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林女士来院调理身体,但见其面色萎黄,自诉经常头晕,气短懒言,四肢无力,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医生诊断为气血双虚,需要用中药进行调理,疗程至少需要一个月。但林女士几天后又要出差,中药汤剂肯定不方便携带,膏方虽便于携带但必须冷藏所以也不适合,最后医生建议做成丸剂,这样不仅便于携带,也便于存放,林女士欣然接受了医生的建议。
丸剂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创造的剂型之一。中国最早医籍《内经》即有“四乌鰂骨一藘茹丸”的记载。早期的丸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历代中医在临床上都广泛应用,成为品种繁多,制备精巧、理论趋于完善的一个大剂型。
相信不少朋友们从一些古装电视里面都有所接触,比如说什么“长生不老丸”、“十全大补丸”之类的,这些就是属于中药丸剂的一种。
中国古典医籍--《神农本草经》序例指出:“药性有宜丸者”、《玉函经》说:“丸药者,能逐风冷,破积聚,消诸坚痞”。《苏沈良方》说:“大毒者须用丸”。汉晋以来提出:“丸药以舒缓为治”,“丸者缓也”。
丸剂服后在胃肠道崩解缓慢,逐渐释放药物,作用持久;对毒、剧、刺激性药物可延缓吸收,减弱毒性和不良反映。因此,临床治疗慢性疾病或久病体弱、病后调和气血者多用丸剂。
丸剂类型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丸剂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
将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状,然后通过蜂蜜为媒介将其充分粘合在一起制成蜜丸,这也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
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
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4、浓缩丸
将所有的中药材或者部分重要的药材通过煎煮提取其煎液,然后和适量的辅料或者药物的细粉末等一起粘合成药剂即可。
浓缩丸体积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体内溶化吸收比较缓慢。浓缩丸适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5、糊丸
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
6、蜡丸
药材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蜡丸是中成药的长效剂型之一,溶化极其缓慢,可延长药效,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起强烈的刺激作用。处方中含较多的剧毒或强刺激性药物,或要求在肠道吸收的中成药,都可制成蜡丸。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品种已不常见。
7、微丸 药材细粉以水或酒泛丸,或以百草霜为衣,采用现代技术制成。微丸直径小于2.5毫米,体积小,应用剂量小,服用方便,吸收平稳。微丸适宜于刺激性药物,贵重或细料药材多制备成微丸。
丸剂的特点
丸者缓也,中药丸剂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剂型,其特点在于:丸剂在服用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溶化散开,逐渐被人体吸收,因此作用持久、缓和,比散剂服用方便,便于携带;可通过包衣掩盖药物不良气味和防止氧化、变质、受潮;对毒剧、刺激性药物可因延缓吸收而减少毒性和不良反应。但丸剂尚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儿童服用比较困难。
宏元丸剂精心制
丸剂的制作工艺可以说比较复杂,每一个步骤都相对比较重要,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使得药效无法完全发挥,道地中药选材、严谨的制作流程、娴熟的制作手法这三者缺一不可。
在丸剂的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选取道地药材进行加工,还要精准选用入药的部分,明确区分非药用和药用的部位。类比中药枸杞,其枸杞叶、枸杞根、枸杞子都有着不同的药效,明确各个部位的药理之后选其所需部分是有很必要的。
粉碎药材看似简单却饱含玄机。药材粉碎要恰到好处,既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药材太大会导致其药效发挥缓慢,太小又会使得其药性丧失,所以制药师在粉碎药物时必须小心谨慎,精确把握其比例,按方配伍,再加入适宜的粘合剂,最终经过一系列的工序才能得出药丸,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制药失败。
宏元中医院的药师们在制作药丸的过程中,坚持选取用道地药材,遵循依法炮制准则,除了根据患者病情量身定制丸剂外,还研制了很多适合大众的成品丸剂,如宏元颈肩腰腿疼丸、宏元气血双补丸、宏元海茸丸、宏元补肝益肾丸、宏元减肥丸、宏元清热利湿丸、宏元降压丸、宏元健肾丸、宏元益气丸、宏元益气活血丸、宏元滋阴丸、宏元固肾丸、宏元安神养心丸、龙虎丹等,颇受患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