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兴证医药健康
▍作者:孙媛媛/徐佳熹
社保&税改新政实施后,对于人力密集型的药店,会有多大影响?是否会影响利润率?
分级分类管理是否会在全国推广?医药分开进度如何?电子监管码重新提出,业外资本入股行业,未来药店经营将会何去何从?政策多方出台对药店影响走势将如何?
兴证医药:药店专题报告:政策对药店影响有限,长期看好
投资要点
近期,行业政策多方出台,连锁药店引发市场热烈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医药分开是否会持续推行?
社保基数是否会调整,假设调整后对于人力密集型的药店板块利润率影响多少?
增值税率、小规模纳税人、营改增等政策对于药店的利润率影响多少?
分级分类是否会持续推行,对药店行业是利好吗?
电子监管码重新提出,互联网巨头频频入股线下药店,互联网医疗到底如何走?
作为长期跟踪药店行业并长期战略性推荐药店板块的团队,我们认为有必要就这几个问题和大家进一步说明,我们的结论是医药分开是大势所趋,社保叠加税改,正负抵消,药店利润率不受到影响,且如果部分药店转换小规模纳税人税收的利好会更大。
首先针对处方外流会不会发生的问题,我们的结论是肯定的,这也是药店最重要的长逻辑。支撑处方外流的本质是医保控费压力(医药分开促进药价竞争使得药品降价)+体现医疗服务的价值(避免“以药养医”),控费是医改未来主旋律,因此处方外流也是必然趋势。
药店政策变化方面,我们将分为如下四点进行分析:
1)社保基金:最近有两项政策引发关注,一是“税征体制改革”,二是“社保基数上调”,社保基金缴纳和基数调整未成定局,假设按照全工资口径(原来是基本工资口径,大概是全工资口径的50-60%)来缴纳社保,会给药店企业的社保负担造成一定影响,经过测算可知造成的净利率下降区间为0.12-0.97pp,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同时,最近增值税率下调1%的政策利好药店利润端,经测算净利率有望提升0.64pp,小规模纳税人有望提升净利率2.01pp,税收利好更为明显,可抵消社保调整的影响。
2)分级分类:分级分类为处方外流做铺垫,是行业重大利好,长期看会带来收入增量和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
以广东大参林为例,实施分级分类后连锁药店基本上全部符合三类标准,上市公司规范经营受到的影响较小,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利好龙头企业发展,且长期看会带来处方收入增量,我们预计未来分级分类会推广到全国,全国的分级分类政策会演变成更温和、更利好连锁龙头药店的政策。
3)浙江医保政策:浙江医保规定药店也实行和医院一样的医保支付价,价格较之前有0-30%的降幅,此外政策施行后药店可以通过调整品种结构来降低影响,属于可控范围内。
4)电商发展:电商虽然理论空间大,但是实际空间受限于各种政策的推进,且连锁药店打造的O2O模式相比于电商在资源、管理和成本方面具备更多优势,是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趋势,电商对零售药店的发展将不构成重大风险。
综上所述,我们依然长期看好连锁药店板块,医药分开、集中度提升、龙头胜出的格局将持续演变,看好上市公司龙头益丰药房、一心堂、大参林、老百姓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药品降价风险
报告正文
1、处方外流为大势所趋,也是药店最重要的长逻辑
近期,市场部分投资者关注药店板块的一些长期投资逻辑是否发生了变化。作为长期跟踪药店行业并长期战略性推荐药店板块的研究团队,我们认为有必要就这几个问题和大家进一步说明,即处方外流的趋势、药店分级分类的影响、社保基金征收和增值税变化的影响、电商的发展与竞争、医保政策的变化。
处方外流,我们认为未来会发生,这也是药店最重要的长逻辑,日本处在医药分开时期零售药店龙头是股价表现最好的子领域之一。支撑处方外流的本质驱动力是医保控费压力(医药分开促进药价竞争使得药品降价)+体现医疗服务的价值(避免“以药养医”),近期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一致性评价+提高医疗服务”等也在陆续推出,这也是 “医药分开”的有利推手。
医保全覆盖叠加老龄化,收支压力越来越大。我国在2008年基本形成“城镇职工+居民职工+新农合”的全民医保模式,而随着医保“广覆盖”的实现和老龄化的加剧,医保基金收入增速小于医保基金支出增速,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造成医保承压日渐加重。
