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上腔中心静脉处的导管)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和成人术后需肠外营养的患者。癌症病人和家属可能很多都听过PICC,特别是在第一次化疗前医生会推荐做PICC,但是由于PICC置管时存在风险,静脉穿刺难度很大,需要在血管超声仪引导下进行操作,PICC置管术需要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进行此项技术操作的护士必须具备PICC置管专科护士资格证书。
以往,我市及周边市县没有开展PICC置管技术,肿瘤化疗病人很多,都需要去哈市三甲医院进行PICC置管及维护。给患者及家属在经济上和身体上都增加负担。为了更好的服务百姓、开展肿瘤化疗的治疗,我院在2018年4月,送ICU护士刘丹丹、急诊科护士赵红琦到哈医大三院进修学习PICC置管与PICC维护,并参加了黑龙江省PICC置管专科护士培训,经过半年的学习,两名护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PICC置管专科护士资格证书。并于2018年11月,我院在ICU开设PICC专科门诊。
目前,北京医学专家援建我院肿瘤中心建设,更多的本地及周边地区肿瘤患者、化疗患者到我院进行治疗,更加突显PICC专科门诊组建的重要意义。PICC专科门诊通过合理的流程、规范化的管理,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了导管使用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11月20日、21日,我院分别对两名肿瘤患者成功进行PICC置管术,刘丹丹、赵红琦操作娴熟,技术过硬,经过严密认真的选管、定位、消毒、穿刺、预冲、封管、固定等操作,置管顺利成功。该项技术在临床实践上成功应用,使我院在建立静脉血管通道技术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将为肿瘤化疗治疗、胃肠外营养、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尤其是为静脉穿刺极度困难的患者提供便捷、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PICC置管技术是我院护理新项目、新技术,也填补了我市及周边县市PICC置管护理技术的空白。
什么是PICC置管技术?
PICC导管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上腔中心静脉处的导管,最长可在体内留置一年,操作快捷,无严重并发症。能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能迅速稀释药物浓度,避免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
什么病员需要PICC导管 ?
1、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病员。
2、缺乏外周静脉通路倾向的病员。
3、输注刺激性药物的病员,如化疗药物、氯化钾、多巴胺、两性霉素B等。
4、输注高渗性液体或PH值过高或过低药物的病员,如胃肠外营养液、脂肪乳、甘露醇等。
5、需反复输血或血制品,或反复采血的病员。
6、家庭病床长期输液的病员。
PICC的优点有哪些?
1、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2、保护血管,完全避免了药物外渗带来的并发症。
3、建立长期静脉通路,保证各项治疗、抢救的顺利进行。
4、减少了患者恶心呕吐的现象及白细胞下降程度。因为药物由上腔静脉直接进入心脏,减短了在静脉中留置的时间,直接经血液循环而代谢排泄,减少了对外周静脉血管的刺激,使不良反应得以降低。
5、与颈内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比较,PICC无需麻醉,操作方便,就如同外周静脉穿刺一样,是在可见的血管穿刺,成功率高易于掌握,不是盲目穿而是直视,护士可独立完成。有效降低了护理人员因反复穿刺产生的无效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6、材质柔软舒适,与肢体结合性好,且导管本身具有抗炎、抗凝、预防血栓的作用,其前端开口为三向瓣膜开口,不输液时瓣膜处于关闭状态,可有效防止返血导致堵管的可能性和空气栓塞的发生,大大减少置管后并发症,从而使保留时间更长,可达1年。
7、置管期间,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如吃饭、穿衣、洗脸、刷牙、洗澡等。
8、PICC穿刺创伤小、保留时间长、感染率低、长期使用符合肿瘤患者的多次化疗的需要,以及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及静脉高营养的治疗,在提高疗效、减轻痛苦、降低费用方面为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
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在输液过程中常表现为沿血管走行烧灼样疼痛或局部肿胀。
2、紫色红斑坚硬,烧灼样疼痛,皮下组织受累,并活动受限。
3、由药物刺激皮下组织,组织受损,刺激神经末稍引起放射性疼痛并累计颈、腋下淋巴结肿大、败血症等。
4、溃疡形成,由中心向外逐渐蔓延皮下组织坏死,边缘明显有表皮增生,并不整齐。
5、“静脉怒”反应,主要反应特征是:沿血管静脉通路方向串状皮疹,沿血管走向局部有浅表的红斑、水肿、硬结、奇痒、触痛,个别患者表现为心悸、不适的感觉。
6、外渗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炎性反应,如处理不及时或未加处理严重出现大水泡及簇泡疹,随后出现局部紫斑溃疡、坏死。如下图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