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藏】史上最全的舌诊图解!


望舌质


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望舌体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以及舌下络脉几个部分。


一 、舌神


( 一 ) 有神 ( 荣舌 )


【舌象特征】舌色红活、润泽,运动灵敏自如。


【临床意义】荣舌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


【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曰:“凡舌质有光有体,不论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


( 二 ) 无神 ( 枯舌 )


【舌象特征】舌色干枯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动失灵。


【临床意义】枯舌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


【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匮乏,气血大亏,精神衰败。《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说:“若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



二 . 舌色


舌色,即舌体的颜色。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六种。


(一)淡红舌


【舌象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疾病时见之多属病轻。


【机理分析】淡红舌主要反映心之气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舌色与肤色的形成原理相似,红为血之色,明润光泽为胃气之华,正如《舌胎统志》说:“舌色淡红平人之候,……红者心之气,淡者胃之气。”


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时,舌色仍可保持正常而呈淡红;内伤疾病时见之,提示阴阳平和,气血充盈,多属病轻,或为疾病转愈之象。



(二)淡白舌


【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白舌。如舌体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枯白舌主伤精、脱血夺气。


【机理分析】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无以推动 血液上充于舌,致舌色浅淡。阳虚则内寒,经脉收引,使舌的血行减少,也可见舌淡。《舌鉴辨证》指出,淡白舌是“虚寒舌之本色”。


若舌色淡而舌体瘦薄,属气 血两虚;若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属阳虚水停。精血耗竭、脱血夺气、舌失充养,故见舌枯白无华。提示病情危重。


淡白舌


枯白舌



(三)红舌


【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舌色红,呈鲜红者,称为红舌。


【临床意义】主实热、阴虚内热。


【机理分析】血得热则行,热使血管扩张、血行加速,热使气血沸涌, 致使舌体脉络充盈而舌色鲜红;或阴虚水涸,虚火上炎于舌络而舌红。舌色稍红或仅见舌边尖红,多提示外感表热证初起。舌尖红赤破碎,多为心火上炎。舌两边红赤,多为肝经热盛。舌色红而有苔者,多属实热证;舌色鲜红少苔或有裂纹、舌体瘦小多为虚热证。《辨舌指南》说:“舌色鲜红,无苔点,舌底无津,舌面无液 者,阴虚火炎也。”


(四)绛舌


【舌象特征】较红舌更深或略带暗红色者,谓之绛舌。


【临床意义】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机理分析】绛舌多由红舌进一步发展而成。其形成原因一是邪热亢盛,气血沸涌,舌部血络充盈而舌红绛;二是因热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浓缩,血热充斥于舌而舌绛;三是可因阴虚水涸,虚火上炎于舌络而舌红。所以,绛舌比红舌的病情深重。


舌色红绛而有苔者,多由外感热病热入营血或内伤杂病,脏腑阳热偏盛 所致,属实热证;《辨舌指南》说:“绛,深红色也。心主营、主血,舌苔绛燥,邪已入营中。”舌色红绛而少苔或无苔者,提示胃、肾阴伤,多由热病后期阴液受 损,或久病阴虚火旺,属虚热证。《辨舌指南》说:“绛而光亮者胃阴亡也。”“舌虽绛而不鲜,干枯而萎者,肾阴涸也”。


红舌


舌边尖红


舌红少苔



(五)青紫舌


【舌象特征】全舌呈均匀青色或紫色,或局部现青紫色斑点,均称青紫舌。青紫舌还有多种表现,舌淡而泛现青紫色,则为淡青紫舌;红绛舌泛现青紫色,则为紫红或绛紫舌;舌上局部出现青紫色斑点,大小不一,不高于舌面,称为“瘀斑舌”或“瘀点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运行不畅。


【机理分析】青紫舌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全舌青紫,表明瘀血较重,多是全身性瘀血所致;舌有紫色斑点者,瘀血程度较轻,多见于瘀血阻滞局部,或局部脉络损伤所致。


紫舌色的深浅与寒热性质有关。舌色淡紫或紫暗而湿润,多见于阳虚阴 盛之证。多由阴寒内盛,阳气不宣,气血不畅,血脉瘀滞而致;舌色青为寒凝血瘀之重证,提示阴寒内盛,阳气受遏,血行凝泣所致。舌色紫暗或绛紫舌而干枯少 津,舌苔少而干,多见于热证,提示热毒炽盛,深入营血,营阴受灼,气血不畅。舌色泛现青紫或出现瘀斑是由肺失宣肃,或肝气不疏、血行不畅、或气虚无以推动 血行而致血流障碍。青紫舌还可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或药物、食物中毒等病症。