为了具体分析各项医疗保险的承压情况,下面将分别进行收支假设。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方面,若假设参保人数年增长率和人均筹资额年增速分别4%、10%,医保基金支出增长率为20%,则支出率将从2019年开始超过100%,累积结余的最高值为2018年的1986.01亿,此后逐年下降,至2022年由正转负。
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方面,若假设参合人数年增长率和人均筹资额年增速分别-2%、13%,医保基金支出增长率为15%,则支出率将从2020年开始超过100%,累积结余的最高值为2019年的1800.49亿,此后逐年下降,至2024年由正转负。
通过收支假设可知,医保基金累计结余有可能在近几年达到临界值,之后面对承压的不断加重而逐年下降。
在医保控费的驱动下,医药分开是政策组合拳(一致性评价+提高医疗服务+处方外流)中重要的政策,是促进药品竞争、切断医生与药品利益、提高医疗效率的核心手段。中国以药养医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筹办医院却难以全部补贴医院的经营支出,便给予药品加成的以药养医政策让医院自负盈亏,发展至今,因医疗服务价格提升较慢,以药养医愈演愈烈,扭曲了医院和医生价值,造成了看病贵和多方不满。现阶段,政府已经将破除以药养医、医药分开作为了医改的重要方面,无论是从频频颁布的政策还是多区域试点,可以看出破除以药养医是政策和医疗行业大方向。目前破除以药养医的办法多是取消医院15%零差率,同时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和提高财政投入补偿医院。
零差率政策和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是医药分开的前奏(日本前期就是通过不断降低批零差率和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与实质性的医药分家还有差距,医院和医生与药品的利益仍然未实质性切断,如二次议价仍然将医院与药品关联,回扣也使医生与药品关联。我们认为医药分开是逐步并且必然的,随着补偿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叠加近期一致性评价后的带量采购政策,将真正切断医院和医生与药品之间的利益链,实现医药实质性的分开。
日本的医药分开史也有类似的情况,在医保控费驱动下,一致性评价+药品降价+提高医疗服务+医药分开等政策陆续推出,最终实现了医药分开和药品降价。在国内,这些变化也正在发生,药店是效率最高的药品销售渠道,医药分开后能有效切断药品和医生的利益链,长期来看结合一致性评价能对控费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处方外流一定是大势所趋。
2、政策对药店影响有限
2.1
社保基金缴纳基数调整未成定局,即使假设发生,税收改革能抵消掉影响
社保基金:最近有两项政策引发关注,一是“税征体制改革”,二是“社保基数上调”, 社保基金缴纳和基数调整未成定局,假设按照全工资口径(原来是基本工资口径,约是全工资口径的40-60%)来缴纳社保,会增加药店的社保基金支出,增加成本,经过测算可知社保基数调整造成的净利润降幅区间为2.17%-15.13%,净利率下降区间为0.12-0.97pp,造成的影响在可控范围之内;且最近增值税率下调1%的政策利好药店利润端,经测算净利率有望提升0.64pp,小规模纳税人变更可以提升净利率2.01pp,叠加来看税收利好更为明显,可抵消社保调整的影响。
社保基金领域最近有两项政策引发关注,一是“税征体制改革”,二是“社保基数上调”。改革方面,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从2019年1月1日起,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从而结束了社保经办部门和税务部门分开征收的局面,有利于规范市场主体的社保缴费行为,解决漏缴、少缴社保问题。
基数上调方面,目前已经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山西、新疆、江苏等多个省市公布2018年社保缴费基数,普遍上调幅度在6%到12%之间。未公布的省份中,也已有10多个省份公布了地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情况,同比增幅普遍在10%左右,根据人社部的规定,各地执行社保缴费基数需与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形成联动机制,由此可知上述地区或将陆续提高社保基数。
上述社保基金缴纳和基数调整的政策将对企业的社保负担造成一定影响,但我们认为对药店板块的影响不必过于忧虑,有如下几点原因:
