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中秋,
喜庆团圆,
最是人间好时节!
中秋快乐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是我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中国民俗也。
《水调歌头·濯锦桥边月》
【明】周紫芝
濯锦桥边月,几度照中秋。
年年此夜清景,伴我与君游。
万里相随何处,看尽吴波越嶂,
更向古徐州。
应为霜髯老,西望倚黄楼。
天如水,云似扫,素魂流。
不知今夕何夕,相对语羁愁。
故国归来何事,记易南枝惊鹊,
还对玉蟾羞。
踏尽疏桐影,更复为君留。
花好月圆人团圆
捧一轮皎洁入怀,温婉相思踏着月色,
飞跃千里,从远古到今朝。
从远古到今朝,多少故事流转千年,
搭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成为经久不衰的文化传承。
今天小编不说人生,不谈理想,
就和大家聊一聊中秋节习俗的那点事儿~
中秋习俗
赏月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而祭月源于远古初民对月的崇拜,在上古作为祭祀仪式被列入皇家祀典。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到了唐代,因为常被人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才使得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吃月饼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当时仅是一种像菱花饼的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近几年人们天马行空的想象,继五仁月饼之后,方便面月饼、韭菜月饼、腐乳月饼、梅菜扣肉月饼、榨菜鲜肉月饼等暗黑系月饼层出不穷,只是画面太美,小编不太敢看。
玩花灯、猜灯谜
中秋节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主要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而中秋节猜灯谜则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满灯笼,人们聚在一起,猜灯笼上写的谜语。因为经常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节猜灯谜也被衍生成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赏桂花、饮桂花酒
桂花自古就是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也多被人们用于“桂子兰孙”、“蟾宫折桂”等美好的词语中。桂花寄托着人们对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赞美,在中秋节赏桂花则别有一番滋味。而在不少地方,中秋之夜更有喝桂花酒的习俗。每逢中秋之夜,人们抬头望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月宫嫦娥,喝一杯桂花蜜酒,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
放河灯许愿
放河灯也是中秋节一种常见的习俗。河灯承载着许愿人的心愿随着流水飘向远方,给远方的亲人、爱人传达祝愿,是一种对美好的祈祷,更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在古时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则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七发》大赋中就有十分相近的叙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烧塔
烧塔是广东、福建、江西等南方地区农村在过中秋节时开展的一项民俗活动。据传烧塔起源于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举火为号传衍至今已经成为烧塔民俗,并且多表达“中秋节是丰收的节日,通过烧塔表达收获的喜悦,祝福生活像圣塔火焰一样红红火火”的含义。
高密市中医院
全体职工
恭祝全市人民
中秋快乐,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