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你在绝望中伸出的手,我们紧紧握住了……”美女医生的心情记录,感动万千网友……


近日

东莞一位女医生的一篇文章在网上疯传

文章字数有些多,故事有些长

可很多人把它看完了

并表示感动得热泪盈眶

到底这是一篇什么文章呢?

我们先来看看

▼▼▼


(下拉可查看全部)

你在绝望中伸出的手

我们紧紧握住了

——当我们坐在医院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面对着病人时,眼中往往只有疾病,可是当我们走进病人的生活,才能真正明白疾病带给一个家庭的是什么。。。。。。


“陈医生,我找了你好久了”……

一周前,一个炎热的午后,我刚走进办公室,就听到了这么一个怯怯的声音。

面前是一个极其瘦小的阿姨,五十来岁,佝偻着身子,衣服已经汗湿了,身上的皮肤被太阳晒得又黑又红,一只手上拿着一顶破烂的草帽,草帽里窝着一件环卫工人的背心,另一只手拎着一个CT袋,满脸愁苦地看着我。

“阿姨,是你啊”,我脑海中迅速泛起一段久远的记忆。

那是三年多前,CCU收进了一个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这是个五十多岁的男性,衣衫褴褛,一侧肢体活动不便,脸上总是挂着痛苦无奈的苦笑,旁边守着他的,就是这个阿姨,他的妻子。这是个极其贫困不幸的家庭,夫妻两人都是外地人,家境贫寒,在虎门从事环卫工作,也就是扫大街,领着一份微薄的薪水。丈夫在这次心梗发作之前,已经有了三次脑中风病史,留下了行动不便后遗症,同时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早已丧失了工作能力,这次心梗,更是雪上加霜。大女儿已结婚,家境不好,又患有肺脓肿,无力照顾父母。小女儿尚在老家读初三,不愿放弃学业,苦苦哀求父母让她继续读书。同时还有一个四十多岁自幼患有精神病的弟弟需要赡养,也常年跟着他们一起生活。家庭的所有重担,全部压在了妻子一个人身上。

其实当医生多年,看过的不幸家庭也不计其数了。但这个病人的妻子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因为她令人让人过目难忘的瘦小体型和悲苦面容,更是因为她对医生对丈夫的态度。一般来说,对于反复病重住院,预后不良,没有医疗保险,经济又极其困难的家庭,患者家属的治疗态度往往是比较消极的,因为结局最终往往是人财两空。但她不一样,当我们找她谈话交代患者病情时,她总是非常紧张地看着我们,生怕医生口中的一句话就宣判了她丈夫的死刑。她很少强调自己的难处,对于一张张的欠费缴费单,她只是红着眼睛哀求让我们别停药,她会想办法借钱。每天看着她匆匆忙忙赶来给丈夫送来一日三餐,然后又匆匆忙忙地赶去扫街捡垃圾,我被这个吃苦耐劳重情重义忍辱负重的妻子打动了。在病人好转出院前夕,我递给她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几千元钱,叮嘱她病人出院后一定要按时吃药复诊。当时她哭着要给我跪下,我扶着她,眼眶也红了,身为医生,多希望天下无疾苦啊,可是能力有限,也只能做到这样了。

出院后我们就失去了这个病人的消息,我一度以为他们回了老家。半年后这个妻子又来医院找到了我。她说因为家里经济实在困难,就没再来医院复诊,平时在药店里买些药吃,病情还算稳定,病人生活也能勉强自理。这次过来,是因为刚从老家办完低保回来,自家榨了一壶芝麻油,死活让我收下。我推辞不掉就收下了,每次炒菜时放一点,那真的是好香好香的芝麻油啊。

时间一晃,三年过去了,这三年里他们再也没来找过我,我也慢慢地把这件事情遗忘了。没想到现在我再次看到了她。和三年前相比,她更瘦小也更憔悴了,眼中满是悲苦和企盼。我一边让她坐下,一边问她是怎么回事。

