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血压蹭蹭蹭往上升,是掉到这些血压误区里了吗?

高血压,是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病。


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高盐饮食、超重(肥胖)、过量饮酒、缺乏运动、吸烟和长期精神紧张等。


如果不加干预,健康的人就会发展到易患人群,到高血压患者,到心血管病患者,在这一链条上逐步进展,治疗的效果也越来越差。

血压多少才正常呢?

注意:

  1. 血压具有波动性,情绪激动、紧张,重体力劳动后容易引起血压一时偏高。测量血压前,应避免憋尿,剧烈活动,饮用浓茶咖啡等。安静休息15分钟,心情平复后再测量血压。
    2. 家用血压计应定期送厂商校验准确性。
    3. 在家连两天,充分休息后测得血压值偏高,应予以重视,到医院确诊。


高血压的潜在群体有你吗?

年龄差异

男性高于女性,尤其是青年男性高于青年女性;中、老年人,人到中老年易患高血压;老年人群中60%以上患有明显的心脑血管病,其中由高血压引起的相关性心血管病占绝大多数。全国每年有150万人因高血压引起脑中风


遗传

家中有高血压遗传病史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有高血压病,子女的发病概率高达46%,约60%高血压患者可以询问到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的遗传可能存在主要基因显性遗传和多基因关联遗传两种方式。


饮食习惯

饮食因素长期高钠低钾饮食可以引发高血压病是大家都熟悉的,所以建议大家低钠高钾饮食很重要。同时高蛋白饮食属于升压因素,动物和植物蛋白都能升高血压。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也是升高血压的因素。


酗酒

长期酗酒长期酗酒者会明显引发高血压病。饮酒量与血压呈水平线性相关,尤其与收缩压,每天饮酒量超过1量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升高。特别指出,饮酒后1小时因为酒精的扩血管作用可能血压有所降低,但是长期看是明显升高血压的。


吸烟

吸烟者吸烟的人长期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导致动脉硬化引起血压升高,在吸烟人群中的调查显示吸烟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同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同样升高。


精神压力大

长期精神压力大城市脑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超过体力劳动者,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人群发生高血压的机率更高,长期生活在噪音环境中的人群患有高血压的机率也明显升高。


肥胖者

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BMI(体重指数)指数高于24者高血压患病率与BMI指数呈正相关。(BMI=体重kg/身高cm)。


长期服用避孕药

避孕药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发生高血压的机率明显升高。停服避孕药后血压可以逆转。


打呼噜

打呼噜者打呼噜的人群易患高血压,打呼噜人群中50%的患者患有高血压。而打呼噜又是和肥胖紧密相连的,肥胖与打呼噜互相加重。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还有很多,在此希望大家能够改善生活方式,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从而降低高血压的患病几率,有高血压者积极控制高血压

关于高血压的9大误

误区一:血压正常就停药

很多人血压一高就吃药,降压了立马停药。事实上,这是大错特错!


高血压病人通常需要终生服降压药,停药后的血压反复波动对人体的伤害反而更大。正确的做法是血压稳定后,逐步减少用药的种类和剂量,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时刻检测血压的状况。


误区二:老人血压高点没关系

虽然随着年龄增大,人体血压逐渐升高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这不代表老年人高血压不需要治疗,更不说明老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会相应增高。

判断高血压有一条硬性指标: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140/mmHg。只要高于这个标准,就是需要治疗的高血压症状,和人的年龄无关。


误区三:降血压,越快越低就越好

血压绝非越低越好,低血压容易引发脑缺血。而除非是高血压急性症状,降压治疗决不可操之过急,平稳的降压治疗通常需要数周之久。


误区四:过于相信保健品

市面上那么多降血压的保健食品、饮品和器具(降压枕头、手表等),实际上都没有太明确的降压效果,即使有也是微乎其微。想要不吃药,纯粹依靠这类保健品降血压纯属做梦。


误区五:降压靠输液

除了高血压急症,普通高血压其实并不需要持续输液治疗。至于有人认为输液能活血化瘀、改善循环,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误区六:总换药

很多人吃药后见效果不大,就马上换药,这样很容易导致症状反复。而多数长期降压药都需要2-4周才能看出有何效果。


误区七:瘦子不容易得高血压

高血压可不是胖人的专利,瘦子们一样不安全。因为脂肪不仅会堆积在皮下,血管内和内脏器官附近也是它们的最爱,所以有很多人看上去很瘦弱的人也患有高血压


可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风险必然会随之上升,与外形的胖瘦并没有什么关系。


误区八:用吃药代替健康生活

高血压治疗是个长期综合的过程,药物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缺一不可。如果生活中长期吸烟、喝酒和高盐饮食,那吃再多的药怕都是于事无补。


误区九:年轻人不会得高血压

这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一个误解,事实上高血压患者逐渐年轻化已经成为了一大趋势。肥胖、高热高盐饮食、缺乏锻炼……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已经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甚至儿童有了高血压的症状。

当6—9岁儿童血压≥122/78mmhg,10—12岁≥126/82mmhg,其成年后患高血压的概率大大升高。所以说,预防高血压,要从娃娃抓起。



文章来源于趣医网络,版权或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选用仅用于科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若有异议,请及时联系协商解决。

医药汇通

每一次分享都想与你同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