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周杰、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刘张林等出席成立会,100余位来自各中医药大学、科研院所的专家和中药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春波、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智民共同当选为第一届主任委员。专委会特聘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刘菊妍为名誉主任委员。特聘陈可冀院士、张伯礼院士、刘昌孝院士、金世元国医大师、钱忠直教授、果德安研究员、苏庆民教授为专委会学术顾问。
经典名方承载着期望
经典名方常被形容为“出生好”“表现好”,业界对其颇多期待。
周杰在致辞中指出,要将中医药继承好、发扬好、利用好任重道远,希望专委会能充分汇集行业力量,构建全国中药经典名方的研究、开发、共享的专业化平台,求真务实、奋力拼搏,为发展和弘扬中医药事业一起奋斗。
张伯礼院士做学术报告,介绍了中国中医药的突出成就及中药研究新进展。他指出,在保证中药质量的基础上,找准中药临床定位是中药新药开发的重中之重,这也为经典名方研发提供了临床研究思路。将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会产生原创性成果,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中药处处长陈榕虎在报告中指出,每个古代经典名方的研发都是一次包括传承研究、理论研究、临床研究、资源与产业关键技术、平台建设等的全流程科技创新。历史遗留问题影响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亟须重构生态,品质引领;中药质量现状制约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亟待统筹规划,加强治理。古代经典名方产业化是贯彻落实《中医药法》的具体措施;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研发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产业创新的一个科学路径。要充分发挥古代经典名方的临床效用,通过有效传承,进一步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传统知识,深入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并在此过程中针对性地提升中药质量,引领中药高品质发展新模式,以精品传承经典、以疗效满足需求、以价值驱动市场。“企业在经典名方产业化过程中有小算盘,但更需要大视野、大担当。经典名方承载着业界对中药高品质的期望。”
02
古代经典名方体现了历代医家对疾病、组方配伍理论的基本认识,是临床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开发经典名方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中药经典名方作为中医药宝库的精华,亟待进行挖掘。
张春波介绍,为了传承和创新中医药,《中药注册管理办法补充规定》已经说明了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的简化审批要求。随后,为了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古代经典名方的开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随着《中医药法》的正式实施,《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的相继发布,古代经典名方的研究与开发成为中药产业的最新风口。
张春波说,尽管国家已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指导经典名方的开发,但企业在实际研发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处方药味、剂量不明确,各朝代度量衡单位不一致,药材基原不明确、标准不统一,古今生产工艺不一致,质量控制无标准等。针对这些问题,行业内的专家都提出了各自的解决办法和思路,但如何解决更为科学、合理,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家颇有争议,业界出现了“百家争鸣”之象。为了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利于监管部门监管,迫切需要成立经典名方专业委员会,汇集行业力量,充分利用各科研院所、高校在研发方面的优势,利用各企业在生产方面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达成专业共识,共同推进古代经典名方的研究与开发。
中药经典名方专委会在中国中药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由大型制药企业、一流科研院所、大学等共同发起成立。专委会的成立,将团结全体会员做好古代经典名方的传承、推广、应用和开发工作,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对经典名方系列共性或焦点问题形成共识或指导意见;二是,配合政府部门,积极承接或参与经典名方相关政策研究;三是,发挥专委会优势,构建药材基地联盟,实现共建共享,促进经典名方研发和产业化的发展;四是,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全产业链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发展,按照“优质药材、优质饮片、优质生产”的三优模式进行设计、研究、生产,指导并推动从“药材-饮片-生产-成品”全产业链的质量控制规范、标准的研究和建设,保障经典名方产品的高品质生产服务。
文字 / 黄心
新媒体编辑 / 黄西
欢迎关注
《中国中医药报》中药产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