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军
2003年,时任南京市市长的罗志军,在全国大城市中,率先倡导在南京开展了一场"公厕革命",他提出了公厕革命宣言:转变环境意识、转变行为方式、转变发展机制、寻求技术进步、彻底改变面貌。
近两年为着力补齐全国各地公厕数量不足的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国内推进“公厕革命”工作如火如荼。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日本也曾大力推进过“公厕革命”。今天让我们见识一下日本历经三十多年“公厕革命”后的成果。
——编者语
近年来,随着日本观光立国政策的不断推进,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游客赴日旅游的越来越多。日本干净整洁的街道、体贴细致的待客之道等都给各国游客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其中日本公共厕所干净体贴的程度绝对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
2015年欧洲旅游网站曾对赴日旅游的欧洲游客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74%的人对日本公厕表示“印象深刻”和“令人感动”。走入日本各地绝大多数的公共厕所,墙壁、地砖、水斗干燥清洁,几乎见不到一个滴水的龙头、一个污秽的马桶或者一扇损坏的门扉,就连一些野外公园里比较简陋的公厕也一样是洁净方便。而日本机场、大百货商店、高档文化场所里的公厕,更是不仅干净,而且芳香四溢,墙上挂着别致的工艺品,洗手池边上还放有插着鲜花绿叶的花瓶,各种便利设施一应俱全。可以说,干净只是日本所有公共厕所的“入门级”标签,更有许多你想不到的“体贴”设计。
就在日前,一位日本人在“推特”上的“如厕直播”引发了热议。这位倒霉蛋在某家知名拉面连锁店内突感内急,如厕时却不幸发现厕所内提供的手纸已经用完——要知道,一般日本的公厕内同时提供两卷手纸。她不得不发出“推特”求救,而就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当事人发现厕内墙上贴有一副海报,上书“本厕为您提供体贴服务,若您一旦不幸发现厕纸耗尽,就请撕下我”。撕下海报后,竟然发现里层的墙上贴着几张“救命厕纸”。这样细致的服务,恐怕世间难寻第二处。
使用公厕第一步:找得到
与欧美许多国家公厕不但少而且还收费不同,在日本除了街上设有大量公厕外,公园、超市、百货商店、车站、写字楼等公共场所都有公厕,而且均可免费使用。特别是日本星罗棋布的24小时便利店,基本都对外承担提供公厕的服务,因此在日本很少出现人们因“内急”而无法找到公厕的事。
以记者常驻的东京为例,被视为东京核心的“东京都23区”622.99平方公里范围内,各类公共厕所合计共6900余处,每平方公里超11处。然而即便如此,面对2020年东京奥运会,东京都政府也已开始担心起公共厕所数量不够的问题了。因为他们计算出,在赛事举办期间将有超过25万人赴现场观赛,而比赛场地大多集中在直径8公里的范围内,这一区域内的公共厕所数量很可能不够,届时必须临时增设公共厕所。
除了设置公厕时在数量上做到“足量”,在分布上做到“广域”外,为了便于使用者查找,日本官方还将公共厕所的位置都明显地标注在地图和街区向导牌上。这些向导牌都设置在较为明显的位置,对厕位所在位置、内部具体设置(蹲式、坐式、无障碍设施、母婴设施) 及使用状态等都清晰地进行标识,各种设备的图例采用“文字加图案”的方式,清晰而直观,无论是否通晓日语都能轻松找到合适的厕位。
内部设计急人所急想人所想
日本人以性格细腻举世闻名,他们擅长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专注用心,大到整个都市规划,小到一花一草一个螺丝钉,会在每个细节上制造引人入胜的惊喜,处处体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的“人性化”设计理念,这在日本的公厕文化中体现到了极致。
受制于人多地少,日本的公共厕所往往面积较为狭窄。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厕纸、消毒剂、洗手液、烘手机、扶手、挂衣钩都是基本配备。为避免未及时更换厕纸给如厕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备用厕纸也不可或缺,因此通常同一间里会放上两卷厕纸,而上文所述的“救命厕纸”则更进一步。当然,更高阶的地方,会在厕所内安装呼叫铃,遇到厕纸告罄的不幸情况,可以直接联系管理人员送来。
尽管许多国家的公厕也设计了母婴专用和残障人士专用卫生间,但日本为方便带婴儿的女士,基本做到了多功能“婴儿专座”全覆盖女厕所,母亲既可以在隔板上为婴儿更换尿布或将婴儿暂放在隔板上,也可以在如厕时让稍长的儿童坐于婴儿座位内,甚至有些厕所内部还备有儿童专用的小号坐便垫,帮助儿童学习使用公共厕所。而对于残障人士,日本更是专门制定法律设定了公共厕所中供残障人士使用的厕位单间面积、入口尺寸、洗手台高度、镜面高度及倾斜度、救急设备等详细要求,最大程度地方便残障人士安全使用。此外,考虑到女性在如厕时为不希望被别人听到声响而频繁按下冲水阀的习惯,为避免水资源的巨大浪费,日本还专门在女性厕所中设置了一种名为“音姬”的电子装置模拟冲水声,只要按下带有音乐符号的按钮,厕位内便会响起持续约30秒左右的冲水声,使用者也就不会觉得尴尬了。目前“音姬”系统几乎覆盖了东京全域的公共厕所。甚至之前曾被中国游客“爆买”的智能马桶盖,日本公厕的普及率也高达90%。
“公厕革命”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
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日本公共厕所一直管理不善,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肮脏、昏暗、熏臭、可怕,备受舆论诟病,以致当时的市民较少使用公共厕所。转折点出现在80年代中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设施提出了新要求,希望能提供舒适服务。公共厕所就成了“众矢之的”。当时的日本报纸猛批公共厕所的落后,并喊出“厕所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尺”。此后,日本各地政府纷纷将“公厕革命”列为一项重要事务。
1985年,为响应市民和舆论进行“公厕革命”的号召,日本成立了由庆应大学教授担任会长,由城市管理、建筑、美术等领域学者作为成员的“日本厕所协会”,提出“使公厕干净、清爽,惹人喜爱”的口号。这个倡议得到日本环境省、厚生省、通产省、建设省、东京都及都以下各区的支持。1986年,日本更是新增一个不易为人想到但颇有意义的宣传日,即每年11月10日的“厕所日”。这场轰轰烈烈的“公厕革命”,让日本的社会面貌发生两点变化,一是提高了公共厕所的整体“质量”,二是加强了使用者的道德观念。而“日本厕所日”继而也在世界范围引起反响,最终促成2001年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世界厕所组织”的成立。
近年来,在保持公共厕所干净整洁便利的基础上,日本围绕厕所环境的整建又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势头。东京的公厕往往在建设前就以周边市民为对象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力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为使用者创造出舒适、愉快的感受。无论景点、公园或街道,东京的公共厕所在外观上都与周边的建筑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很少有格格不入者。
此外,为更顺利地实施观光立国政策及吸引海外游客,日本政府还特别关注观光地的厕所建设。不久前,日本政府专门设立一项“日本厕所大奖”,征集优秀创意方案以及深获游客好评的公共厕所,其目的是展示日本高质量的厕所生活,促进日本厕所水平。参加评选的厕所,不仅要有优雅的环境,还要能够展现日本的厕所技术,利用高质量的厕所,支持日本观光事业。
来源:文汇网
原标题:日本“公厕革命”走在国际前列(节选)
作者: 丛云峰
“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