此外尚有暴力外伤,损伤血络,血液溢出而舌现斑点,舌色可无明显异常。舌色紫暗或舌上有斑点,多为瘀血内阻所致。


淡青紫舌


青紫舌


绛紫舌


瘀点舌


瘀斑舌


三 . 舌形


舌体的形质包括老嫩、胖瘦、点刺、裂纹和齿痕等方面。


(一)老、嫩


【舌象特征】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舌体坚敛苍老,舌色较暗者为老舌;舌质纹理细腻,舌体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者为嫩舌。


【临床意义】老舌多见于实证;嫩舌多见于虚证。


【机理分析】舌质老嫩是形质的综合表现。老和嫩是疾病虚实的标志之 一。《辨舌指南》曰:“凡舌质坚敛而苍老,不论苔色白、黄、灰、黑,病多属实;舌质浮胖娇嫩,不拘苔色灰、黑、黄、白,病多属虚。”邪气亢盛,充斥体内, 正气未衰,邪气壅滞于舌,故见舌质苍老。气血不足,无以上充于舌;或阳气亏虚,运血无力,则舌嫩色淡白。精血不足,则舌嫩红少苔。


老舌


嫩舌


(二)胖、瘦


【舌象特征】舌体比正常的人大而厚,伸舌满口,称为胖大舌。舌体胀大满嘴,舌色鲜红或青紫,甚则舌肿胀而不能收缩回口中,称为肿胀舌。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


【临床意义】胖大舌多主水湿内停,肿胀舌主心脾热盛、外感湿热。瘦薄舌主气血不足、阴虚火旺。


【机理分析】胖大舌多因脾肾阳虚,气化失常,津液输布障碍,体内水 湿停滞所致。舌色淡白,舌体胖大者多为气虚、阳虚。舌胀大而色红者多为里热。舌肿胀色红绛,多见于心脾热盛,热毒上壅。此外,先天性舌血管瘤患者,可见舌 的局部肿胀色紫,属于血络瘀阻的局部病变,多无全身辨证意义。瘦薄舌总由气血阴液不足,舌失濡养所致。舌体瘦薄,舌色淡白者,多见于久病气血两虚,血不上 荣;舌体瘦薄,舌色红绛,舌干少苔或无苔,多见于阴虚火旺,阴液亏虚无以滋养舌体故舌瘦薄,阴虚火旺则舌色红绛,阴液不能上承则舌干少苔或无苔。


胖大舌


瘦薄舌


(三)点、刺


【舌象特征】点,是指突起于舌面的红色或紫红色的星点。大者称星,小者称点。色红者称红星舌或红点舌;色白者称白星舌。刺,是指蕈状乳头增大、高突,并形成尖峰,形如芒刺,抚之棘手,称为芒刺舌。点和刺相似,可以并见,故合称点刺舌。点刺舌最多见于舌尖部。


【临床意义】提示脏腑阳热亢盛,或为血分热盛等。根据点刺所在部位,一般可以推测热在何脏,如舌尖生点刺,多为心火亢盛;舌中生点刺,多为胃肠热盛;舌两边生点刺为肝胆火热等等。


【机理分析】点刺是指蕈状乳头肿胀或高突的病理特征。点,是蕈状乳 头体积增大,数目增多,乳头内充血水肿,甚至形成尖峰,形如芒刺,多为邪热内蕴、充斥舌络。点刺数目的多少与邪热程度有关,点刺越多,邪热越盛。观察点刺 的颜色,可以估计气血运行情况以及疾病的程度。如点刺鲜红为血热内盛,或阴虚火旺;点刺色绛紫为热盛而气血壅滞。



(四)裂纹


【舌象特征】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深浅不一,多少不等,统称为裂纹舌。裂纹或裂沟中无舌苔覆盖者,多属病理性变化;裂纹可呈现“人”、“ | ”、“井”等形状,严重者可呈脑回状、卵石状、或如刀割、剪碎一样。如沟裂中有舌苔覆盖,则多见于先天性裂纹。


