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七大战略之一写进党章。2018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详细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又作出具体部署。这预示着一个以乡村振兴为基础的新时代即将到来,标志着我国乡村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地位,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优势突出,可以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医药作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手段,可以从医疗、疾病,扩展到养生保健、康复各个领域,引导人们不只是单纯关注疾病,更关注健康,推动保健、养生、康复等领域发展,切实降低医疗费用。因此,中医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可以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在这广阔的天地里大有可为。
一、在农村经济建设方面,通过中医药农业实现助农增收促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广大农村气候环境差异大,有的坐拥矿产资源,有的利用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有的依靠城市的拓张发展,各地有自己独到的优势,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路径自然大不相同。对于更多的农村,既无先天资源优势,又无区位便利,更是远离城市,如何发展经济呢?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中医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十分契合的有机结合体,为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产业支撑,也为助农增收提供新的平台,发展中医药农业成为可能。目前来看,中医药农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第一个层面是狭义的中医药农业。具体说来是指中药材的生产,中药来源于天然产物,具有完整的理论基础、临床基础和产业基础,中药完全可以发展成为天然药物的主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以及海洋药物等的生产,其核心是解决中药材安全生产问题。通过转化中药材资源,保障中医临床需要,支撑中药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拓展健康产业。
第二个层面是广义的中医药农业。包括将中医药的文化、理论、方法和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减少化肥、化学农药的使用,水、土壤的改良和微生态修复,动植物的营养保健、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食药材的保鲜、保营养等产地初加工等。可以将中医药文化创新应用在食药材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构建安全、可追溯的中医药农业生产体系,生产健康的食材和药材,让人民吃得安心、放心。
第三个层面是中医药农业的融合产业。是指发展中医药农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健康产业,其核心是解决食品营养、药品药效的问题,包括将中医“道法术器”的文化理论和技术创新应用于食药材的生产、饮食供应、营养食疗、疾病预防和治疗,以及康养保健等健康管理领域;构建以预防医学为特征,品质安全的食药生产销售体系;开发优质营养的功能性食药创新产品,促进人体健康,调节人体机能,为广大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第四个层面是中医药农业的拓展产业。是将中医“道法术器”的文化理论和技术创新应用在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康养保健、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经济社会的全产业链条中,构建“生态环境健康-生物食物健康-人体身心健康-社会发展健康”四位一体的新业态集群。这是一个以健康为抓手,融合城乡,连接发达地区消费者和欠发达地区生产者的新业态产业集群,是一个发展共同体。
以福建为例,福建地处亚热带地区,植被好,生物多样性程度高,中药资源丰富,已知药用植物约3000种,动物及昆虫的药用资源种类繁多,品种居全国第二位,海洋药用资源排名全国前列,为福建孕育生物医药、生命健康、健康旅游等大健康产业,释放生态红利创造“金山银山”成为极大可能。发挥福建的生态优势,发展中医药农业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二、在农村政治和文化方面,通过弘扬中医药文化培育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习惯,促进乡村文明和谐
中医药文化总结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保护个体生命和族群健康发展的经验,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仁、和、精、诚”的概括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包括中医药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对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分析中医药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表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蕴含、彼此渗透,相互催生、相互推动。中医药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共同的文化基因,两相比较,二者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诉求,在内容上具有契合点,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在目标上具有相一致。深入挖掘、阐发中医药文化的时代价值,可以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文化和精神资源,有利于推进农村诚信建设,强化广大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在乡村振兴中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就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农村的和谐稳定和中国梦的实现,在广大农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必要,更是保障农村和谐稳定的需要。培育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结合弘扬中医药文化,在以下方面着力:
一是通过弘扬天人合一整体观、阴阳平和健康观、调和致中治疗观及医患信和、同道谦和的道德观,促进广大农民认识践行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理念,从而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推动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二是通过弘扬仁德、仁术和仁人的苍生大爱中医信念,引导广大农民孝顺亲人,善待同胞,热爱人民,热爱国家,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础。三是通过弘扬中医对“真”的向往,用中医师争做医术精湛、探索真理的诚信大医的道行修为,来教育广大农民,要信守承诺、言行一致。特别要加大力度深入基层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教育,走进千家万户,面对面的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宣传中医药养生防病,普及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广大群众养成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习惯,提升群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意识,在已经延长的期望寿命中增加健康寿命的比例。
