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夏秋之交,做到这6防3做,秋冬少得病!

不经意间就末伏了!


一不小心就处暑了!


由夏入秋,由热渐冷


阴阳变化的交替点就在这10天!


逢转折,必有疾病发生!


入秋以来,患感冒肺炎的老年人增多,据医学统计,肺炎在秋冬季的发病率约占全年的60%~70%(此数据涵盖幼儿、儿童、青壮年等所有人群)。


除此之外,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在秋冬季的发病率,也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你知道吗?这都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无法抵御外邪引起的!


为了减少大家秋冬季的发病率,趁着刚入处暑,特意整理了处暑易发疾病及如何防范的的知识,提供给大家做参考,你千万不要错过哦!




处暑,易引发这些疾病



降低人体免疫力


处暑前后天气变化多样,寒热交杂。此时若人体阳气不足,很容易出现体虚自汗感冒流涕、过敏发烧、皮肤红疹、夜寐不安(易醒,多梦)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导致:妇科炎症、精神萎靡等。


易伤气损精


处暑后风大干燥,加上之前暑气蒸腾,人体津液耗损加速。


此时人体若阳气不足,阳气固摄津液的能力会减弱,水分和胶原蛋白会加速流失。导致皮肤干油、暗斑痤疮、毛孔粗大、咽干咽痒、脱发,严重者会导致皮肤过度衰老、乳房松弛下垂等。



导致胃病复发


人体在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后,血液中的组胺酸会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这是由于自身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所致。


此外,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此时如果人体阳气不足,不能及时消化吸收,会导致胃病的复发。


导致关节炎


处暑前后,一方面暑湿仍在,另一方面又寒意袭人。如果阳气不足,最易受风寒的侵袭,邪气闭阻经络,气血不畅而形成以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屈伸不利等为主症的痹证,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


导致气管炎


如果体内阳气不足以抵抗外协,寒冷空气刺激呼吸道,就会减弱上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引发气管炎。而且气管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能发展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最后还可能发展到肺心病。


导致手脚冰冷


正气不足的人更容易被“邪气”侵犯,天气一凉,就感觉全身发冷,手脚尤其冰凉的受不了。


手脚冰凉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程度较重者,称为“四肢厥逆”。在冬季还可能导致手脚冻伤,严重者甚至发生癌变。



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在他的医书《扁鹊心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艾灸


他认为保命之法有三:第一为灼艾,第二为丹药,第三为附子。(灼艾就是艾灸)



处暑灸,上顺天时、下承人事   



处暑时节气温下降逐渐明显,自然界的阳气也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而“节气灸”就是在特定的时令节气,选择具有强壮作用的腧穴进行艾灸,以温壮元阳,激发经气,调动机体潜能,提高机体抗病与应变能力。


但是不同节气艾灸的重点不一样,处暑“节气灸”需要重点调理什么呢?那就是防秋燥,强正气,排湿毒!针对这几点选择相应穴位,施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防秋燥


处暑后,天气逐渐干燥,易产生咳嗽少痰、鼻燥口干、手脚心热等病症。另外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


建议处暑宜选灸三焦俞。


三焦俞


功效:意指三焦腑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主治肠鸣、腹胀、呕吐、泄泻、痢疾、水肿、腰背强痛;


定位:位于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



时间:艾灸10-15分钟(请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强正气


处暑节气处在由热转凉的时期,自然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


此时艾灸能够有效提升人体正气,起到养肺护肝的作用,对体力、元气不足及情绪波动较大等情况有明显的调理效果。


处暑灸不但可以保持秋季健康,还可以消除夏季的火热,为冬季储备能量的作用。


建议处暑宜选灸关元。


关元


功效:关元穴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是增强元气的大穴位。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


定位:取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手四横指处)。



时间:艾灸10-15分钟(请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排湿毒 


处暑后气温仍高的,空气湿度也大。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容易抑郁、焦虑、倦怠、胸闷、胃口不好。


《黄帝内经》言“湿气通于脾”。因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如果体内阳气不足,会导致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引起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减弱。


处暑的到来,代表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但此时外界的暑湿还没有完全退去,人体内积攒的暑湿也没有祛除干净,所以祛湿邪、扫余毒依然很重要。


建议处暑宜选灸中脘、脾俞。


中脘


功效:中脘为任脉交会穴,可以调理一切腑病(胃、胆、胰腺、大小肠),尤以胃病为先,有健脾祛湿、疏利中焦气机、补中气的功效。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故此穴为养生保健要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



时间:艾灸10-15分钟(请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脾俞


功效:脾俞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位于背部的背俞穴之一,是治疗脾胃疾病的要穴。除可用于治疗背痛等局部病证外,还善于治疗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痢疾、呕吐、纳呆、水肿等;


定位:在第11胸椎棘突旁开1.5寸处;



时间:艾灸10-15分钟(请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注意事项:


1、过饥过饱或过于疲劳不可灸,醉酒者不可灸;


2、艾灸前后应多喝些温开水,不要吹冷风,不要吃寒凉生冷食品;


3、灸时和灸后注意保暖。



处暑养生秘笈



饮食


处暑之后应适量多吃多汁的蔬菜水果,如黄瓜、冬瓜、白萝卜、葡萄、荸荠、甘蔗等。尽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品,以加重秋燥的症状。


另外适当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等。



适当“秋冻”


民间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之说。不过“秋冻”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血液循环较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应该及时增减衣服。


保持充足睡眠


处暑前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此时生活习惯应适当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以晚上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为宜,有利于保养精气。



护脐


都知道寒从脚上生,却较少有人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易受邪气入侵。


因此可以按摩肚脐,方法是先将双手掌心搓热,然后上下重叠放在肚脐上,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分别揉按100次。


如果寒气积聚日久,病症顽固,还可取粗盐(腌咸菜用的)0.5~1公斤,将粗盐炒热后装入毛巾缝制的口袋中,放在肚脐上热熨。


适量运动


处暑过后,秋高气爽,适合户外运动。不过因为秋天属金克本,而肝是主筋的。所以,在运动时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


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做一些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运动。



吐纳健身


清晨洗漱后,闭目静坐,牙齿闭合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嘴中津液满后,分三次咽下。然后稍停片刻,慢慢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头顶住上门牙,用鼻子吸气,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


像这样反复做36次,秋季坚持做此养生功,有保肺健身的功效。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已经明白,处暑为什么要做艾灸了。


但是知道不等于做到,只有真正去行动,去做艾灸,才能补充阳气,使阴精敛藏而不外泻,达到调整阴阳、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