1) 政策调整尚未成定局,从政策提出到具体落地需要一个过程。社保基金基数缴纳的改革是否发生,目前暂未有细则出台,尚未成定局。即使发生,我们认为也是一个逐步的过程,社保基金缴纳的改革会逐渐从“全员征收-全额征收”逐步改革。第一步是实现全员征收,扩大缴费范围,而上市公司社保缴纳规范,缴费人数覆盖率远远超出一般企业,在第一步中受到的影响将较小;第二步才是全额征收,但是全额征收也不可能实现一刀切,至少需要一个过渡时期才能实现全额基数征收;
2) 药店板块属于零售业,平均人员工资相对高毛利行业而言处于低位,因此社保基数的变动也将在可控范围内;
3) 社保改革影响最大的是缴税不规范的中小型企业,而四大龙头药企在人员编制和五险一金的缴纳方面较为规范,对大部分员工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4) 几大药企在增收节支和税务筹划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能通过信息化建设、区域布局调整、人员结构调整、薪酬支出结构调整、提高劳动效率等方式,控制社保基金支出在可控范围内。
为了说明社保调整的影响,我们对四大药店的业绩变动进行了量化分析,我们的假设如下:1)社保缴纳基数是以工资总额为基数,与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挂钩并做了部分调整;2)通常企业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比例为20%、医疗保险10%、失业保险0.5%、生育保险1%、工伤保险0.2%-1.9%,考虑社保缴费比例每个地区的规定有差异,取社保费率为30%,通过2017年和2018年(预计)的社保总额除以30%来反推上年度的社保基金基数;3)假设新政施行之后按照员工工资的100%来缴纳社保,则需要补交的社保金额为“(上年度需缴纳社保的薪酬总额-本年度社保基数)*30%”;4)2018年的社保支出为估算值,利用2017年的社保支出和2018年上半年已公布的数据按等比例折算得到。
经过测算可知,对四大药企而言社保基数调整造成的净利润减少额在9-88百万元区间内,净利润降幅区间为2.17%-15.13%,净利率下降区间为0.12-0.97pp,造成的影响在可控范围之内。
增值税率下调1%增加药店利润率0.64PP,可以抵消社保调整的影响
增值税率下调1%的政策利好药店利润端,经测算净利率有望提升0.64pp;且对小规模纳税人而言归母净利率有望提升2.01pp,税收利好更为明显。可以抵消社保基数调整的影响。
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从5月1日起,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1%,其中药店所属的行业增值税税率从 17% 降至 16%,将部分抵消社保基金缴纳和基数调整的影响,利好药店利润端。
下面我们对增值税率下调的影响进行了量化,由于增值税税率的调整对企业毛利率和净利率影响是固定的,我们以某公司为例进行测算可知在增值税率下调1%的政策下,净利率有望提升0.64pp,可抵消部分社保调整的影响。
小规模纳税人变更可以进一步提升利润率
2018年4月4日《关于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通知》提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下,征收率为3%。
根据我们的测算,假设药店全部变为小规模纳税人(实际情况中,不可能全部药店销售额均小于500万元,所以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乘以小规模纳税人的占比),对于毛利率的影响约为2.68%,对于归母净利润率增加约2.01个百分点(所得税率为25%),这将大大抵消掉社保基金等的影响。
营改增后,税负也减少
营改增后,增加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出口货物转内销证明、取得固定资产、邮政费和快递费等增值税抵扣项目,降低了连锁药店的税负。
2.2
分级分类利好连锁和龙头药店
分级分类为处方外流做铺垫,是行业重大利好,长期看会带来收入增量和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以广东大参林为例,实施分级分类后连锁药店基本上全部符合三类标准,上市公司规范经营受到的影响较小,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利好龙头企业发展,且长期看会带来处方收入增量,我们预计未来分级分类会推广到全国,全国的分级分类政策会演变成更温和、更利好连锁龙头药店的政策。
