移回原位。原本以为要截肢的全先生,幸运地保住了腿。
黄主任介绍,2017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1.144亿)位居全球第一,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预后差、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统计,目前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超过10%,其中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发病率为15%,其中约85%患者最终需进行低位远端截肢。国外文献报道在所有的非外伤性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占40-60%。
全先生的手术过程其实并不复杂,通过给骨骼一个合适的牵伸应力,调动人自身组织自然修复潜能,组织新陈代谢变得活跃,从而使骨骼及其附着的肌肉、筋膜、血管和神经同步生长,实现受损组织微循环的自然重建。循环的重建进一步促进神经的再生,最终使得糖尿病足得到治愈,减少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
那么其实
糖尿病足
到底是什么病状?
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理性骨折。
糖尿病足病的形成,往往与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差有关。糖尿病病人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血管内膜增厚和中膜钙化进程加快,导致血管扩张能力下降,血管狭窄甚至阻塞,使相应组织部位坏死。高血糖状态使病人机体抵抗力降低,一旦足部出现伤口,容易感染且不易愈合,伤口感染后经久不愈,组织坏死产生的毒素吸收入体,威胁患者生命,病人为了挽救生命将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因此早期治疗相当重要。
糖尿病足有何表现?
糖尿病足早期可以有血管病变,还有神经感觉的减退,表现为双脚皮肤瘙痒,经常感觉到脚凉、麻木,甚至一碰就疼。下肢局部缺血的症状主要是血管性间歇性跛行,这说明血管已经出现闭塞或者阻塞了,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走长距离的路,其特征表现为:走路时感到脚痛,停止步行后症状会迅速消失(通常在5分钟内),但继续走路时会再次出现疼痛。
进一步变化可出现静息痛,即在休息时下肢亦感疼痛,甚至彻夜难眠,出现这种情况意味着病人离截肢不远了,病程最后足部形成溃烂、坏死,创面经久不愈。
知多D
糖尿病人需要重视足部护理
糖尿病足患者
应重视以下几点:
(1)生活细节上,糖尿病人每天晚上洗脚的时候,要仔细检查足部,如有水泡、裂口、红肿,应立即妥善处理;
(2)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足部温度觉减弱或丧失,很容易被热水烫伤,洗脚水温要合适;每晚予温水及温和的软皂洗脚,以手肘部试温,洗脚不超过10分钟,洗后用柔软而吸水的毛巾软柔擦干,特别注意要擦干足趾间;
(3)糖尿病足患者常有脚胼胝及嵌甲,勿以刀片、或药除鸡眼及胼胝,以免受伤时感染;禁用热水袋、电热毯或其他取暧热源;
(4)勿赤脚走路,足冷可穿厚袜、禁用强烈及侵蚀性药物外涂,如碘酒等;勿同一姿势站立过久,勿交叉双腿而坐,勿穿紧裤,以免阻碍血流;
(5)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穿鞋穿袜可不是小问题,鞋袜要清洁宽松、柔软合脚、透气要良好,穿吸水性好的袜子并每日换洗;
(6)由于糖尿病足的病理特点,组织营养障碍,关节变形,足弓变浅,加之神经病变,使得患者的脚对外来伤害敏感性差而缺乏防御诱发感染引起坏疽,有足癣和继发感染者,应及早找皮肤科医师诊治。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护好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