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内分泌失调”,一个听上去神秘莫测,却又在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皮肤突然长出黄褐斑、肥胖在不经意间造访、莫名其妙想发脾气……这些都可能是内分泌出现了危机。除此之外,内分泌失调可能还会导致让你意想不到的“大病”。内分泌是如何影响健康的?怎样调节内分泌平衡?
内分泌失调引发5种疾病
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是个大家族,囊括了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等多个腺体,以及分布在其他器官的内分泌组织和细胞。
这些腺体通过分泌激素,影响我们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病变等,实现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这样一个重要系统如果紊乱了,会悄然你的健康。
由于内分泌失调,28.2%的中青年女性出现面部黄褐斑、雀斑,27.5%~31%的女性患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
儿童发育问题
儿童性早熟、矮小症等小儿内分泌疾病发病率正日益提高。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科最多见的疾病,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超11%,糖尿病患者约1.2亿人。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疾病发病趋势逐年上升,在我国发病人数超2亿。
4个习惯干扰内分泌
人体是个智能系统,有自身的生理节律,保持与外界日夜同步。当人们不遵守生活节律,就可能让内分泌失调。
吃得太多、太晚
人体激素白天分泌多,夜间分泌少。
如果晚餐吃得太多、吃太晚,会使原本处于低水平的消化相关激素升高,而后上传至下丘脑垂体,引发全身性内分泌失调。长期持续这种晚餐形式,还会增加肥胖风险,易引发糖尿病等代谢类疾病。
压力大
压力是造成激素紊乱的重要因素。
压力大,会影响男性的生殖系统正常功能和精子质量;导致女性出现月经失调或闭经,严重的会造成不孕。
活动太少
过去人们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使农耕种植会使身体感到疲惫,但规律的生活方式给了机体修复时间。
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身体活动远不如从前多,无形中增加了内分泌疾病的发病风险。
睡眠不足
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在内的多种慢性病均与睡眠有关。每天睡眠时间少于4小时或超过10小时,其死亡率增加1.5~2倍。
睡眠不足与睡眠过多,均会通过心脏自主神经失衡、内分泌与代谢紊乱以及炎症状态的形成等影响健康。
6个症状预示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失调的表现多种多样,以下症状不论男女都要当心。
脱发
男性雄激素分泌过于旺盛,导致双氢睾酮浓度平衡遭到破坏,影响毛囊。
女性产后、更年期、口服避孕药等造成雌激素分泌失调,都可能导致头发稀疏、斑秃以及脂溢性脱发等。
脸上长痘
男性雄激素水平过高,女性月经周期前后或经常熬夜时,脸上都可能长痘痘,也就是痤疮。
这是内分泌失调促使皮脂分泌过盛,无法排出而将毛囊堵塞的结果。
毛发旺盛
不管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会产生雄激素和雌激素。只要雄激素分泌过多,不论男女都可能出现毛发旺盛的症状。
肥胖
有些人“喝凉水都会长肉”,这往往与长期进食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导致内分泌失调有关。
肥胖反过来还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诱发各类代谢性疾病。
脾气急躁
性格突然变得很暴躁,遇到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很可能是内分泌功能紊乱(尤其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的。
经常疲劳
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伴随体重增加、食欲波动、排便不正常,最常见的是甲状腺功能减退。
部分女性在月经期间萎靡不振,也与激素分泌异常有关。
做好这些事,调节内分泌
调节内分泌,需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预防永远大于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让内分泌系统重新排兵布阵、井井有条。
合理膳食
食物种类尽量丰富多样,多吃谷物、蔬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适量鱼、蛋、瘦肉,少吃肥肉。烹饪时最好清淡少盐。
睡个好觉
尽量晚上11点前入睡,并保证8小时睡眠,休息后要有神清气爽的感觉。如果入睡困难,睡前可以喝杯牛奶或用温水泡脚。
适量运动
运动是一个综合性的保健方式,不仅能释放压力、消耗能量,还可增强心肺功能。
每周坚持3~5次、每次半小时以上的运动,如健步走、慢跑、骑自行车、跳舞等,以微微出汗为宜。
超重、肥胖是内分泌失调的一个重要信号。
若体质指数(BMI)超过25,则应开始控制体重。建议平时少吃快餐、油炸食品等。
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²)。
学会减压
日常生活中,应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周围的人和事,不开心时可尝试与信任的亲友聊聊天,或自己通过听音乐、看书、户外旅行等方式调节情绪。
放慢生活
社会节奏再快,也要把自己的生活放慢,不能因图快而牺牲健康。要有“有理想不能乱想,有追求不能强求”的中庸态度。
定期体检
重视体检,建议每年做一次全面体检。如果有不明原因的消瘦或发胖、脱发或毛发旺盛、易累易怒、月经紊乱等,要及时就医。
您的健康顾问
健康知识咨询
政策法规咨询
专家在线咨询
心理咨询
预约挂号
戒烟干预
医疗投诉举报
12320
微信:sxws12320
微博:@陕西卫生计生12320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