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700多人齐聚烟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召开的首届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大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副会长赵胜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野生植物,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
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据中国林学会理事长赵树丛在会议上介绍,我国拥有高等植物35000多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0%,居世界第三;中国还是世界上园林花卉植物最丰富的国家,种类超过7500种;中国较古老的植物约占世界的62%,水杉、银杏等都是残存在中国的“活化石”;我国还是世界栽培植物的四大起源中心之一,有用材林木达1000多种、药用植物有4000多种、果品植物有300多种。
中华文明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植物文化。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汪小全说,植物文化包括森林文化、草原文化和药用植物文化等。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在中华文明中大放异彩。
植物对每个人有多重要?汪小全介绍,植被在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稳定、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释氧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关乎人类平安生存。
野生植物保护工作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赵胜利介绍,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是以保护野生植物为主的保护区。目前,全国已建各类自然保护区达2750处,大部分是以保护森林生态和特有动植物为主的保护区;我国有190多个大型植物园,收集、栽培、保存了约占中国区系三分之二、2万多种植物。
保护植物种质资源,是做好植物保护的根本性工程。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所副所长魏建和介绍,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目前,药用植物研究所正在建全世界最大、最全的药用植物资源库。在北京,已建立低温低湿的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保存了3500个药用物种、3万多份种质;在海南,采用液氮的方式,把珍稀药用植物种子保存在零下196摄氏度的环境里,基本实现无限期保存,可随时取出复活。目前已保存了近百物种,数千份种子,占需要用此类方式保护种子的五分之一。
魏建和说,药用植物园以前仅是对药用物种的迁地保存,现在已成为兼具科学、文化、民族特色的观光旅游场所。目前,药用植物研究所在北京、西双版纳、海南兴隆、广西南宁等地的10余家药用植物园均对外开放,供大家参观学习。
植物不仅美化环境,而且对人类具有实用价值。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润明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植物保护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既利用植物为人类服务,又保护了野生植物。
药用植物利用是新理念的典型代表。
作为我国专门从事药用植物保护与利用研究方面的专家,魏建和介绍,我国医药配方中常用的中草药品种有1000多种,全国人工种植药材超过300种,种植面积超过5000多万亩。
“药用植物治病救人,非用不可。如何既保护,又满足需求?我们积极倡导推广回归自然的药用植物野生抚育种植方法。”魏建和以人参为例说,科研人员摸索出把人参种子播撒在适合人参生长的环境里,然后让种子野生成长的方法。目前,仅吉林省,野生抚育人参就有100多万亩,严格控制采收,既绿化了环境,又收获了野生人参。
像这样的野生抚育法正在推广。伏牛山有100多万亩野生抚育的连翘;全国有上百万亩野生抚育的甘草;贵州遵义一个镇,依靠野生抚育天麻,实现了脱贫。
植物知识普及就在身边
“下载‘花伴侣’软件,用手机对着花朵拍一拍,就能自动识别并显示出花的介绍。”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的温室里,汪小全所长边演示边对记者介绍说,“这是植物所科学家们及全国植物爱好者在后台积累了2万多种植物约450万幅彩色照片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款用于植物知识普及的软件。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喜欢植物,关注植物,了解植物,保护植物”。
汪小全认为,我国植物保护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究竟有多少种植物?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或更早普查过的,不少物种现在进入濒危。目前,急需由国家立项,进行新的普查,搞清植物家底,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性工作。
汪小全指出,很多地方用单一树种植树造林,遗传单一,抗病虫能力低,具有很大的生态风险。要站在全国一盘棋的高度,重构中国自然生态系统,科学布局天然和人工植被。在相关政策制定、大型项目实施时,要从源头上吸纳植物学家参与设计。
与会专家们建议,各级政府要将野生植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公益性野生植物保护的投入,对珍稀濒危植物随意采摘,要加大执法力度。
保护植物,你,我,他,人人有责。请爱惜你身边的每一棵植物,携手建设美丽中国。
声明
本文来源:新华网。版权归属原始权利人,本平台非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文由“中国现代中药”编校发布,转载请标明来源。
新媒体编辑:周鹭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洽谈授权或及时删除!
更多内容
中国中药协会颁布《西红花质量等级》团体标准,特征成分苦番红花素纳入标准体系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