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要防抑郁
身体生病了,心理也可能跟着出现问题。据北京市心理咨询中心公布的一份资料表明,去综合性医院看病的病人中,每 20 个人中有 1 个存在抑郁,每 3 个住院病人就有 1 个抑郁障碍。这一比例还随着癌症、脑卒中、心肌梗死等重症的发作呈上升趋势。
专家指出,身心疾病会相互影响。有躯体疾病的人,如果心情不好,会导致病情容易反复发作,死亡率随之上升,预后的健康状况也较差。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与抑郁症密切相关。血管性疾病易发生抑郁及焦虑症,而抑郁及焦虑症又进一步使血管性疾病恶化。 心血管病特别是动脉硬化也直接影响到抑郁症的发生。 调查发现,60 岁的老年人,心梗后抑郁症患者死亡的可能性是一般抑郁症患者的 3.5 倍。
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抑郁症及焦虑症常被躯体症状所掩盖,需要引起极大关注。早期发现、正确诊断老年精神疾病,使其得到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一旦发现抑郁症状出现,应立刻停止或更改临床中已使用的会影响神经系统的药物。对于心理障碍较严重的病人,必要时可由内科医生与心理医生合作,针对病人制定心身治疗方案,使用一些抗焦虑、抗抑郁药,并可加以心理疏导。
患者和家属也要注意防范躯体疼痛带来的负面情绪,有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后不见好转的病人,要考虑是否是自己的焦虑性格或抑郁情绪导致病情反复,应及时调整心态。
心脏病人两个阶段最郁闷
人一上年纪,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就容易找上门来。身体不适已经给自己和家人带来负担,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 很多人此时性格大变, 成为家人眼中的“怪人” 。诸如抑郁等心理问题,很多都是慢性病闹的。以抑郁症为例,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卒中后患者抑郁比例为 30% ~ 64% ; 心肌梗死患者中 45% 伴有抑郁。
对此,心理学专家介绍,有些心血管病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发展至精神疾病,常在两个特殊阶段。一是刚意识到自己身体出了问题,另一个则是在治疗和康复期。之所以在这两个阶段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并非是他们拥有特殊的心理特质,而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功能发生了变化。没病时可以毫无顾忌地做任何事情, 一旦得了慢性病, 干什么都放不开手脚。 他们看到自己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干,又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因此,心理上产生了巨大落差,容易导致心理动荡。
与单纯心理疾病患者相比,对冠心病伴发心理问题的人,要让他们遵从心内科医生的建议,科学地饮食、运动、睡眠、服药。通过这些调节,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时,对解决心理问题有很大的好处。
不过,一旦出现一些信号,就要适当用药来对抗心理疾病。如患者抑郁持续两周以上,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或者患者焦虑情绪影响生活和工作,持续了 6 个月左右等,就要带患者到精神科就医了。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并发精神疾病,大的用药原则与单纯精神病患者一样。而对于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心血管病患者,治疗时不妨采取中西结合的方式。 例如, 作为一种纯中药制剂, 步长稳心颗粒具有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的功能,在治疗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同时还可以用于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焦虑等精神心理病候。 出现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悸、胸闷胸痛时,可以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