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建设以来,市人民医院与下属基层20个分院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自身优势,努力实现“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新格局。为此,总院专门成立了双向转诊领导小组和转诊办公室,他们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好“双向转诊”制度,多渠道开放“绿色通道”,想办法优化转诊接诊流程,使病人得到了更及时、合理、优化、经济的医疗服务。这些努力,达到了服务做“加法”,花费做“减法”的效果。
方便了:双向转诊 “最多跑一次”
家住塘下镇的某位小朋友患有“地中海贫血”,一种需要定期输血的慢性疾病,他每月都要定期到市人民医院输血。可是在以前,每次治疗家长都先要到医院填写输血申请单,接着再去要预约血源,最后才能带孩子到医院输上血。输一次血,家长来回要在城乡跑上好几回,工作,照顾孩子,忙中添乱,叫苦不迭。
现在,在“医共体”建设中,通过畅通双向转诊途径,落实“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他们再也不用来回跑路了。针对这些病人的情况,双向转诊办公室与当地卫生院沟通,由当地基层医生按流程填写输血申请单,上传至双向转诊办公室,就可以联系输血科预约血源。预约成功后立刻通知小朋友来院输血,当病人来到医院,前期准备工作早已做好,输血治疗即刻进行,过程一气呵成,家属赞不绝口。
快多了:双向转诊 打造“闪电”速度
患者“小刘”年纪虽轻,却已患有高血压病多年。上个月小刘突发肢体瘫痪,当地医生初步检查后诊断为“脑栓塞”,急需要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得到患者家属同意,医生马上填写并上转申请单,市人民医院双向转诊办公室第一时间将患者信息通知住院服务中心和神经内科,并优先安排了床位。患者到达神经内科后,接诊医生已经得到了病人的有效信息,一切准备就绪,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时间就是脑细胞,由于抢救及时,患者恢复良好,没有落下残疾。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稳定,需要转诊到当地卫生院作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双向转诊办公室很快联系当地卫生院,启动向下转诊流程。很快,患者在家门口的卫生院继续治疗,得到了及时方便的康复治疗。如今,患者已痊愈出院,语言表达和肢体活动恢复良好。
省不少:双向转诊 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7月上旬,家住马屿的林老伯,一年前被确诊为“胰腺癌”。肿瘤病情已进入晚期,无法手术和进一步治疗。可是他非常疼痛,需要长期住院行“癌痛”治疗。因为家住乡下,家人来往照顾非常不便,同时家境比较困难,大医院的住院费用难以承担。但是他又担心在当地治疗没有良好效果。得知市人民医院和飞云分院建立联合“癌痛”病房,在当地也可以用低廉的费用享受总院医生的查房和治疗。考虑再三,他犹犹豫豫的下转了。下转后,患者突然发生爆发性疼痛,感觉治疗效果不佳,正在后悔时,分院医生通过转诊平台和双向转诊办公室,当机立断再转回市人民医院治疗。病人很快收治入院,病情得到了及时的控制。
通过这次转诊,患者坚定了在当地治疗的信心,他说“上面下面一个样,疼了马上可转院,方便、省事还省钱”。在病情稳定后林先生再次下转至市二医,因为在家门口,亲戚朋友看望十分方便,现在病人在家人照顾下遵嘱定时定量服药,癌性疼痛得到基本的控制,算下来,一个月还省了不少钱,真正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双向转诊,作为“医共体”医疗服务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医疗资源活起来,改变以往上下级医院无序竞争的状况,通过合作,达到共赢的目的。这首先依赖于“医共体”建设形成了“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集团通过统一培训、医生交流等手段,达到同质化服务的目效果。再通过上下转诊等手段,让病人享受到服务共同体的优质服务。
往期回顾:
来源:市人民医院(陈振清、鲍茜茜、张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