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真冷啊!小伙伴们都感受到了吧?
雨夹雪马上到,这次降温,真正开启了冬天模式。随着天气越发寒冷,昼夜温差增大,强烈的冷热交替让脑血管也备受考验。
67岁的刘大妈身体一向健康,前几天晨起后突然晕倒,家人急忙将她送到我院就诊。入院后做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我院神经外科医生立即对其进行脑室引流,之后进行头颅CTA造影检查,显示颅内有一个6毫米的大脑后动脉瘤,适合做血管内脑动脉瘤栓塞术。
脑动脉瘤俗称“颅内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发病后病情进展极为凶险。由于病人动脉瘤较大,还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合并症,导致血管迂曲非常厉害,造成手术进管困难。有可能手术过程中出现斑块脱落,引起脑梗塞,术中一旦动脉瘤破裂,死亡率达到80%以上,这些格外增加了手术风险。
12月4日,北京天坛医院专家江裕华带领我院神经外科团队利用双微导管技术成功为刘大妈进行了颅内动脉瘤栓塞介入手术。手术采用先进的双微导管技术,该技术避免了颅内支架植入,避免了支架植入后的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减少了病人痛苦,降低了患者费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脑动脉瘤这么凶险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发病如此凶险,且死亡率这么高?生活中我们要怎么防、怎么治?北京天坛医院专家江裕华对此进行了解答。
“脑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脑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
当下随着气温变化,很多患有脑动脉瘤的人群因承受不住强大的压力变化而容易发病,患者们往往望文生义,以为脑动脉瘤是“肿瘤”,专家指出,“这实际上是错误的理解,脑动脉瘤实际上是脑血管的异常膨出,而且是球状的,所以叫做脑动脉瘤。”
专家指出,“人体脑血管都有一定的“寿命”,根据人体差异和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吸烟、酗酒、熬夜等,导致脑血管壁变薄鼓出包块,这类包块就是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就像是颅内的一颗“不定时炸弹”,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破,但是它破裂的时候,就是危险来临的时候!
脑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变化造成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产生有很多原因,首先是先天性因素,由于脑动脉局部发育不好,出现血管异常变化。其次是随着年龄增大,血管硬化,血管壁弹性减小,在血流冲击下局部薄弱环节出现隆起。最后有可能是血管发炎,导致脑血管瘤形成。
脑血管意外事件中,有10%—20%是由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但在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中,1/3是在活动或情绪激动刺激下时,引起脑动脉瘤破裂出血;1/3是在睡眠状态中出现;另外还有1/3找不到诱发因素。
脑动脉瘤在破裂出血前无任何症状,出血后症状明显。脑动脉瘤引起的出血有爆裂型和渗血型两种,动脉瘤一旦破裂有30%—40%的死亡率,第二次出血后的死亡率在70%—80%。
据江主任介绍,“如果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那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最典型的症状为突发剧烈头痛,常为难以忍受的剧烈头痛。多数伴有恶心、呕吐、颈部疼痛强直,甚至烦躁,意识障碍等症,部分患者出现抽搐。出血后期如果脑血管痉挛比较严重导致脑供血不足,有可能会出现脑梗死等中风症状。”
专家提醒,“如果患者发生这种状况家属一定要保持冷静,争取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就近治疗切勿长途运输。其次要安抚好病人,稳定情绪,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另外,剧烈头痛后还会出现呕吐症状,家属要及时清理,防止患者窒息。”
目前脑动脉瘤的治疗手段包括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微创手术、神经外科开颅夹闭动脉瘤及内科保守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介入神经放射的发展,介入栓塞治疗目前已成为颅内 动脉瘤治疗的最佳选择。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介入栓塞治疗无需开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尤其适合年龄较大的患者。
许多人以为脑动脉瘤只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而事实是脑动脉瘤并非老年人的“专利”,脑动脉瘤最常发生于30-60岁的人群,已成为导致青壮年猝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中30岁左右的患者往往因先天性血管薄弱,随着血流的长期冲击而发生脑动脉瘤。
以下三类人群需要筛查脑动脉瘤
1.40岁以上的人群体检时要加上脑血管的体检,肥胖人群30岁以上就建议筛查脑血管。
2.三高人群需要筛查脑血管。
3.工作压力大,长期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需要筛查脑血管。
江主任提示:大于5毫米的脑动脉瘤需要警惕,发现脑动脉瘤需半年复查一次,复查发现脑动脉瘤有增大时要警惕。大于5毫米、以及出过一次血的脑动脉瘤要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