处方药的外流前提是:院外市场严监管。为了规范零售药店,2017年11月,商务部、食药监总局完成了《关于推进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计划将零售药店分为两类,一类药店仅经营乙类非处方药;二类药店可经营非处方药、符合经营许可范围的处方药和中药饮片。2018年4月15日,广东省药店分级分类管理办法正式施行,长沙、昆明、青岛、成都等试点省份也将陆续施行,未来也将连续推广到全国。
Ø短期来看,监管促进集中度提升
分级分类提高了药店的经营门槛,级别不够未来将不得销售处方药;此外员工配置、设备设施、组织架构等方面的监管新规也将淘汰一大批非规范化药店。我们认为,分级分类将主要对单体药店造成较大影响,对头部药企的影响不大。
以广东省龙头大参林为例,根据省食药监的规定,要达到三类药店的要求,将提升门店配备,大参林相应提高薪酬待遇,公司执业药师和药师的人均工资涨幅分别为1000元/月,500元/月。分级分类政策执行一个月后,个体店关闭49家,但截止5月中旬大参林只有一家店没有达到三级药店的要求,其他门店均符合规范。
Ø长期看会带来收入增量
从行业角度看,分级分类长期看是为处方外流做准备,未来高等级药店能够顺利承接处方药和享受医保支付绿色通道,获得处方的收入增量。相对于单体药店,经营规范、服务能力强、规模优势大的龙头连锁药企能在分级管理中具备竞争优势,能分类到高等级药店。因此长远来看分级分类有利于行业规范发展,对连锁化率高、管理规范、门店质量高的药企是重大利好。后续分级分类会逐步在全国实施,我们预计相比广东,未来全国的分级分类政策会演变成更温和、更利好连锁龙头药店的政策。
2.3
浙江医院药店药品同价政策影响可控
2018年3月,浙江省省级医疗保险服务中心下发了《关于执行2018年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的通知浙医保【2018】9号》,要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医保定点零售药店(两定机构)统一执行同一医保支付标准,医保支付标准即最低采购价,基于省药品招采平台交易数据。考虑到最低采购价与门店价格差异在0-30%,药店部分药品要降价。我们认为浙江医保政策影响属于可控范围之内,原因如下:
1)药店有统筹医保的增量:杭州药店支付中,个人账户取消,对接了医院的统筹,统筹账户相比原来的个人账户对药店有医保支付的增量,但是因为统筹账户医保压力最大,医保势必也会加大对药店销售品类和价格的管制,因此3月份的政策是在统筹对接情况下对药店价格进行管制的行为,规定医院和药店需要有统一的支付标准,考虑到最低采购价与药店价格差异在0-30%,药店部分药品要实行降价。
2)政策施行后药店可以通过调整品种结构降低影响:政策落地后药店与医院相同的招标品种在短期内面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但是浙江药店可以通过品种结构调整、向上游议价来降低影响。据了解,杭州本地药店经过一个季度的调整,综合毛利率受到的负面影响已经基本消除。
2.4
互联网医疗与药店会是合作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
近期阿里频频入股线下药店,互联网医疗与线下药店到底是竞争还是合作关系,我们认为在国内,在众多现实困境下,互联网医疗很难取代药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和药店都将是合作关系。
医药电商理论空间大,但是实际空间受限于各种政策的推进,如果医保不能对接、处方不能对接,实际上互联网能分去的份额非常有限。即使全部对接,参照美国,美国最后邮购业务分去的份额大概20%。
美国的药品邮购业务是建立在线下家庭医生、社区医疗等发达的医疗体系下,邮购业务已经变成一个相对标准化的业务。而反观国内,线下医疗稀缺、线下药店作为重要的服务终端,满足了大量的基层需求,这种非标准化的服务正是线上难以解决的痛点,因此在中国O2O可能是互联网医疗比较好的发展形态,药店是O2O的重要终端,未来可能是网售处方药的重要承接端。
2.4.1中国电商实际空间随着政策放开将逐步释放
中国药品电商理论空间大,但药品电商要获得实质性发展仍然面对较多挑战,中国药品电商面临的政策困境是网上限售处方药、医药不分开处方难外流、医保不能线上支付、医保统筹账不能用于零售终端支付,中国药品电商未来的崛起需要解决上述问题,必将伴随医疗生态圈的改变,生态圈的改变需要协调多方利益,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
中国电商实际空间随着政策放开将逐步释放。中国药品电商理论空间大,但药品电商要获得实质性发展仍然面对较多挑战,政策放开的节奏决定了药品电商的发展节奏。中国药品电商目前的政策障碍是网上限售处方药、医药不分开处方难外流(80%左右药品在医院)、医保不能线上支付、医保统筹账户(医保占比最大部分,只在医院使用)不能用于零售终端支付。中国药品电商未来的崛起需要解决上述问题,必将伴随医疗生态圈的改变,生态圈的改变需要协调多方利益。