“陈医生,我这次是想求你帮忙,我求你帮我打个证明。。。。。。我老公不能动,身上也烂了,求你给他抓点药。。。。。。”她急切地语无伦次地说着,过了好一阵子,我才弄明白,原来大半年前,那个不幸的丈夫又再一次中风了。那段时间我正巧外出征兵体检,他们未能找到我,在其他科住了院,砸锅卖铁地治疗了一段时间,病人救回了一条命,但是从此彻底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和语言能力,只能长期卧床。她每天要起早贪黑地扫大街,捡垃圾,晚上才能回到家里照料丈夫。前段时间丈夫老是指着臀部喊痛,才发现原来那里的皮肤已经溃烂了,她每天用毛巾擦洗患处,又买了药膏来涂抹,总也不见好。现在家庭实在困难,她打听到可以在老家办特困证明,所以情急之下又来找我,来了几次医院凑巧我都在开会,这次总算找着了。

我听着她的述说,心里不禁沉了下来。打诊断证明复印病历资料什么的都好办,但患者长期卧床,又有糖尿病,现在出现了皮肤溃烂,肯定是褥疮无疑,这是我们医护人员最头痛的事情了!我告诉她,褥疮的治疗是非常棘手的问题,需要专业级别的护理,每天清创换药,定时翻身,同时还要加强营养,严格控制血糖,这一切仅凭家庭护理是很难奏效的,最好来医院治疗,否则一旦引发败血症等并发症,将会有致命风险。她为难地说,小女儿马上要高考了,读书需要用钱。弟弟精神病反复发作,每月几百的药费少不了,现在实在是拿不出住院的费用了,只想求我给抓点药,在家里照顾着,看能不能好一些。无奈我只好给她开了点药膏,仔仔细细讲解了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并告诉她,如果病情没有好转,必须立即送医院治疗。

开了药后,这个妻子感激地离开了。我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毫无疑问,这个风雨飘零的家庭目前正面临着又一轮可能致命的打击。单凭妻子口述,还不能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而我开的那些药膏,可能也只是杯水车薪,甚至毫无效果。要想真正地治疗,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把病人送到医院来,要么把医疗护理带到病人家中去。从病人的家庭现状来说,再来医院住院显然是不现实的,只能是我自己上门了。但褥疮的治疗仅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护士协助,同时一次两次的上门帮扶肯定也是不够的,需要长期的随访治疗。幸运的是,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向科里的护士姑娘们提出时,她们都毫不犹豫地答应和我一起上门为病人义务护理。肖建民科主任和王利华护士长得知此事后,也表示大力支持。心内科历来就有关爱患者的优良传统,比如梁雁、杨珊等老一辈护士都经常去到村里义务照顾一些五保户病人,有她们在的地方总是充满欢笑,令人如浴春风。当一个人或一个家庭陷入绝望时,一丝丝温暖都可能给他们带来继续生活的力量。作为医者,个人的能力虽然有限,但一旦汇入了集体的力量,微弱的火花也足以聚成熊熊火把,具备穿透黑暗的光芒!

确定好现场治疗方案后,我通过患者的住院资料,找到了这个妻子的联系方式,告诉她我们的计划。5月30日下午,我和心内科主管护师吴强,张秋菊三人一起驱车来到了患者租住的地方。这是在烈日暴晒下的一栋二层民居,沿着陡峭的楼梯走上去,患者夫妇两人就住在二楼一间窄兀的房子里。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打开房门的那一瞬间还是被房子的狭窄简陋给惊到了。不到5平米的房子,除了一张床和几个破桌子外,没有任何家具。我们站在床前,几乎没有转身的空间。病人就躺在那张床上,还是熟悉的面孔,不过消瘦了很多。妻子说,自从大半年前他病倒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张床,也没有见过家人以外的人。有时他不小心滚下床,身边没有亲人,就只能在地上躺一天,直到晚上妻子回家才能把他搬上床。当看到我们进来的时候,他笑了,然后又呜呜地哭了,哭声中有太多的苦!

