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我国已经严厉遏制抗生素滥用,公立医院已经取消门诊输液,极大程度的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但有关研究机构走访发现,现在许多家庭的药箱里还会常备抗生素,而且近25%的受访人群表示有个“头疼闹热”的就会自行服用。殊不知,滥用抗生素不仅会加速耐药菌的蔓延,损害人们的抵抗能力,还会导致药物性肝损伤。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药物性肝损伤(DILI)中,抗生素是最主要的致病药物。在非对乙氨基酚性肝损伤中,抗生素所致者约占一半。以下常用抗生素均可损伤肝脏:
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容易干扰人体代谢,导致脂肪蓄积而引起坏死性脂肪肝,故孕妇、肝功能不良者应慎用四环素类抗生素。红霉素类,它们造成的肝损害常常是在用药开始后10至14天发生。然而,最近比较关注的则是临床常用的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氟喹诺酮类等。Alqahtani报道了19例头孢唑啉造成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潜伏期通常在1~3周,大多数损伤是中度至重度,但有自限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肝损伤一般在用药后6~7周。尽管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比较罕见,在12例患者分析发现,肝损伤发生迅速,经常有过敏反应的表现,3种损伤类型均可出现,还可以发生急性和慢性肝衰竭。
在我国肝病中,药物性肝损伤的的发生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病,发生率较高,但由于临床表现不特异或较隐匿,常常不能被发现或不能被确诊。哪些信号提示药物性肝损伤?
由于每个人的具体病情、病因都不一样,因此,生病应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并按医嘱服药,不随意增加剂量、延长疗程或不规则用药。 在服用可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同时应定期检查肝功能,仔细观察原有病症有无变化,是否出现乏力、恶心、呕吐、厌食、肝肿大、肝区痛、黄疸、皮疹、发热、畏寒、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等症状。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的损肝药物,并到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