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草药百科】鹿角的功效与作用: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




鹿角


鹿角,中药名。为鹿科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或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脱盘”。分布于新疆、青海、东北三省等地。具有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之功效。常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腰脊冷痛,阴疽疮疡乳痈初起,瘀血肿痛等病症的治疗。


鹿角图片



鹿角图片



鹿角片图片



鹿角图片


鹿角简介


药材名:鹿角


拼音:Lù Jiǎo


别名:斑龙角、鹿角


来源:本品为鹿科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 或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花鹿角)、“ 鹿角脱盘”。多于春季拾取,除去泥沙,风干。


性状:马鹿角:呈分枝状,通常分成4~6枝,全长50~120cm。主枝弯曲,直径3~6cm,基部盘状,上具不规则瘤状突起,习称“珍珠盘”,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洞。侧枝多向一面伸展,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与主干几成直角或钝角伸出,第二枝靠近第一枝伸出,习称“坐地分枝”;第二枝与第三枝相距较远。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光泽,角尖平滑,中、下部常具疣状突起,习称“骨钉”,并具长短不等的断续纵梭,习称“苦瓜棱”。质坚硬,断面外圈骨质,灰白色或微带淡褐色,中部多呈灰褐色或青灰色,具蜂窝状孔。无臭,味微咸。
梅花鹿角:通常分成3~4枝,全长30~60cm,直径2.5~5cm。侧枝多向两旁伸展,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第二枝与第一枝相距较远,主枝末端分成两小枝。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枝端灰白色。枝端以下具明显骨钉,纵向排成“苦瓜棱”,顶部灰白色或灰黄色,有光泽。
鹿角脱盘:呈盔状或扁盔状,直径3~6cm(珍珠盘直径4.5~6.5cm),高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光泽。底面平,蜂窝状,多呈黄白色或黄棕色。珍珠盘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洞。上面略平或呈不规则的半球形。质坚硬,断面外圈骨质,灰白色或类白色。


化学成分:含胶质25%,磷酸钙50~60%,碳酸钙及氮化物等。


性味:咸,温。


归经:归肝、肾经。


贮藏:置干燥处。


禁忌:阴虚阳亢者忌服。


鹿角的功效


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行血消肿。主肾虚腰脊冷痛;阳痿遗精;崩漏;白带;尿频尿多;阴疽疮疡乳痈肿痛;跌打瘀肿;筋骨疼痛


鹿角的作用


抗炎作用

多毛鹿角正丁醇提取物(BETA)50mg/kg腹腔注射给于大鼠,可见大鼠肝和脑组织中线粒体的单胺氧化酶(MAO)活性被明显抑制。体外实验亦证明具有对MAO抑制活性。鹿角提取物40mg/kg,可使氟烷轻度麻醉狗心搏出量明显增加。


鹿角的用法


内服:6~15g。--《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5-10g;研末,每次1-3g;或入丸、散。--《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熟用偏于补肾益精,生用偏于散血消肿。--《中华本草》


鹿角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奶发,诸痈疽发背

烧鹿角,捣末,以苦酒和涂之。(《补缺肘后方》)


治下注脚疮

鹿角,烧存性,入轻粉同研,油调涂之。(《医林集要》)


③治妊娠忽下血,腰痛不可忍

鹿角(锉)一两,当归(锉)一两。上二味作一服,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洪氏集验方》)


④治产后下血不尽,烦闷腹痛

鹿角,烧成炭,捣筛,煮豉汁,服方寸匕,日三夜再,稍加至二匕。不能用豉清,煮水作汤用之。(《千金方》)


⑤治胞衣不下

鹿角屑三分。为末,姜汤调下。(《产乳集验方》)


⑥治腰痛

鹿角屑,熬令黄赤,研,酒服方寸匕,日五、六服。(《产乳集验方》)


温馨提示: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

每天5分钟,学中草药知识,追求健康饮食!

如果大家需要了解某种中草药的相关知识,可以先长按识别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本号(中草药与健康饮食,微信ID是:zycydq  ),然后直接在对话框中输入中草药名字(比如金银花)即可查询,我们数据库里收录了常见的5000多种中草药,也欢迎大家多提建议,谢谢。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