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概述
PFD是什么?
由于盆底支持结构缺陷薄弱、损伤及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盆腔脏器移位并引起各种盆腔器官功能异常的一组疾病称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患病妇女可出现盆腔器官脱垂(POP) 、尿失禁(UI) 、性功能障碍(SD) 及粪失禁(FI) ,是全球女性普遍存在的社会卫生健康问题。
PFD的发病率如何?
据国外的一项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报道,12.5% 的妇女患有压力性尿失禁( SUI) ,其中年龄在60 岁以上老年妇女患病率为26.7%。国内研究显示正常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11%,福建地区SUI 的发病率为9.1%~16.3%,武汉SUI 的发病率为18.5%,老年妇女SUI 发病率高达29%。40%~60% 的已婚妇女患有SUI。以上数据提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已成为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突出社会问题。2011 年,中华妇产科学会盆底学组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 中指出,中国成年女性SUI 总患病率高达18.9%,50~59 岁SUI 患病率最高为28.0%
二、为什么要做产后盆底功能筛查和盆底康复妊娠、分娩导致盆底组织损伤,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显示,产后女性的盆底肌力异常者占87.4%。围产期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比较集中发病高峰时间段。妊娠后期、产后6周和6个月的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26.7%、9.5%和6.8%,其中,压力性尿失禁占主要(分别为18.6%、6.9%、5.0%)。产后器官脱垂的发生率为54.40%,其中,POP-Q I度的比例最大(37.49%)。由此,产后是防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阶段和理想时机。
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能促进妊娠和分娩过程损伤的神经和肌肉得到恢复,从而改善远期盆底状况,降低因解剖结构改变和年龄增长发生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机会。研究表明,孕期盆底训练可以降低初产妇产后3个月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产后康复治疗明显降低产后6~12 个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
预防性干预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从产后恰当时机及时开始进行,哪怕仅是进行基本的盆底肌锻炼,也非常必要;争取有更多的产妇接受科学指导下的系统防治干预措施。并且鼓励妇女养成维护盆底功能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持续终生,坚持进行。
普遍性防治为基础,争取为产妇提供系统的盆底康复干预措施。在力争每个产妇都进行最基本的普查基础上,根据每个产妇及医疗机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盆底组织损伤及盆底功能评估方案。在力争每个产妇都进行基本的盆底康复措施情况下,根据每个产妇及医疗机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盆底康复方案。
(我院妇科医生正在为患者做盆底康复)
产后不做康复欠下的债,到绝经后已经太沉重
在女性绝经后,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尿失禁,发生率高达50%。甚至有专家开玩笑说,只要万有引力存在,此病就有发生的可能。
过亿女性羞于说出口的尿失禁,只要引起重视,及早检查,进行简单生活方式干预和物理康复训练,就能取得很好治疗效果。但预防治疗却有“黄金时间”,一般是女性产后42天至6个月。
如果女性产后能尽早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比如凯格尔训练、低频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是可以避免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的。女性产后若没有进行盆底肌的锻炼和康复治疗,随着年龄增大和激素水平下降,到了50岁左右绝经时,将会是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的高发期。原本简单有效的盆底康复训练,也不得不等候手术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