来不及客套和寒暄,我们开始给他检查身体,万幸的是,患者还能勉强自主翻身,上次开的药膏也起到了一定效果,目前臀部的褥疮评分只是二期,通过科学的家庭护理完全有望康复。只是当我们为患者检查血糖时,高达25的血糖指数还是把我们吓了一跳。虽然患者平时有在吃药,但是为了节省药费,平时买的都是从老家带来的药粉,也从来没有机会去监测血糖。如果血糖不能控制满意,将来的心脑卒中并发症依然不能避免,新一轮的心梗、脑梗依旧可能发生。不重视日常用药,不重视自我监测,等心脑血管并发症来临时,或者因病致穷,因穷返病,或者家破人亡,追悔莫及,这就是很多家庭悲剧的起因!同时我们医务人员对于慢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也任重道远!手把手教会患者和家人怎么自我康复锻炼、怎么换药之后,我们道别了。临走时,无法站立行走的他,坚持要女儿搀扶着送到房门口,向我们挥手道别,眼中满是感激和期盼。我回过头告诉他:大叔,放心吧,我们还会再来的。

是的,我们还会再来。得知你的遭遇后,心内科善良的姑娘们纷纷向我报名,要求加入义务献爱心的行动。下次再来时,我们会给你带来方便支撑的四脚拐杖和地垫,这样你一个人在家不小心滚下床时,就不用在冰凉的地上躺上一天了。我们会给你带来家庭用血糖仪,这样你就可以监控自己的血糖了。我们会给你带来信心和鼓励,让你知道生活并不会就此终结,你身边还有关爱你的妻子和家人,你要好好生活下去。写到这里,我眼前又浮现出心内科走廊上贴的一句格言:“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en,ToComfort Always”。这是美国医生特鲁多博士的墓志铭,翻译过来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近两百年过去了,这段格言越过时空,久久流传,至今仍熠熠闪耀着人性之光。在生命的长河里,生老病死是必然的存在,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医学都不可能治愈每一个疾病和病人。医务人员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治愈,更多的是倾听,帮助,缓解和安慰。当我们坐在医院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面对着病人时,眼中往往只有疾病,可是当我们走进病人的生活,才能真正明白疾病带给一个家庭的是什么,以及我们能再做些什么。。。。。。



身在医疗一线

市第五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陈海燕

看过许许多多的病人

也遇到过“走投无路”的病人

她没有选择漠视

而是选择用笔

把她的所看所感真实记录下来

她不是专业的写手

没有华丽的辞藻

正是她朴实如清水般的文字讲述

众多网友被她所打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陈医生的故事……




患者疾病缠身
妻子满脸愁苦


今年7月初,一个炎热的午后。一位极其瘦小的阿姨,五十来岁,佝偻着身子,衣服已经汗湿了,身上的皮肤被太阳晒得又黑又红,一只手上拿着一顶破烂的草帽,草帽里窝着一件环卫工人的背心,另一只手拎着一个医院的CT袋来到市第五人民医院。


“陈医生,我找了你好久了。”这位阿姨激动地对陈海燕说。原来她是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CCU在三年前收进了一个急性心肌梗死病患的妻子。



这位患者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男性,从河南来莞打工,大家称他为老刘。老刘夫妻两人都在虎门从事环卫工作,也就是扫大街,收入微薄。世事无常,疾病更是加剧了他家庭的穷苦。老刘在这次心梗发作之前,已经有了三次脑中风病史,留下了行动不便后遗症,同时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早已丧失了工作能力,心梗对他更是雪上加霜。


老刘家有两个孩子,但家庭的负担几乎都在妻子身上。大女儿已结婚,家境不好,又患有肺脓肿,根本无力照顾父母;小女儿尚在老家读初三,年纪尚小,不忍心让其放弃学业。此外,家中还有一位四十多岁自幼患有精神病的弟弟需要赡养。



作为医生,陈海燕看过的不幸家庭也有不少,但老刘一家着实把她打动了,“她很少强调自己的难处,对于一张张的欠费缴费单,她只是红着眼睛哀求让我们别停药,她会想办法借钱。”陈海燕红着眼睛说,每天看着患者的妻子匆匆忙忙赶来给丈夫送来一日三餐,然后又匆匆忙忙地赶去扫街捡垃圾。


