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药,大家脑海里一下子就能浮现出的就是一包一包的草药放在砂锅里咕嘟咕嘟的煮,这其实只是中药的一种常见类型。
除了这种常见的类型,中药还有很多种形态,例如成袋的、丸子的、粉状的、涂抹的等等,这些分法在中医专业领域叫做:
剂型。
中医把开药叫做“开方子”,这些方子配成以后,会根据病情与药物的特点,将这些药做成不同的样子。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刚才我们前面提到的草药放在砂锅里煮的剂型叫做汤剂。早在商代,汤剂就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在此之前夏禹时期酿酒工艺的发明也促使了药酒的产生,曲剂也随之而生,随后不断形成了外用,内服,熏洗等不同方式下的制剂方式,《黄帝内经》中有汤、丸、散、涂等不同剂型的分类,至此剂型初步形成。
在汤剂界有这么一句俗语:
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
这句话是根据丸剂剂型的特点总结的它的用法。
不难看出,按照以上说法,丸剂是治缓病的。
可是大家都知道,安宫牛黄丸是颗丸子。作为专业搞急救的,安宫牛黄丸为什么可以是个丸子呢?
首先,小编要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叫“丸剂”。
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片形制剂。按粘合的辅料类型的不同,又可以具体分为:水丸、蜜丸、水蜜丸、糊丸、蜡丸等。
根据这些分类,我们来给安宫牛黄丸定个位,它属于丸剂中的大蜜丸。
蜜丸,是指药材细粉用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根据药丸的大小和制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蜜丸(即每丸在0.5克以上的丸)、小蜜丸(即每丸在0.5克以下的丸)。
安宫牛黄丸体重3克,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大蜜丸”。
弄明白了安宫牛黄丸的具体分类,我们现在来聊聊
为什么安宫牛黄丸是“大蜜丸”?
“丸者缓也”,是相对而言的,药品要根据自身的组方、功效、服用等特点来选择剂型。
入选原因一:
保护其中有效成分。大蜜丸多为原粉制剂,适合贵细原料药材和含不易提取加工成分的中药材,能有效避免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流失,使得药效更好。
蜜丸在制剂过程中相对于其他剂型来说是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操作。安宫牛黄丸中两味发挥主要作用的药——天然牛黄和天然麝香分别含有有效成分胆红素和麝香酮,胆红素遇热会分解,麝香酮具有很强的挥发性。还有组方中的冰片和郁金都含有挥发性成分。只有蜜丸的制作过程不会破坏这些有效成分,从而保证了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促清醒的药效。
入选原因二:
易于保存,保质时间长。蜜丸中蜂蜜作为黏合剂将药粉紧紧的黏合在一起,减少了易挥发成分的流失。而且蜂蜜具有保鲜性,本身不会腐败,是难得的对身体有益的抗菌防腐剂。安宫牛黄丸中很多芳香走窜的原料药含有挥发油,做成蜜丸能够有效的控制挥发性成分的散发,保证了成药药效的最大化。
蜜丸外面的白色蜡皮是完全密封的,有效地隔绝了外面的空气的进入,又可以阻止药丸中挥发性成分的流失,再加上蜂蜜本身的抑菌作用,所以其保质期是所有药品中最长的,五年的保质期,非常符合家中常备之用,满足了家人突发疾病能马上用药的需求。
入选原因三:
受众接受程度高。大蜜丸宜于吸收消化,尤其是对脾胃虚弱者、老年人、儿童,服用大蜜丸要优于服用除口服液外的其它口服剂型。安宫牛黄丸的使用群体大部分为中老年人,从它的使用群体来看,大蜜丸可以有。
入选原因四:
大蜜丸为单丸包装,携带方便,以备不时之需。
蜜丸虽然是一个传统剂型,但它是几千年的中医药发展历史中沉淀下来的精华。从其原料药粉与蜂蜜的完美结合(没有任何添加剂哟)到不破坏有效成分的无高温环节的制作工艺,最后独立的蜡皮密封包装,每一个环节都是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很好的保证了药品的疗效。
有些人看到安宫牛黄丸中有蜂蜜以后,提出疑问:
糖尿病人是不是不能吃安宫牛黄丸?
俗话说“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蜂蜜中主要含单糖,所以大蜜丸不能长期服用。但是安宫牛黄丸急救时吃,相对于急救的病症来说,大约1.5克的蜂蜜影响不大。
含有牛黄、麝香、冰片、苏合香等贵重细料或容易挥发的药物,常制成蜜丸剂,除安宫牛黄丸外,还有牛黄降压丸、西羚丹、牛黄清心丸、十香返生丸、苏合丸、大活络丸等。
综上,丸剂的好处也是很多的。综合安宫牛黄丸的特点,以及自身素质,将它做成丸剂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