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暑云散尽秋又来 | 今日处暑,养生攻略!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处暑 初秋

[宋] 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

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

处暑之后,一般会出现“秋老虎”天气,气温较高,空气干燥,阳光充足。

处暑三候

处暑分为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二候天地始肃:天地万物开始凋零。

三候禾乃登:“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阳气炽热而催熟万物后,就自然退位,阴气开始弥漫,秋风渐肃。



处暑饮食

吃鸭子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日本有泼水降温的习俗, 从大暑到处暑的1个月时间内,日本各地都会组织泼水降温。

山药

能清心安神、补中益气、助五脏、强筋骨,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

西洋参

可抗疲劳、抗缺氧,秋天人们会出现阴虚少气、口干口渴、萎靡乏力的情况,在煮粥或炖肉时放入一些西洋参,不仅能镇静防秋燥,还能温和滋补。

少辛增酸

处暑时节要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而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了。“少辛”是因为味辛的东西具有发散的作用,会导致人体出汗,随后身体变凉了,所以处暑后不宜吃辣椒、花椒、姜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物。

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一咸一甜”的方法。在白开水中加少量盐,少量多次饮用,可减少水分流失。蜂蜜具有润肺、养肺的作用。“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这句话,讲的就是秋季养生之道。



处暑养生

处暑时节,一方面,气温依然常常居高不下,暑热难消;另一方面,空气湿度开始有所下降,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这种天气情况下,阴虚、湿热体质的人会较难适应,易出现不适症状,要特别小心和注意养生保健。

防秋燥

阴虚体质的人,不耐暑热、干燥天气,防秋燥尤为重要。

这种体质的人,体形一般瘦长,经常感觉身体、脸上发热,皮肤干燥,面颊潮红或偏红,常感到眼睛干涩,经常口干咽燥,容易失眠,大便干结,易患咳嗽、糖尿病、闭经、发热等病症。

阴虚体质朋友在饮食上可多喝白开水、淡茶、蜂蜜水,还应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蔬菜水果,如银耳、莲藕、百合、枇杷、梨、香蕉等;少吃姜、葱、蒜、韭菜、大料、茴香等辛辣食品。

避暑湿

湿热体质的人,常常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经常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

性格多急躁易怒,尤其是对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暑时节还处于长夏期间,雨多湿气重,并会使人有闷热感。

湿热体质人群此时节宜保证睡眠,静养心神:可经常练习深呼吸,将气息深吸至小腹部;多听流畅悠扬舒缓有镇静作用的音乐;尽量避免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和居住。

初秋干热时,可多食清甜、水分多的水果,多喝白粥,每天清晨喝一小杯淡盐水或蜂蜜水,以润肠通便。

补阳气

处暑时节艾灸可以通过艾草受热时产生的热力刺激人体的经穴,使经络中的气血循行加快,从而加强对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的营养,驱寒祛湿补充人体阳气,以达到防病抗病的目的。

此时艾灸可以取穴:肺俞穴、丰隆穴、足三里穴。

肺俞

位置: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通经活络。

丰隆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中指)。

功效:通和经络,凉血止血。

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左右腿各一。

功效:祛除下肢的寒气,调理脾胃。

艾灸方法:可用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时间为10-20分钟,用艾灸仪灸每穴施灸时间为30-50分钟。

⊙版权声明: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