【临床意义】多见于精血亏虚,或阴虚火旺,或脾虚气弱者。


【机理分析】裂纹舌多由舌体失养,舌面乳头萎缩或组织皲裂所致。是 全身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舌色淡白而裂者,是血虚之候,多为血虚血不上荣于舌所致,故《辨舌指南》认为:“有纹者血衰也。纹少,纹浅者衰之微;纹多、纹深 者衰之甚也。”舌色红绛而裂,则由热盛伤津,或阴虚火旺,阴津耗损,舌失濡养所致。全舌绛色,或有横直裂纹而短小者,表明阴虚液涸。舌色淡白胖嫩边有齿痕 又兼见裂纹多为脾虚气弱,舌体失养所致。


在健康人中大约有 0.5% 的人在舌面上有纵、横间深沟,裂纹中有苔覆盖,且无不适症状,为先天性舌裂,有别于病理性裂纹舌。



(五)齿痕舌


【舌象特征】舌边缘有牙齿压迫的痕迹,多伴舌体胖大。


【临床意义】主脾虚、水湿内盛证。


【机理分析】舌边有齿痕,多因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所致。故多与胖大 舌同见。舌体不胖大而出现齿痕,是舌质娇嫩的齿痕舌。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多由寒湿壅盛体内,或阳虚水湿内停而致;舌色淡红,舌边有齿痕,常见于脾 虚、气虚;若舌红肿胀满口,舌边有齿痕,为湿热痰浊内蕴。


此外,有先天性齿痕舌者,多见舌体不大舌淡红而嫩,边有轻微齿痕;病变中见之表明病情较轻,常见于小儿及气血不足患者。



四 、舌态


舌态,指舌体的动态。舌体活动灵便,伸缩自如,为正常舌态,提示气血充盛,经脉通调,脏腑健旺。常见的病理舌态有舌体痿软、强硬、震颤、歪斜、吐弄和短缩等异常变化。


(一)痿软舌


【舌象特征】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伸缩回旋。


【临床意义】多为伤阴或气血俱虚。


【机理分析】痿软舌多因气血亏虚、阴液损伤,无以濡养舌肌与舌脉。 舌痿软而红绛少苔,多见于外感热病后期,邪热伤阴,或内伤久病,阴虚火旺。舌痿软而舌色枯白无华,多属于气血俱虚。多因久病气血虚衰,舌体失养所致。新病 舌干红而痿,主热病津伤;舌红干而渐痿者,是肝肾阴亏已极之象。



(二)强硬舌


【舌象特征】舌失柔和,屈伸不利,或板硬强直,不能转动。


【临床意义】多见于热入心包,或为高热伤津,或为风痰阻络。


【机理分析】《千金要方》指出:“舌强不能言,病在脏腑。”说明舌 强硬一般不是局部病变,而是关系到内脏的病变。强硬舌可见于外感热病热入心包时,心神受扰,舌无所主;或高热伤津,筋脉失养,舌体失柔所致;或肝风挟痰, 致风痰阻络,肝阳上亢,筋脉失养,而致舌体强硬不能转动。舌强硬而舌色红绛少津,多见于热盛之证;舌体强硬而舌苔厚腻,多见于风痰阻络;突然舌强语言謇 涩,伴有肢体麻木、眩晕者多为中风先兆。



(三)歪斜舌


【舌象特征】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或左或右,称为歪斜舌。一般舌歪在前半部明显。


【临床意义】歪斜舌多见于中风、喑痱、或中风先兆。


【机理分析】歪斜舌多由肝风内动,挟痰挟瘀,或痰瘀阻滞一侧舌部经络,而致舌收缩无力,不能伸出,故常见病侧舌肌弛缓,健侧舌肌如常,伸舌时舌体向健侧歪斜。



(四)颤动舌


【舌象特征】舌体不自主地颤动,称为舌颤动。其轻者仅伸舌时颤动;重者不伸舌时亦抖颤难宁。


【临床意义】为肝风内动之象。


【机理分析】舌颤动是动风的表现之一。凡气血虚衰,阴液亏损,舌失 濡养和濡润,无力平稳伸展舌体,因而抖动不宁;或为热极津伤而动风,都可以导致舌颤动。舌淡白而颤动者,多见于血虚动风;舌绛紫而颤动,多见于热极动风; 舌红少苔而颤动,多见于阴虚动风。此外,舌颤动可见于酒毒内蕴者。


(五)吐弄舌


【舌象特征】舌伸于口外,不即回缩者,称为吐舌;伸舌即回缩,或反复舐口唇四周,掉动不宁者,均称弄舌。


【临床意义】多为心脾有热之象。


【机理分析】心热则动风,脾热则津耗,以致舌体吐弄不宁。吐舌可见于疫毒攻心,病情危急时见吐舌,多为心气已绝。弄舌多为热甚动风的先兆。吐弄舌也可见于小儿智力发育不全。


