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CTA+小记者,一个CRO新人的双重身份【从业者说】

这是我的故事…


CRO从业者


 我是一名


为一名医药专业的学生,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是我在毕业的十字路口上的摸索原则。当在泰格医药面试时,直属经理着重强调:“CTA [临床试验助理] 的工作,可能有些枯燥,又十分需要耐心,你要好好考虑。”就是这样的初次相遇,让我看到了公司内部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又认识到了CRO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这如同一束干净的阳光驱散了我求职过程中的迷雾。


选择&决定:温情与责任并肩的公司


工作之后,朝九晚五,节奏规律而紧凑,微信中因工作而陡增的好友数量挑战着并不太擅长社交的我,但幸运的是周围的同事都是热心且高效的人,直属经理的细心指导、部门同事的耐心帮助、HR跟踪关注让我很快渡过了最初的适应期。


同事们在工作上的专业性经常让我发自内心的赞叹,在日常的沟通和学习中,也总是出现一些专有名词而让我这个新人跌入云雾,我意识到自己离真正入行可能还很远。所以,我应征成为了泰格医药的一名新人小记者,有更多机会学习业内知识、了解行业动态、关注法规政策。


诚然,CTA的工作确如直属经理曾多次强调的那样,是一个平凡但重要的岗位,并不绚丽夺目且需要加倍的耐心。而在一摞摞传来又送走的文件里,在一次次与CRA、PM以及其他CTA的沟通与合作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和对临床试验这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渐入佳境:成为一颗围绕着PM转动的小行星


2018年7月到现在,我的成长大概是“三步走”:入行、入司、入职。


入行:刚开通邮箱的时候,就收到了一封新人培训邮件,包括GCP、SOP、基本技能培训等等,完整的视频讲解、规范的考试,让我对整个临床试验流程有了清晰的认识。


入司:加入公司之后不久,我参加了公司层面的新员工培训,不同公司、部门的负责人对公司进行了整体的介绍和业务的涉及。为了能够更有交流和融入感,安排了趣味性的问答,而每组成员也被精心设置过,来自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地区。因为CTA的沟通总是依托于网络,忙碌的CRA们在公司并不常见,所以同行的小伙伴们戏称这是网友相约的盛会。


入职:CTA的工作是协助PM进行试验文档的管理和归档,听起来似是PM的小助理,但项目成员之间其实更像是由PM、CRA、CTA组成的平衡三角关系。


与CRA的往来文件繁多,办公室里常常只能听到敲打键盘和翻动纸张的声音,维修打印机的大叔和收废纸的阿姨的出现时常打破这种平静。巨大又不停歇的工作量,使得本应“年轻体健”的打印机总是发出“骨头松动”的吱嘎声,伴随着的还有同事的哀怨声“怎么又坏了,CRA还催着处理呢!”以及抱怨维修大叔的“姗姗来迟”。打印机就是如此重要,毕竟它承担着所有文件的扫描、打印工作。文件的简单核对和归档产生的废弃纸张和快递外壳便能在一天之内就把纸盒堆得满满当当,所以收废纸的阿姨虽不如维修大叔出现的频繁,但只要造访,就是“收获”无数。


刚开始的工作,总是在“循规蹈矩”和磕磕碰碰中进行着:一手拿着培训的材料,一手对着刚接过来的文件,像是戴着老花镜生怕错过一丁点新闻内容的老太太;与项目成员们的沟通,也好似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只以培训中常规划分的一些条条框框与对方僵持着——“我只是根据项目进程收文件”。任务繁重的CRA无意辩驳,而脾性极为温和的小伙伴建议同带教寻求帮助。几次三番之后,“初次合作”、“请多谅解”、“及时处理”成为了键盘上熟客;遇到棘手的问题,也懂得先找项目经理、直属经理确认;发超期缺失汇之前,便不厌其烦的提醒文件的处理;未能尽快解决的文件也能获得对方的理解。


与PM的确认项目进展、文件收集情况是由一次次沟通完成的。通常查看项目周报、往来邮件,便能有个大致的了解,偶有细碎的事儿就需要更细致的询问。每个PM都有着自己熟悉的工作方式和节奏,比如有的PM更依赖于电话交流,如同我所在部门里的一个PM姐姐,总是能在她中气十足的言语中透露出催促:今天敦促一下中心筛选入组,明天要准备陪同拜访一下研究者,像是 “统帅”的领导者。但是“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面对更喜好电话解决的PM,我总是在最后索要一封批准的邮件以求尘埃落定。还有一些精力充沛的PM,十分热衷于开会:确定各中心伦理上会时间,备案情况,药物回收,修改专用版本的文件,事无巨细。有幸遇到过如此事必躬亲的PM,与同事交谈时都能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羡慕眼神。


申办方或是稽查人员的每次造访总是能给日常办公生活带来一抹不一样的色彩。确认文件整洁完整,库房温湿度适宜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面对文件资料的查阅、现场的提问,同事们总是能够有条不紊、从容应对,展现出高水准的专业能力,让我作为新人油然敬佩。虽然这样的造访让办公室增加了更多紧张感,但对方的严格要求,也让我们能够更好更快地提升自身服务能力。


文档的交接与入库是项目结束的标志。每每听到胶带的撕拉声,看到一本本厚重的文件被封入纸箱,物流提醒告知文档越来越接近目的地的消息,我总是有一种掺揉着轻快和惆怅的复杂情绪。我说像是送走要上大学的孩子一样,却被同事们调侃小小年纪倒是很有母性的情怀。


常规的部门培训和月会是大家工作中问题汇集和解决之地。同期进入公司的小伙伴吐露面对第一次坐在直属经理隔壁进行会议纪要撰写的担心,我还拍拍她的肩膀说“别想太多”;轮到自己时,竟紧张的连八爪鱼的线头也会接错。而就在几天前的年底SOP培训会议上,我们这一批初入职场的CTA们也已经能通过流畅的PPT展示自己对SOP的理解。


穷且益坚,道阻且长:CTA和小记者的双重身份


泰格医药的平台能给新人们很多学习机会,接触到许多高质量的临床项目,使得我们能以更快的速度成长。除了国内的项目,也有同事手中有来自澳洲、日本、韩国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每次听到同事与项目成员的英文交流,想要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的想法都愈发急切。如果别人可以,那为什么不能是我?所以不擅长口语的我开始每天安排时间进行练习,进行着英文阅读的打卡,想要成为一名更专业的CTA。


出于对文字和写作的热情,我积极应聘并有幸成为了公司内部的小记者,这一主动也是希望加强自己对CRO领域全方位的了解。虽然我对在记者群里分享的内容有许多“只识其字,未闻其意”,阅读了一篇关于临床试验分期的科普,才意识到之前对行业的了解不过是管中窥豹。不断磨练和提升专业技能,更多了解行业动态、医学资讯,培养阅读习惯,练习写作技巧,才能在小记者和CTA的道路上走的更远。但幸运的是,我已经在路上了。


来婷婷|供稿

赵平|责编

泰格记者

来婷婷

 [项目管理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