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的患儿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人睡后打鼾明显,严重的还会憋气,睡卧不安,甚至平躺时都会呼吸困难。
如果肺部有热,热邪向上熏蒸,就会使腺样体红肿,久而久之,出现增生,肥大现象。
腺样体肥大增生的机理与扁桃体肿大的机理基本一致,都为肺部熏蒸所致,因此,腺样体肥大的患者多伴有扁桃体肥大。
从腺样体所处的位置来看,它位于鼻咽部上壁与后壁的交界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瓣样。
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也是人体抵御“外敌”的重要防线之一,它在人们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期,10岁以后逐渐萎缩。
从腺样体所处的位置来看,它位于鼻咽部上壁与后壁的交界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瓣样。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也是人体抵御“外敌”的重要防线之一,它在人们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期,10岁以后逐渐萎缩。
为大家介绍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主要危害:
1、容易形成“腺样体面容”
由于儿童鼻咽部比较狭小,当腺样体肥大时,由于鼻塞影响呼吸而靠嘴张口呼吸,长期用口呼吸,气流冲击硬腭会使硬腭变形、高拱,久而久之,面部的发育会变形,出现上唇短厚翘起、下颌骨下垂、鼻唇沟消失、硬腭高拱、牙齿排列不整齐、上切牙突出、咬合不良、鼻中隔扁曲等,面部肌肉不易活动,缺乏表情,长得很像是猪八戒或丑小鸭,医学上称之为“腺样体面容”。
2、易患气管炎
小儿腺样体肥大可造成鼻子发堵,致使患儿的鼻涕向咽部倒流,刺激下呼吸道黏膜,常引起阵阵咳嗽,容易患气管炎。
3、易造成儿童精神不振、反应迟钝
患儿长期用口呼吸、鼻子不通气,易造成头部缺血、缺氧,出现精神萎靡、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现象。
4、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由于儿童发育需要大量的氧分,而打鼾会使孩子在睡眠中严重缺氧,直接导致脑部发育的供氧不足,引起促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不但影响孩子的身高,而且身体抵抗力下降,还将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智力。
所以,这类孩子不仅易患呼吸道感染,而且易患鸡胸、漏斗胸,甚至诱发肺源性心脏病。因此,儿童打鼾比成人有更大的危害。
为大家介绍腺样体肥大怎么用小儿推拿来调理:
1、清肺经300次
手法:沿无名指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
操作:由指跟向指端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功用: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
2、按揉合谷穴2~3分钟
手法:用大拇指按揉位于手背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处。
位置: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下便是此穴。
功效:清热止痛的良穴,可以有效缓解因便秘造成的头晕、饮食不振、情绪烦躁、黄褐斑、痤疮和腹痛等症。
3、清天河水200次
手法:用食指和中指两个手指,沿手臂内侧从手腕推向手肘。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推100~200次。
功用:此穴性温凉平和,能清热解表、泄火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4、捏脊5-10遍
位置:脊柱两旁。
手法:用拇指指腹与食、中指指腹相对合,在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准备沿脊柱向上边推,夹持脊柱两侧的肌肤,沿着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拇指向前推动,从骶椎两侧边捏边向枕部推动,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
要点:
4.1、捏到大椎一定要提两下。
4.2、到大椎后一定要向下抹。
4.3、第四五遍尾椎第一把就要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
4.4、捏完五遍后,要用手掌从上向下来回搓几遍,令其后背发红发热。
4.5、最后还要在尾骨上拍三下。
5、点按太溪1分钟
位置: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手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太溪有清热生气之功效。
6、点按涌泉穴1分钟
位置: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当你用力弯曲脚趾时,足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处就是涌泉穴。
手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脚底中心的涌泉穴。
功效:涌泉穴有水如泉涌之意,能补肾,让精力充沛。
7、按揉二马穴1-2分钟
位置: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位于手背无名指及小指关节凹陷处的二马穴。
功效:能清补肾水,顺气散结。
有些孩子体质弱,动不动就感冒,一感冒,腺样体肥大也跟着复发。很多妈妈问为什么孩子得病总治不好,其实孩子反复感冒也是引起腺样体肥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宝宝腺样体肥大时,妈妈一定要牢记治疗这个病的关键:养大于治。(宝妈注意再给孩子按上述推拿时要用介质呦,爽身粉,淀粉都可以。)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均根据民间及网络流传整理而成,仅供参考,请遵医嘱使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2939095681@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