(六)短缩舌


【舌象特征】舌体卷短、紧缩,不能伸长,严重者舌不抵齿。舌短缩常与舌痿软并见。


【临床意义】多为病情危重的征象。


【机理分析】舌短缩,色淡白或青紫而湿润,多属寒凝筋脉,或气血虚衰而致舌脉挛缩或舌体失养;舌短缩,色红绛而干,多属热病伤津、筋脉拘急所致;舌短缩而胖大,苔滑腻者,多属痰浊内蕴,风痰阻络。总之,短缩舌提示病情危重。


此外,先天性舌系带过短,亦可影响舌体伸出,称为绊舌。无辨证意义。



五 、舌下络脉


正常人舌下位于舌系带两侧各有一条纵行的大络脉,称为舌下络脉。也叫“瘀络”, 舌下面的粘膜正中线形成一条连于口腔底的明显皱襞,叫舌系带,舌系带两侧,透过粘膜可见有浅蓝色的舌静脉,中医称谓舌下络脉,或称舌脉。正常人舌脉隐现可见,直径不超过2.7厘米,其长度不超过舌尖至舌下肉阜连线的五分之三。颜色暗红。脉络无怒张、紧束、弯曲、增生,排列有序。绝大多数为单支.极少有双支出现。


望舌下络脉主要观察其长度、形态、色泽、粗细、舌下小血络等变化。


望舌下络脉的方法是:让病人张口,将舌体向上腭方向翘起,舌尖轻抵上腭,勿用力太过,使舌体自然放松,舌下络脉充分显露。首先观察舌系带两侧大络脉的长短、粗细、颜色,有无怒张、弯曲等异常改变,然后观察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形态有无异常。


舌下络脉异常及其临床意义:舌下络脉短而细,周围小络脉不明显.舌色偏淡者,多属气血不足,脉络不充。


舌下络脉粗胀,或呈青紫、绛、绛紫、紫黑色.或舌下细小络脉呈暗红色或紫色网络,或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子状大小不等的结节等改变,皆为血瘀的征象。其形成原因可有气滞、寒凝、热郁、痰湿、气虚、阳虚等.


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分析。


舌下络脉的变化,有时会早于舌色变化,因此,舌下络脉是分析气血运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舌下络脉诊法是指对舌下络脉之颜色、形状、充盈等情况进行诊察,以帮助判断疾病的方法。正常舌下络脉隐现于舌下,脉色暗红,脉形柔软,无弯曲紧束等。不超过舌下 1/3 。故凡察血瘀者当先视舌下脉。


舌下络脉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于色泽和形态两方面。舌脉色青紫,其形粗长或怒张,提示气滞血瘀,或痰瘀互结;其色淡紫,脉形粗大或怒张,提示寒邪凝滞或气虚血瘀;其色紫红,脉形怒张,提示热壅血滞,其色淡红或浅蓝色,脉形细小,提示正气虚弱。所以舌下络脉的变化,主要提示瘀血病变的存在,根据其色青紫 、淡紫、紫红,分别确认瘀血属气滞、寒凝 、气虚,还是热壅。


将“瘀络”,舌下络脉异常程度分为0度、Ⅰ度、Ⅱ度、Ⅲ度四个级别。


0度者即舌下两条静脉隐现,主干直径在2.6毫米以下,长度不超过舌系带止点,整条舌下静脉无扭曲、怒张;


Ⅰ度者(++)即主干饱满,直径不超过2.6毫米,长度不超过舌系带止点与舌尖1/2,轻度弯曲;


Ⅱ度者(+++)即主干饱满,直径增粗超过2.6毫米,长度超过舌系带止点与舌尖3/5,轻度弯曲;Ⅱ度者(+++)证明身体内气血不通。


Ⅲ度者(++++)即主干饱满,曲张明显,直径增粗超过2.6毫米,长度超过舌系带止点与舌尖3/5或将及舌尖,外带有粗枝状分支或鱼子酱刺状。Ⅲ度者(++++)表示体内有早期肿瘤。


正常舌下络脉


舌下络脉短而细


舌下络脉粗胀


舌下络脉曲张


望舌苔


(包括正常苔、薄苔、厚苔、腻苔、腐苔、霉苔、润苔、滑苔、燥苔、糙苔、剥苔、类剥苔、地图舌、镜面舌)


1.正常苔


•正常苔的颜色为苔薄色白、颗粒均匀,胖瘦、干润适中,而舌色呈现淡红、清爽的颜色。



2.薄苔


•薄苔---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苔,又称见底苔。见于正常人或表证

•薄苔属于正常的舌苔,薄而均匀的分布在舌面,中心稍厚。薄苔原本因胃气上蒸而形成.

