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一天天,寒来暑往又一年。
不知不觉我已经在中医院工作20年了。
回想起我从医生涯中的许多人与事,仿佛就在昨天,依然历历在目。
01
记得独立坐门诊时,每每遇到患者就诊,我都紧张得不行,生怕处理不好,患者不满意。
有一天,一位老先生(退休教师)来到我的诊室,主动要求针灸治疗。当时正好一位熟人在场,听说我要扎针惊讶地来了一句:“还没见你治疗过这种病呢!”
我尴尬地看了看老先生,发现他并没有失望,而是笑着问我:“你是专门学针灸的吗?”我回答:“是。”
老先生又问道:“既然你是专门学针灸的,你应该实习过吧?”我说:“是。”
老先生又说:“那你还害怕什么,我相信你!”顿时我感到自信了许多,给老先生治疗的时候也不敢有丝毫马虎,生怕辜负了老先生。
几天后,老先生又早早来到我的诊室,这次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躺下准备治疗,而是从背后拿出一面锦旗,笑呵呵地递给我:“康大夫,今天我再治疗一次就不来了,谢谢你,我感觉好多了。”
我的眼睛模糊了,其实应该是我感谢老先生才是,是他给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02
一位妈妈带着一岁多的孩子来到我的门诊,愁容满面地问我:“康医生,我的孩子得了面瘫,有熟人告诉我他以前得这种病就是在你这里治好的,效果不错,可是孩子太小不配合怎么办?”
说实话那段时间门诊病号较多,遇到小孩子还得连哄带“骗”的,确实很难保证不会影响正常工作。
但是当我查看了小朋友的病情后,觉得如果不治疗将来肯定会留下后遗症,虽然不影响生理健康,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肯定不利。
我想帮助这个孩子。
于是我笑着对这位妈妈说:“别担心,刚开始的时候我手法轻一些,让孩子慢慢适应吧。”我耐心地一边逗着孩子玩,一边轻轻地给他做治疗,还准备了一些糖果鼓励他,第一次治疗终于完成了。
第二天孩子的妈妈高高兴兴地来找我:“康医生,孩子昨天回家后说明天还让那个阿姨给我扎针……”
毕竟是个孩子,真正到了治疗的时候还是不够配合,还得连哄带“骗”的。
不过随着孩子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我的心情也越来越轻松,治疗起来得心应手。
在最后一次治疗中,孩子的妈妈笑着说:“康医生,我从来没见过像你这样有耐心的医生,给我的孩子治病,你赔进去不少糖呢!”她执意要请我吃饭,我回绝了。
03
还有一次,一个80多岁的老人经人介绍由家人陪同来做针灸治疗。
因为病情复杂,老先生需要治疗的部位较多,不仅要趴着治疗背侧,还要平躺着治疗腹侧,针灸完了还要拔罐。而且因为年纪大了,老人还有尿频的毛病,每做完一项治疗都要上一次厕所,加上本身行动又不方便,靠陪护照顾都很困难。
老人每次来治疗,我都主动配合家人帮助老先生上下床、翻身。这样来来回回的,每次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通常给老人做完一次治疗,在正常情况下我差不多能完成五位患者的治疗。可是我从来没有不耐烦,看着老人病痛缓解像孩子一样快乐时,我所有的劳累都烟消云散了。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从初出茅庐的年轻医生变成了许多年轻同事口中的“康老师”,也从当初患者口中的“小康医生”变成了“康主任”。
我不是什么大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我也不是大医,只是一名认真从医的普通医生。
但我毕竟是一名医生,我愿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他人送去健康和快乐。做不到大医精诚,我就做个小医精诚吧!
供稿 针灸推拿科 康振霞
策划:徐鸿斌|编辑:郑磊 杨文燕 楚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