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清补凉”吃的多了,可是您知道它的来历吗?

此平台由广东绿恒制药有限公司打造,普及中药知识,是绿恒人一份社会责任!


小暑过后,全国各地都进入了最炎热的季节。在炎热的季节里,经常处于暑湿环境的广东人都会饮用一种家常消暑的食品——清补凉。可是您知道“清补凉”的来历吗?

其实,在粤语中“清补凉”并不是按字面去读音的,那个“凉”字发音与广东白话中“斤两”的“两”相同,所以读出来的效果应该是“清补两”。说不定我们一直都在读白字哦!

为什么清补凉这种食品会在岭南地区流行,当然与这些地方炎热潮湿的天气相关。但是有一个历史人物不能不提到,那就是南越国的创始人——赵佗。据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后,便开始着手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于公元前219年派屠睢、赵佗率五十万大军出征。大军到达岭南一带,由于中原士兵不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纷纷得病,军队战斗力大减。负责后勤的赵佗便与随军大夫研究,以莲子、百合、沙参、茨实、玉竹、淮山、薏米等药材为原料,做成了一种药食两用的粥。士兵服用后发病率很快降低,且人人精力充沛,重振了战斗力。赵佗因它有“清热气、补元气”之功效,就起名“清补凉”,并命令士兵们每天早上必须食用一碗清补凉。可见,清补凉开始是一种军需物资。以后赵佗在岭南地区(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称王,建立起南越国,清补凉便逐渐传到民间,成为岭南地区的地方饮食文化。

现在我们接触到的清补凉基本是做成糖水的形式。其实清补凉也可做成汤、粥等形式,并与鸡、鸭、排骨等食材配伍。因为组成清补凉的药材本身都是食药两用,可以直接吃的。不管采用什么形式,其功效都一样,关键在于其配方。

清补凉的配方可有多种选择,但最基本的成分包括:玉竹、党参、薏米、山药、莲子、茨实、百合、红枣、南北杏等药材,也有加沙参、陈皮、元肉或海带的。总体功效是:清热降火、消暑解乏、利水去湿、健脾开胃、降痰健肺。实际做时可以根据药材条件或服用目的隨意加减,有的还加入绿豆、椰子肉、西瓜、鹌鹑蛋、西米等食材。

清补凉好像是一个军团,每味药材好像是其中各个战斗单元,都有各自的功能和任务。

以最常用的药材为例:

玉竹——养阴、润燥、除烦、止渴;

薏米和芡实——都有健脾祛湿、利水消肿等作用;

山药——补脾养肺、固肾益精;

沙参——养阴清肺、清热凉血;

莲子——养心、益肾、补脾胃、安神;  

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红枣——润肺止咳、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元肉——滋养补益,补气血;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陈皮——理气开胃、燥湿化痰;

杏仁——润肺平喘、生津开胃。

各种药材的药理、营养作用互相配合、协同,达到了总的功效,是典型的集健康调理与美食于一身的药膳,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完善,演变成了今天岭南地区家喻户晓的保健美食。

火热的夏季又到了,你是不是也可以煲点清补凉,既享受美食,又防治疾病,让自己过一个健康、舒适的夏天?


良方须好药,绿恒中药,只配良方!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