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廖氏化风丹——痰与高血压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01

中医对痰的认识


痰是人体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一经产生之后,又反过来变成致病的“病邪”,引起多种病理变化和各种临床症状,即所谓痰证。痰之为病,全身各部均可出现,与五脏之病均有关系,《景岳全书·杂证谟·痰饮》说:“无处不到而化为痰者,凡五脏之伤,皆能致之。”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痰为百病之母”之说。



我们发现,代谢综合征中的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高脂血症,其中医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多与痰浊有关,因此认为代谢综合征属中医痰证范畴,在中医辨证治疗中应从“痰”论治。


02

痰与高血压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眩晕”、“头痛”范围。高血压病易出现痰凝病机,其发生与脾密切相关,脾主运化水谷,又是生痰之源,若恣食肥甘,或高钠盐饮食,或饮酒过度,损伤脾胃,或思虑劳倦太过,以致脾阳不振,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湿聚成饮,饮凝成痰,痰阻经络,清阳不升,清空失养,或痰阻脑脉,气血不通,均可导致眩晕头痛发作,甚则痰厥中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卒呕吐,心下痞,隔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论述了痰饮致眩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开“因痰致眩”之先河。李东垣《兰室秘藏·头痛》论“恶心呕吐,不食,痰唾稠黏,眼黑头旋,目不能开,如在风云中,即是脾胃气虚,浊痰上逆之眩晕,治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更是抓住了脾虚生痰,风痰致眩的病机,半夏白术天麻汤至今仍是临床治疗风痰眩晕的有效方剂。朱震亨主要倡导痰火致眩说,《丹溪心法·头眩》云:“头眩,痰加气虚并火,治痰为主,夹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湿痰者,多宜二陈汤。”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鬲痰风厥头痛候》:“鬲痰者,谓痰水在于胸鬲之上,又犯大寒,使阳气不行,令痰水结聚不散,而阴气逆上,上于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即令头痛,或数岁不已,久连脑痛,故云鬲痰风厥头痛。”巢氏首次论及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可引起头痛。朱丹溪《丹溪心法·头痛》言:“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以上论述足以说明前人对痰在眩晕头痛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有明确的认识,痰在高血压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廖氏化风丹,源于一六四四年,是治疗头风脑病的传统名药,以特殊发酵工艺制作而成的药母(包含生天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白附子、郁金、牛胆汁等)为君药,取其强大的燥湿化痰、息风镇痉之功效、佐以制天南星、天麻、全蝎、僵蚕,共助药母散外风息内风、化痰通络止痛之功,又有麝香、冰片、檀香、朱砂、巴豆霜等十味佐使药,既醒神开窍,活血通络,又祛风除湿、祛痰行气。廖氏化风丹以息风镇痉、豁痰开窍作为立方根本,兼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安神定惊之功效全方配伍,内外结合,标本兼治,且大胆借鉴白酒发酵工艺,大大增强了药物的生物亲和性,提高药物的吸收速度。适合用于痰湿内盛、风痰阻络之高血压病人头痛头晕的治疗以及对脑中风的预防。

温馨提醒


 本文部分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转载请务必表明出处,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贵州万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市万胜隆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您想要的信息

商务合作请联系:13651453393微信同号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