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秋将逝,冬将至,你感受到了吗?
【今日,霜降】①今日19时22分,将迎来今年第18个节气,霜降;②霜降过后,天气继续转冷,露水凝结成霜。③千树扫作一番黄,作物、草木开始泛黄、落叶;④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霜降期间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多吃萝卜、秋梨、百合、蜂蜜等食物。秋将逝,冬将至,你感受到了吗?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意思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以兽而祭天报本;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秋季燥邪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因此,秋季养生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苹果、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秋季养生防秋郁首先要生活规律,即使心情不好,该做什么还是得做什么;其次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还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秋天气候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寒风此时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因此此时的寒风也被中医称为“贼风”。霜降之后一定要注意保暖,对年轻女性来说,腿部的保暖也尤需注意。在这个秋凉显著的节气,吃什么,总能成为大江南北的人们最关注的事情~谚语说“补冬不如补霜降”,人们认为秋补比冬补更要紧,霜降这天进补的话,能收事半功倍之效。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这句小小的谚语充分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很多地方在霜降期间一般选择吃煲羊肉、煲羊汤等。实际上,热性的羊肉可能会让本身体质属热的人越吃越燥,而食鸭则可以在避免上火的同时达到进补的效果。当年新鸭养到秋季,肉质壮嫩肥美,营养丰富,能及时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鸭肉性寒凉,特别适合体热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润燥首选吃鸭。另外,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例如广西玉林,这里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此外,兔肉也与霜降相宜。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许多人认为,柿子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不光柿子,其他很多蔬果都在这个时节变得分外好吃。当然,有个前提就是必须得经过“打霜”——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就是打霜。俗话说“霜打的茄子蔫了”,但是“打霜”过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打霜”过的水果,如葡萄、柿子就很甜。其实这种现象是有科学依据的。“霜”出现在植物表面后,植物也会启动“抗寒”反应,像油菜、萝卜之类的蔬菜都含淀粉,但淀粉本身并不甜,并且还不容易溶解于水。霜降以后,油菜、萝卜中的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变成麦芽糖,麦芽糖再经转换变成葡萄糖,葡萄糖就是甜的并且容易溶于水,所以油菜、萝卜等就变甜了。这其实是植物越冬的生存技能,因为淀粉变成葡萄糖溶解于水中后,水就不容易冻结。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是“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所以山东人霜降期间喜食萝卜。白萝卜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价格便宜的植物性食物。民间自古就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谚语;现代也有说法称萝卜为“土人参”。白萝卜还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止咳化痰、除燥生津的作用。白萝卜皮白而不透者肉味偏辣,只能熟吃;皮色透明,肉不辣而甜者,可以生吃。生吃白萝卜,一是下气,解腹胀之围;二是白萝卜入肺,肺应秋季,白萝卜可以加强肺的“肃降”功能,既止咳,又促大肠运动。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登高的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时,要沉着,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伤;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登高过程中,应通过增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扣,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同样,赏菊也不只是重阳节的专属活动。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赏菊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甚至一度为赞誉为延寿客、不老草。
(本文文字整理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电话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