福建中医传承历史源远流长,董奉、吴夲、宋慈、杨士灜、陈修园等名医辈出,各种中医流派传承于世,陈应龙针灸科、林如高骨伤科等蜚声海内外,发生在八闽大地的中医药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数不胜数。福建民族民系多元,人文分布多样,各种文化混合交融,人生礼俗、岁时民俗以及各种口传文化多姿多彩,蕴含了极其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这也是一大优势。在乡村振兴中通过弘扬中医药文化,讲好闽派名中医故事,传播传承大医精诚的灵魂内涵,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农民群众的中医药健康素养,促进乡村文明和谐,有着十分重大的积极意义。
三、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通过发展中医药产业构建田园综合体共建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宝贵财富。“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用这样诗情画意的话语,描摹了农村生态文明的主要目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既能满足农民追求的现代与田园相结合的生活环境,又能协调农村产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优美且符合生态原则的居住环境,具体说来有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模式,在全国各地已有不少成熟的经验。中医药可以通过中药特色小镇、中药田园综合体等发挥重要作用。现实中,福建连城培田的草药小镇、宁德屏南的药膳小镇、永春的仙岭的枇杷小镇等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福建武夷山五夫镇、厦门大帽山境·寨仔尾里、漳州石榴镇的田园综合体也正在实施中。
药用植物与园林绿化素来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如在城市景观中常见的苏铁、山茶、芙蓉、女贞等绿化植物都具有一定药用价值。草本的中药材可以作为园林、庭院、水池、护坡的绿植,沙坝、河岸、行道树也可以是木本类果实中药材,山坡、荒地、河滩也可以成片种植适宜的中药材。如果能系统地对这类植物进行归纳并积极探索其药用、保健价值,并将之有意识地融入田园综合体的景观绿化之中,将会营造出一种新型的生态植物园林。
在目前的田园综合体中,对于作物种植,主要考虑经济效益。而在综合体的植被绿化中,又只从美学角度出发进行选用,基本不考虑经济效益。因此,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中,可以通过种植中草药,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植被绿化中选用药用植物,如牡丹雍容华贵、生长旺盛、花期又长;芍药花大色艳;金银花花色黄、白相间,花香四溢,冬天不落叶;麦冬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等,都有观赏价值丰富。而且许多中草药植物生态作用显著,其空气净化效果高于传统花木,被誉为空气过滤器。同时,将中草药植物品种用于园林绿化工程中,既节省了苗木投入,又可以从药材种植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如果田园综合体的主业是中医药,那就可以通过延伸产业链,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中药材产业与康养旅游,智慧健康产业,健康运动产业深度融合就可以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科研机构,院校合作,研发绿色有机健康的药食同源养生保健品,养生食材,滋补品。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将中医药资源保护基地和观光结合、将中医医疗服务与度假旅游结合。
福建区位优势明显,坐拥青山绿水,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通过发展中药材产业构建田园综合体,践行“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一个极佳选择,也是推进建设生态省,让“清新福建”成为样板的有力举措。
四、在农村脱贫攻坚中,发挥中医药的五种资源优势实现摆脱贫困
2018年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是有机统一的,摆脱贫困是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农村脱贫攻坚工作十分重要。
中医药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五种资源优势同样可以在实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中发挥积极独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中医药可以发挥“简便验廉”的自身特色,对摆脱贫困意义重大。贫困人口的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病致贫、返贫,在健康干预方面,中医药有治未病、体质辨识、膏方调理等多种手段方法,做到疾病预防,争取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生大病。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作用,在遏制医疗费用固畸高、减轻医疗负担方面,中医药优势明显,降低医疗和康复费用,对于摆脱贫困有着最为直接的效应。
其次作为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通过科技创新,通过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贫困人口通过个人就业或者创业,参与中医药产业发展,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增加收入,从而摆脱贫困。将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技交叉融合,多学科、跨学科开展研究,打破行业和单位的界限,可以创造更多的中医药产品、技术,对解决贫困人口的就业会发挥更大作用。福建光泽县鼓励农民种植中药材,为农村妇女开展中药材种植培训,发展中药材种植与深加工,建设中药产业园,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再次就是作为优秀的文化资源,贫困人口在接受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后,能够正确认识贫困的实质,鼓励贫困群众摆脱贫困。通过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在乡村普及推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运动,转变生活方式,也更能保护健康。在发展中医药康养和康复产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也可以吸纳众多的劳动力,解决贫困人口的就业难题,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促进实现“一个人不掉队、一个民族不能少”的目标实现。
中医药承载了中华最优秀文化传统,源自于草根,成长于乡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自然责无旁贷。中医药可以充当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一定会为建设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乡村做出应有的贡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可以促进中医药的发展。我们坚信伴随着乡村振兴,中医药一定能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钱新春系福建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雪松系福建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