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今年春节前夕,总书记来川视察指导,提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总体要求,为治蜀兴川事业发展指明了精准定位、标注了前行航向。
这,是一份时代答卷
四川,如何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4月12日,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齐聚读书班。省委书记彭清华提出——在全省来一场“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并将其作为当前一项管总的、紧迫的重大政治任务。
历时近半年,全省“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在治蜀兴川新征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扩大开放之路、脱贫攻坚之路、区域协同发展之路……各不相同的书写方式背后,却是一致的答题思路——“总书记出了题,我们要答好卷。”
全省一盘棋。从川西高原到成都平原,从秦巴山区到金沙江畔,近半年来,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全省上下持续用力,“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层层推进,取得务实成果。
时光之笔,书写新时代四川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是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科学指引和强大思想武器
前进路上,旗帜指引方向
拥护核心、维护核心,从来都不是抽象、空泛的。在四川大地上蓬勃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既是省委着力加强政治建设的具体行动,也是省委保持政治定力、坚定政治站位的有力举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川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省委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梳理为“十个指明”: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总体要求、第一要务、根本动力、开放格局、重中之重、价值取向、生态重任、法治保障、政治保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改革发展量身定做的“定盘星”。
牢记重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全省上下、城市乡村、机关部门,以读书班、中心组学习会等方式组织“集中学”、利用两微一端“线上学”、结合日常工作“干中学”……在思想的充电中,广泛凝聚共识,筑牢信念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是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科学指引和强大思想武器。”这个共识与信念,从历史与实践中来,并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
读书班上出题目,调查研究谋新招,顺时应势作决策
2018年6月29日—30日,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胜利召开。这次会议上,《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应时而出。
回顾戳:
开启治蜀兴川的新征程,四川省委全会通过的两个决定是如何诞生的?
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打造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5+1”现代产业体系,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两个《决定》的形成,充分吸纳了“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成果,充分体现了科学理论与四川实际的紧密结合。
——思想解放永无止境,四川要大发展,就离不开思想的大解放
深植方位意识
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省委反复强调,“不能只顾埋着头,还要向前看,要把自身工作放到全国乃至全球大背景下去思考去谋划。”站在全国看四川、跳出盆地看四川。
从省情实际看,一方面,“全国有分量”“发展有基础”“未来有前景”,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六,在未来发展中,还面临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成渝经济区建设以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自由贸易试验区、天府新区建设等诸多机遇。另一方面,四川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是四川最突出的问题。即便经济总量靠前,但“距标兵较远,离追兵很近”,形势紧迫而严峻。从全国大势看,四川虽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大而不强”的特征尤为明显,由优势向强势、胜势转化,也需一个化茧成蝶的艰苦过程。
从纵向看,往横向比。一边是挑战,一边是机遇。正是在一次次立足省情国情的大调研中,清醒把握了四川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历史方位。
树立问题意识
以问题为导向。从“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一开始,省委就抛出了事关治蜀兴川全局的“六个重大问题”,引导全省党员干部深入思考——如何把握新时代四川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如何推进四川高质量发展?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如何抓好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如何打好“三大攻坚战”?如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将对问题的挖掘不断引向深入。比如,能否解决好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成了四川实现高质量发展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
图据 视觉四川
破除“盆地意识”
四川农业破除“盆地意识”迫在眉睫,农业大省还要叫响更多“川字号”产品。
冲出盆地,眼界更宽。先后到山东、湖北等多个省份“取经”后,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形成了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成果。在充分吸取相关部门意见基础上,省政府于9月初印发《关于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力争全省建成200个左右农产品加工园区,其中“百亿园区”达10个。
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省委旗帜鲜明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盆地意识”,可谓矛头所指、别具深意。
强化创新意识
“民泰号”班轮驶出泸州港
8月30日,随着“民泰号”班轮缓缓驶出泸州港,泸州港推行的“启运港退税+无水港”模式实现首票发运。不仅成都、攀枝花、乐山、德阳四地可享受启运港退税政策红利,该模式更被认为是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创新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的新探索。这一新探索,源自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
“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大大激发了全体党员干部的创新意识,而活动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省委以创新意识推动工作落地落实的一个具体结果。