医生捐款支援
家属下跪表感激


“身为医生,多希望天下无疾苦。”陈海燕在在老刘好转出院前夕,送了一个信封给他们一家,里面装着3000多元,叮嘱病人出院后一定要按时吃药复诊。


3000元,对于老刘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尤其是现在这种困境,简直是救命之火。老刘妻子看到后,马上哭着跪下了,泣不成声,这让陈海燕也忍不住湿了眼眶。


可命运似乎在与他们作对,老刘一家在三年后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的困苦让老刘妻子再次向陈医生求助。



半年前,老刘中风了,他们“砸锅卖铁”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老刘捡回了一条命,但从此彻底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和语言能力,只能长期卧床。后来,褥疮亦向老刘伸出魔抓,皮肤都溃烂了。


看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陈海燕于心不忍,义不容辞地伸出了援助之手,给老刘开了点药膏,仔仔细细讲解了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



陈海燕告诉老刘妻子,如果病情没有好转,必须立即送医院治疗。褥疮的治疗是非常棘手的问题,需要专业级别的护理,还需长期的护理。



陈海燕马上在科室内微信群呼吁同事们给予帮助,在她的倡议下,同事们都热情地参与。


医护人员义务相助
久病卧床患者起身送别


患者老刘一家的情况依然牵挂在她心上。


就在5月30日下午,陈海燕和心内科主管护师吴强、张秋菊三人一起驱车来到了老刘租住的地方。这是在烈日暴晒下的一栋二层民居。陈海燕说,沿着陡峭的楼梯走上去,患者夫妇两人就住在二楼一间窄兀的房子里。房子还不到5平米大小,除了一张床和几个破桌子外,没有任何家具。“站在床前,几乎没有转身的空间。”陈海燕说。


老刘妻子说,自从大半年前丈夫病倒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张床,也没有见过家人以外的人。有时,他不小心滚下床,身边没有亲人,就只能在地上躺一天,直到晚上妻子回家才能把他搬上床。



来不及客套和寒暄,陈海燕马上给老刘检查身体。万幸的是,患者还能勉强自主翻身,上次开的药膏也起到了一定效果,目前臀部的褥疮评分只是二期,通过科学的家庭护理完全有望康复。但检查发现,患者血糖指数竟高达25,是正常值的6倍,需住院治疗。



为了节省药费,老刘家平时买的药都是从老家带来的药粉,从没机会去监测血糖。陈海燕说,如果血糖不能控制满意,将来的心脑卒中并发症依然不能避免,新一轮的心梗、脑梗依旧可能发生。


陈海燕特意教了老刘家人患者的自我康复锻炼、换药的方法。临别时,无法站立行走的老刘,坚持要女儿搀扶着送到房门口,挥手道别,眼中满是感激和期盼。



老刘的遭遇引发该院心内科的医护人员争相帮忙,纷纷要求加入义务献爱心的行动。他们给老刘送去了方便支撑的四脚拐杖和地垫,以防独自在家不小心滚下床时,就不用在冰凉的地上躺上一天了。除此之外,还有方便测量血糖的家庭用血糖仪。


(右一为陈海燕医生)


“当我们坐在医院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面对着病人时,眼中往往只有疾病,可是当我们走进病人的生活,才能真正明白疾病带给一个家庭的是什么,以及我们能再做些什么。”陈海燕说,有时候医者多迈出一步,就能帮助到患者更多,拯救一个生命,甚至是一个家。医者的仁心仁术皆不可缺。



在陈海燕看来

记录接诊的随笔

是个很随心的事情

没想到会引起关注

她是这样说的

↓↓↓

“当我们坐在医院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面对着病人时,眼中往往只有疾病,可是当我们走进病人的生活,才能真正明白疾病带给一个家庭的是什么,以及我们能再做些什么。有时候医者更要学会将心比心,多主动迈出一步,就能帮助到患者更多,拯救一个生命,甚至是一个家。


而我们团队的积极性,也让我意外之余,更多的是满满的感动。“


这是个有爱的医护团队

她们说也希望这份对患者的爱

传递给更多的人

从医者

仁心仁术皆不可缺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