•有病时,舌苔薄表示病初起,病邪在表,病较轻浅。



3.厚苔


•透过舌苔见不到舌体的苔,又称不见底苔。见于里证

•厚苔多表示病邪较盛,由表入里

•或肠胃功能障碍,而有消化不良

•或内有痰湿,随着病情进展舌苔会逐渐加厚。



4、腻苔


•腻是舌中心及根部较厚,舌的边尖部稍薄,舌面罩着一层粘液成油腻状,舌质大多被其遮盖而不看见。


•腻苔多因水湿不化而成,常见于湿浊、痰饮、食积、湿温等



5.腐苔


•腐苔苔厚而颗粒粗大疏松,形状如同豆腐渣堆积舌面,容易刮落。

•多为邪热蒸腾胃中腐浊上升而成

•腐苔为食积肠胃、痰浊内蕴及主胃气衰败,湿浊上泛



6.霉苔

•气阴两虚,湿热秽浊之邪泛滥



7.润苔


•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见于正常舌苔

•或疾病过程中津液未伤



8.滑苔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

•主寒

•主湿



9.燥苔


•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

•津液耗损

•湿浊内阻,津液不能上承。



10.糙苔


•苔质粗糙。

•干结粗糙--热盛伤津之重症

•粗糙而不干--秽浊之邪盘踞中焦



11.剥苔


•指舌苔部分或全部剥落,剥落处舌面光滑无苔。

•剥脱的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剥脱部位有时与舌面脏腑分部有关。

•舌红苔剥--阴虚

•舌淡苔剥--血虚或气血两虚

•先天性剥苔常见于舌面中央人字沟之前,呈菱形



12.类剥苔


•是指舌苔剥落处舌面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质颗粒或乳头可见。



13.花剥苔


•花剥苔,苔腻滑--正气已虚,湿浊未化



14.地图舌


•指舌苔大片剥落,边缘突起,界限清楚,剥落部位时时移动者

•主胃气亏乏

•胃阴枯涸

•或气血两虚



15.镜面舌


•即舌面无苔,像镜子一样光滑

•舌色红--胃阴干涸

•多见于阴液严重损伤的病症。

•若舌光而色红绛,为热盛伤阴。

•舌光而色淡,为气阴两伤。

•若舌光而形色枯萎者,为元气耗伤的危重病症。



(二)苔色(包括白苔、黄苔、灰黑苔)


1.白苔


•舌苔薄白而润--正常舌象;表证初起;里证轻证;阳虚内寒。

•舌苔薄白而干--风热表证。

•舌苔薄白而滑--外感寒湿,或水湿内停。

•舌苔白厚腻--湿浊、痰饮、食积内停。

•舌苔白厚腻而干--湿浊中阻,津不上承。

•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温病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

•苔白而燥裂,扪之粗糙--燥热伤津。



2.黄苔


•薄黄苔--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入里。

•黄白相兼苔--表证处于化热入里、表里相兼阶段。

•黄腻苔--湿热蕴结、痰饮化热,或食积热腐。

•黄糙苔、黄瓣苔、焦黄苔--均主邪热伤津,燥结腑实之证。

•黄滑苔--阳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阳虚之体感受湿热之邪。


3.灰黑苔


•灰苔与黑苔同类,灰苔即浅黑苔。

•意义--主里热或里寒的重证。

•苔质的润燥是判断灰黑苔寒热属性的关键

•灰黑苔,舌面湿润,舌质淡白胖嫩, --阳虚寒湿、痰饮内停。

•黄腻灰黑苔--湿热内蕴,日久不化。

•苔焦黑干燥,舌质干裂起刺--热极津枯。

•霉酱苔(苔黄赤兼黑) -- 宿食湿浊久积化热上熏;血瘀气滞;湿热夹痰。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考研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点赞或留言支持哦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医药小百科”公众号,更多惊喜等着你哦!欢迎与身边的朋友分享!

投稿邮箱:daocaoren0827@qq.com

爆料、文章合作、互推等,商务合作,欢迎加微信:13847255830

版权声明:此公众号属纯公益性。我们注重分享,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