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后,随着发热、头痛、流鼻涕等症状逐渐缓解,家长心想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哪知,中耳炎又突然来犯,苍了个天啊!!累觉不爱啊!
家住汉口的3岁女童恬恬(化名),元旦假期出门旅游回来后就患了一场感冒,吃过药后,感冒症状似乎好了许多,只是还有一点鼻塞流涕,妈妈便没有给恬恬做进一步处理。
这几天,恬恬表现的有些奇怪,晚上睡觉总是睡得不踏实,常常夜间醒来哭吵,用手不停地抓挠耳朵,喊耳朵痛。
妈妈不放心,带着她到武汉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看医生,经过医生仔细询问和详细检查,这才找到恬恬总是抓耳挠腮的真正原因:感冒诱发了急性中耳炎。
与恬恬同病相怜的患儿还不少,武汉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崔珑介绍,近段时间,急性中耳炎门诊患儿比以往明显增加,平均每日门诊中近150名患儿确诊,占耳鼻喉科门诊量三成,年龄多集中在7岁以下,其中属3岁儿童最多,经问诊,几乎在近期都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经历。
耳鼻喉科崔珑医生为患儿看诊(图片来源网络)
什么是中耳炎
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常由感冒引发,其症状主要有听力减退、耳部疼痛甚至剧痛,孩子会出现烦躁、哭闹、发热等。
如果长期拖延不治或治疗不彻底,由急性转为慢性,耳朵流脓不止,轻的影响听力,重的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后果不堪设想。
为什么儿童爱中招?
为何小孩会独得中耳炎“恩宠”呢?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中耳炎?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辨。快学起来~
治疗中耳炎误区
误区一:门诊中,有些家长会要求医生“对症下药“,给孩子开一些“滴耳朵的药水”。
通俗而言,中耳炎是感冒的并发症,症结在于生病的上呼吸道,简单来说就是鼻子。因此治疗中耳炎最主要的对象是鼻子,开鼻炎药是常规疗法。如果有出现耳朵流脓症状时,才需要如此用药。
误区二:还有部分家长认为耳朵疼痛、化脓等症状消失就是痊愈了,就不再带孩子打针治疗。
下面,请拿出小本本认真记下,对于“中耳炎”,我们要学会这样预防。
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中耳炎?专家指出,积极预防感冒或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儿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要做到这一点,正确处理以下几个环节尤为重要:
1.在感冒中,家长也可有针对性地帮孩子保护耳朵,比如采用温热的毛巾为孩子敷鼻子,减轻鼻腔的肿胀和阻塞。
2.如果孩子鼻塞得比较厉害,睡觉时可将头部垫得高一些,以便积聚于鼻腔内的黏液不至于流到咽鼓管内。对于一周岁以内的婴儿,可以将婴儿床的床头垫高一些;对于一周岁以上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用比平时厚一点的枕头将头部垫高即可。
3.还要让孩子鼻腔尽可能保持清洁,擤鼻涕时一个一个来,不可用力过猛,防止鼻腔分泌物经咽鼓管逆行入中耳;多使用室内喷雾加湿器,以防空气干燥而引起鼻腔干燥、发炎,最终殃及耳朵。
4.尽量避免宝宝躺着喝奶或哭泣,因为婴幼儿的耳咽管短而直,所以当宝宝躺著喝奶时,不仅容易发生溢奶或吐奶,奶水容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感染,建议平时喂奶时,须稍微抬高宝宝的头部。
如果发生中耳炎,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请医生做专业处理哦~
END-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