——思想理论只有转化成战略决策,思想的力量才会释放出改造世界的伟力。
促进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不足,是四川高质量发展路上首当其冲的“拦路虎”。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这一老问题引发的碰撞最为激烈,但共识也异常统一。专家学者和市州领导纷纷表示,协调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应毫不动摇支持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同时在省域内培育更多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天府大道南延线至仁寿公路两侧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这项重大战略部署后,成都主动抛出“橄榄枝”,共同打造成德绵、成德资、成眉乐产业联动区。站在成都的肩膀上看世界”的眉山市,以实际行动加快天府大道仁寿段建设,这条“最长城市中轴线”,年底通车后将把两个城市拉得更近也更紧。
扩大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的程度有多深,开拓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人们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前列”这一重要指示精神,自感差距依然不小。
首航班机抵达以色列特拉维夫本·古里安国际机场
9月26日,四川航空正式开通成都直飞以色列特拉维夫航线,成为中西部地区首条直飞以色列的航线。首航仪式上,以色列外交官热情站台,坚信直飞带来的不仅是旅游市场的繁荣,也将推动以中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对外开放的大门永不关闭”。四川开明积极的姿态,产生日益明显的“涟漪效应”。
擦亮“四川造”品牌
9月17日,一份编号为2018SJZB-5-CW的标书挂网公布。受中国铁路总公司委托,相关机构将成都向东至达州至万州铁路项目进行勘察设计一次性总体招标。这份不足千字的标书,寄托着9000万四川儿女“时速350”的高铁出川梦。几天前,成都至自贡铁路初步设计审查会召开,四川南下出川高铁大通道建设有望提速……无论是冲刺进入高铁时代,还是擦亮“四川造”品牌,这背后都有着省委集思广益之后深深的战略考量。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后,传统重装之都德阳正全力抢占智能化“风口”,加快由“制造”向“智造”转变。这些变化,都与4月开启的那场“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紧密相关。
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发展的目的,是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这也是四川省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各级各地开展的深入基层大调研活动中,一些信息不断收集反馈:人民群众对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的诉求非常强烈。对此,省委明确提出,把对这些工作抓得实不实、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各级干部对群众感情深不深、看齐意识强不强的重要标尺。
对标先进、问责不力……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俯下身子察民情、听民意,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充分诠释了“动力源在人民”的理念,使得省委汇聚形成的战略决策具有很强的贴近性。
——党员干部精神为之一振、作风为之一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激发了强大动力
干部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征程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大道,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领导干部必须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大事难事看担当,领导带头勇担当,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这样的事例俯拾皆是——
省委书记彭清华三进大凉山,短短几个月时间,省内21个市州都留下了省委书记的足迹。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对省政府党组和政府系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作出专题部署,并深入攀枝花、乐山、宜宾、阿坝等地调研督导。各级领导干部坚决执行省委决策部署,把自己摆进去,学懂弄通做实,既当组织者、推动者,也当先行者、带头者,“头雁效应”成为一道闪亮的风景。
自上而下的示范,带来自下而上的呼应。各级党员干部自觉将使命担当化作日常工作的务实行动,化作攻坚克难的内生动力。
诠释担当
7月初,暴雨突袭四川多地,广元市利州区荣山镇板桥村党支部书记张贵平在抢通村道时,突感身体不适,不幸离世,将45岁的生命定格在抗洪抢险一线。“我是党支部书记,就得盯在这里。路不抢通,不能走。”他以舍生取义的坚守诠释担当。
张贵平(前排左一)生前重温入党誓词 据川报观察
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切实解决民之所盼、民之所急、民之所需,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化为实践、淋漓展现。
为民务实
在攀枝花市东区瓜子坪街道,“苟孃孃龙门阵室”可谓家喻户晓。“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借助这一平台,该街道党员干部走进小区院落,与群众围坐一圈,摆起了“龙门阵”。
图据攀枝花日报
“摆‘龙门阵’就是一种察民情、解难题的微调研,希望大伙儿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瓜子坪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张坤梅一番话,让群众打开了“话匣子”。
深入调研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今年3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调查研究提高调查研究实效的通知》,要求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提高调研实效。把开展好调查研究作为重要内容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与中央精神高度契合。
调研——决策——落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作闭环。从决策过程来看,一头挑着调研,此乃决策之基;一头担着落实,体现决策之效。不落实,再好的蓝图也只是空中楼阁,落实落地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通过“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锻炼、重塑的决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是全省党员干部队伍这个整体群像。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
刚刚过去的这段时间
在始终激荡着奋进旋律的四川大地上
浓墨重彩的“时光之笔”
已写下新时代考题的四川答卷
四
川
四川省“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
以其鲜明的政治站位、高远的战略谋划、
为民的务实举措、可贵的创新探索
必将成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
“关键一步”
答
卷
一张蓝图绘到底
重整行装再出发
以崭新的形象、饱满的激情
迎接更大挑战,不断开拓向前
——我们,准备好了!
来源 | 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