2.4.2网上接通处方和医保较难但可期待
药品电商要大发展,需要网上接通处方医保,但这并非易事,接通处方将动医院奶酪、切割医院利益,接通医保将增加医保监管难度,因此线上接通处方医保需要协调医疗行业各主体利益,我们预计这将重构医疗生态圈。
Ø 传统医疗行业中医院是双垄断地位。对病人,要买处方药,必须去医院开处方拿药;对药企,要实现药品放量,必须依靠医院开处方;对医院,以药养医,处方不轻意外流。这种局面下,处方药难以出现在零售或者电商终端直接面对消费者。同时,在现有以药养医体制下,如果强制医药分开,各个医疗主体将承受巨大压力(处方使用权利本来就是患者的,但是医院设置阻碍使得患者很难拿到处方,政府不能补偿医院处方流走后的收入缺口,只能默许这种行为)。
Ø 医药分开、处方外流必然伴随着医院补偿机制的完善,线上医保支付也必然伴随着医保部门有能力对电商监管,并将电商作为医保控费手段之一。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靠单纯的政府强制医药分开、强制线上医保支付就能推动,药品电商的发展必然伴随整个医疗生态圈的改变。
Ø 生态圈将怎么变?中国未来有可能以区域为单位(中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地区统筹特性),以医保和卫计委牵头,以兼顾医保控费和提高医疗效率为核心,打造三医联动、医药分开的模式,并通过提高医院和医师医疗服务价格来补偿医院和促进医生价值回归等。新的生态圈中,医药分开后,零售终端和电商可以分割医院药品份额,药品将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药品竞争将回归性价比;医院补偿机制到位后,医院将不再依赖药品,以发展医疗服务为重点;医生服务价值回归后,医生将有动力将处方外流。在新生态圈中,药品和医疗将各自形成竞争,达到整体控费的效果,而电商作为降低药价的重要方式,将焕发生机。
1)网上接通医保增加监管难度
网上接通处方,会给医保部门增加监管难度,医保部门难以保证用户对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然而医保控费可能会成为正向驱动力。从医保收支现状看,多地医保费用告急,医保部门有强大的控费动力,药品竞价可能成为控费手段之一,电商带来竞价机制,可能成为降低医保费用的产物,但是也会增加监管难度。
从技术上看,线上医保支付试点表明线上医保支付在技术上不存在难题。医保支付的技术关键点在于医保账户的安全性、医保支付的身份真实性、医保数据与网上药店系统安全对接等问题,从行业内之前试点的情况看,线上医保支付的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
网上接通医保包含两方面,一是网上接通个人账户,实现支付,二是网上接通医保统筹账户。我们认为医保控费可能驱动医保个人账户先行实现对接,而接通医保统筹账户将较难。
现有的医保账户分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统筹账户放开的政策阻碍在于,统筹资金体现了医疗保险风险共担的功能,未来如果这部分统筹资金开放给零售终端支付药品,如何规避人群道德风险(人们可能有各种使用医保资金的动力)和保证医保资金收支平衡、风险共担是医保部门重点考虑的。目前仅杭州等个别地区统筹账户的钱可以用来在零售终端购药。在大多数地区,统筹账户只允许在医院使用,个人账户允许在医院和零售终端使用。如果统筹账户资金不能开放给零售终端或者电商,使用统筹账户的医保患者考虑到医保报销,大多数仍然会选择医院,而不会去零售终端和电商消费。因此未来真正能用于零售终端的只有个人账户部分。根据我们粗略测算,每年10000亿的医保资金中,统筹账户约7120亿元,个人账户约2879亿元。所以,统筹不放开,医保用户可能从线下迁移到线上消费的药品基数是2879亿。
2)网上接通处方将伴随医药分开,医药分开难却是长期趋势
医药电商要获得迅速发展,必然需要医院处方的外流,在我国当前以药养医的大背景下,大规模的处方外流难度很大,在没有大规模处方外流情况下,网上药店难以有大的发展,因为处方是流量产品,没有处方药,网售处方药的客户流量也不会多。不过从长期来看,破除以药养医将是行业大趋势,线上接通处方可能是医药分开的解决方式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不排除有些极端的例子比如医院或诊所先对接电商专门开具处方,我们认为这仍难以推动电商发展,一是这样的情况应该是呈现点的分布,难以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二是大多数患者选择大医院拿药的原因在于医疗服务,只开处方没有好的医疗服务患者并不一定去拿处方。所以电商行业大发展还是要靠整个医疗环境改变,才会形成大量的需求。
2.4.3中国电商实际空间取决于政策施行力度
从政策的演变规律来看,医疗行业生态圈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是以地区为单位,逐渐试点,然后形成参考性模式推向全国。
未来电商空间随政策放开而变化,我们对于各个政策的判断如下表所示:
关键假设是:(1)处方药渗透率按照前面测算结果是17%,其他品类渗透率是30%;(2)以2013年静态数据来算,只算药品,不计算医疗器械、计生和化妆品类;(3)线上无医保时,线下有医保的人都不会去电商平台。
2.4.4对连锁药店而言,O2O模式是未来互联网医疗情况下不错的发展模式
目前网上流量成本越来越高,药店O2O模式是直接获取流量较为便捷便宜的方式,不必依赖第三方平台,也不惧BAT。药店作为流量入口,线下的用户可以迁移到线上,药店可以用O2O方式来进行导流,自己本身就是流量入口,在互联网时代并不惧BAT,未来甚至可能与BAT合作,相互导流。
O2O模式是较好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将人与服务连接:国内医疗资源稀缺,线下医疗服务有大量需求,药店作为基础医疗和基础拿药的重要终端,承接了很多医疗工作。未来互联网医疗的模式也一定是O2O形态。在互联网医疗中,服务是最核心黏住用户的要素,在B2C的医疗服务暂不被允许和医疗本身需要面对面望闻问切的实质需求下,线下医生和服务是较为关键的一环。春雨医生、丁香园均向线下诊所发展,代表了移动医疗要做闭环,线下线上要结合。线下药店在多点布局下作为平台型服务商做O2O具备天然优势。从线下向线上是重资产向轻资产,从线上到线下是轻资产到重资产,对于线下布局已经较好的企业来说,线下到线上是从难到易的过程,连锁药店有线下实体店和大量的医疗资源,未来针对个人做互联网健康服务管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
综上所述,我们依然长期看好连锁药店板块,近期政策对药店影响有限,医药分开、集中度提升、龙头胜出的格局将持续演变,看好上市公司龙头益丰药房、一心堂、大参林、老百姓等。
l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药品降价风险
鸣谢:感谢实习生陈婧琳在报告撰写中的贡献!
兴业医药引领药店及连锁行业研究,持续看好具备连锁复制能力的连锁企业。此前我们曾发布多篇药店板块相关报告:2015年5月,发布第一篇《从连锁到平台,迎接药店的2.0时代》,于业内首次通过国内外对比看药店行业发展趋势;2016年2月,发布第二篇《从数据角度看药店的成长和经营密码-药店序列二》,于业内首次从经营数据角度分析药店行业的经营密码;2017年8月,发布第三篇《报表角度看连锁企业(医疗服务、医药零售)的可复制性》,于业内首创连锁公司店龄法估值模型,对药店和医疗服务进行最深度量化分析,提出连锁行业的可复制性和可预测性,可给予高估值,药店和爱尔眼科自发布报告后涨幅均接近翻倍;2017年11月,发布第四篇《布局可复制性与可预测性——再谈连锁医药企业投资》,于业内首次提出连锁公司的先行指标;2018年1月,发布第五篇《院外市场深度报告:处方外流正当时,院外市场济蓝海》,深入分析处方药院外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相关受益标的,有望带来千亿市场规模;2018年6月,发布第六篇《深度量化分析:什么是药店的精细化管理》,通过深入感受药店经营一线,于行业内首次对药店核心壁垒进行量化。今天这篇报告旨在深入分析药店行业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进一步坚定我们在“医药分开”长逻辑下看好药店板块的观点。
自媒体信息披露与重要声明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兴证医药:药店专题报告:政策对药店影响有限,长期看好》
对外发布时间:2018年9月4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
徐佳熹 SAC执业证书编号:SAC S0190513080003
孙媛媛 SAC执业证书编号:SAC S0190515090001
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
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投资评级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A股市场以上证综指或深圳成指为基准。
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审慎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平台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