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药品调剂与药品管理-总结(完整版)


<第二章:药品调剂与药品管理>

第一节     处方

  处方定义(大纲变化)如下: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执业药师或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一、处方的性质:

    处方具有法律性、技术性和经济性

 
 
二、处方格式:

处方格式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前记:

 

包括机构名称,费别(支付与报销类别),患者情况,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并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还应当包括患者身份证明编号,代办人姓名、身份证明编号。(基本是处方抬头部分+临床诊断)  

 

2.正文:

 

正文以Rp或R(拉丁文Recipe“请取”的缩写)标示,分列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与药品相关部分) 

 

3.后记:

 

有医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所有签字、药品金额)

 
 
三、处方的分类:

处方按其性质分为两种,即法定处方、医师处方;

1.法定处方:

 

《药典》、药监局颁布标准收载的处方,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2.医师处方:

 

是医师为患者诊断、治疗和预防用药所开具的处方。(日常常见)
 

 
 
四、处方颜色

(基本常识,应是必会知识点。)
  1.普通处方的印刷用纸为白色
  2.急诊处方印刷用纸为淡黄色右上角标注“急诊”。 
  3.儿科处方印刷用纸为淡绿色,右上角标注“儿科”
  4.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淡红色,右上角标注“麻、精一”。     

5.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白色,右上角标注“精二”

 

 
 
五、处方书写

(结合岗位工作,了解即可)

(一)处方书写的基本要求

(二)处方中常见的外文缩写及含义(不必特意记忆,掌握实际工作中常见者即可)
  (三)处方中容易混淆的中文药名;如消炎痛和消心痛,他巴唑和地巴唑,注意识别。

第二节 处方审核

 
 
一、审核资质
 

  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执业药师)者方可从事处方调剂工作。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者方可开具处方。

 

 
 
二、审核内容
 

  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包括:

处方类型(麻醉药品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普通处方)、处方开具时间、处方的报销方式(公费医疗专用、医疗保险专用、部分自费、自费等)、有效性、医师签字的规范性等。

 

 
 
三、审核用药适宜性
 

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是否皮试、药品使用是否正确、是否有配伍禁忌等。

 
 
四、处方审核结果分类
 

(根据岗位工作判断,了解即可)与处方适宜性审核要点举例联系  

处方审核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能区分即可)  

1、不规范处方:

 

该写的没写/不按照要求写/写得不清楚,除14条以外(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4)早产儿、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体重或日、月龄的; 
 (5)化学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
 (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5种药品的; 
 (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该标明理由却没有标明理由)
 (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包括处方颜色、用量、证明文件等);
 (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2、用药不适宜处方:

 

(出现用药错误,不是书写问题) 
     (1)适应证不适宜的; 
  (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 
  (5)用法、用量不适宜的;与1[(7)、(8)]比较。
  (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7)重复给药的;(消渴丸+苯乙双胍); 
  (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9)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3、超常处方:

 

  (1)无适应证用药:与1(10)、2(1)相比较。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药品的使用不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之内)。
  (4)重复使用同类药品等(红霉素+阿奇霉素)。与2(7)相比较。
  补充:治疗中虽然药品的不良反应越小越好,但是这不是临床治疗的基础。例如癌症患者使用抗癌药物而不使用维生素。

 

 
 
五、处方适宜性审核要点举例

(与处方审核结果联系)

(一)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

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的典型情况如下:
  1.非适应证用药 例如流感、咳嗽在临床上无明显感染指征常被给予抗菌药物。
  2.超适应证用药 用药超越药品说明书的适应证范围,例如口服小檗碱(黄连素)片用于降低血糖;坦洛新用于降压;阿托伐他汀钙用于补钙;二甲双胍用于非糖尿病患者的减肥。
  3.撒网式用药 主要表现在抗生素的使用。
  4.盲目联合用药 
  5.过度治疗用药
  6.有禁忌证用药 
 

(二)药物剂量、用法

 

剂量即药物治疗疾病的用量。剂量基本以国际单位制(SI)表示。重量常以kg(千克)、g(克)、mg(毫克)、μg(微克)、ng(纳克)、pg(皮克)6级计量单位表示;容量常以1(升)、m1(毫升)、μ1(微升)3级计量单位表示。
  青霉素钠,每1IU等于0.5988ug,或1mg相当于1676IU。肝素每1mg不少于150U。(专业常识,必须掌握) 。
 

(三)剂型与给药途径:

 

一般而言,同一药品的不同剂型临床用途一致。以下比较特殊,熟练掌握特殊的几个药品。
  1.剂型与疗效
  (1)同一药物,剂型不同,药物的作用不同。
  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颅内高压和青光眼,但作为冲洗剂,则应用于经尿道作前列腺切除术; 
  醋酸氯己定(洗必泰)的水溶液或醇溶液为外用杀菌剂,而制成栓剂用于治疗阴道炎或宫颈糜烂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硫酸镁注射剂用于治疗子痫、降血压,口服溶液剂用于导泻、治疗慢性胆囊炎。   

(2)同一药物,剂型不同,适用于疾病的发生发展阶段不同。
  (3)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其起效的快慢、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
  氨茶碱为支气管扩张药:
  注射剂是速效的,适宜于哮喘急性发作时应用。
  栓剂是直肠给药,避免了氨茶碱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少了副作用,且吸收较快,维持药效时间较长。
  片剂的作用时间中等,且便于生产;
  缓释片剂可维持药效达8~12h,目的是减少服药次数,哮喘患者免于夜间服药。
 (4)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其副作用、毒性不同。
 (5)同一药物,同一剂型,不同厂家生产,其药物作用快慢、强度甚至疗效及副作用都有可能会不同。


 2.给药途径 
  尿素静脉滴注可降低颅脑内压,外用可软化指(趾)甲甲板,抑制真菌生长,用于甲癣的治疗。
  药品的服用方法与剂型有关。
 

(四)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重复用药系指一种化学单体的药物,同时或序贯应用,导致作用和剂量的重复。重复用药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和用药过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药多名 
  2.中成药中含有化学药成分 中成药中含有化学药成分的品种见表2-30

含格列本脲成分

降糖药

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

抗感冒药

含氢氯噻嗪成分

降压药物

含麻黄碱成分

止咳药物

含氯苯那敏成分

抗感冒药、鼻炎

(五)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  

有些药品如抗生素中β-内酰胺类的青霉素(皮试液浓度1ml含500u,皮内注射0. 1ml含50u)等,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以及碘造影剂、局麻药、生物制品(酶、抗毒素、类毒素、血清、菌苗、疫苗)等药品在给药后极易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皮试后观察15~20分钟,以确定阳性或阴性反应。

 

 
 
六、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含义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二)药物相互作用对药效学的影响(约3分)(通读讲义) 

1.作用相加或增加疗效  
   (1)作用不同的靶位,产生协同作用。
  磺胺甲嗯唑(SMZ)与甲氧苄啶(TMP)有协同抑菌或杀菌作用,磺胺药和甲氧苄啶分别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
  阿托品与胆碱酯酶复活剂(解磷定、氯磷定)联用,产生互补作用,可减少阿托品用量和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有机磷中毒的疗效。
  甲氧氯普胺与硫酸镁有协同利胆作用;
  甲氧氯普胺与中枢抑制药合用镇静作用增强;
  普萘洛尔与美西律联用,对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有协同作用,但联用时应酌减用量。
 (2)保护药品免受破坏,从而增加疗效。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抑制β-内酰胺酶,使青霉素、头孢菌素免受开环破坏。  

苄丝肼或卡比多巴(多巴脱羧酶抑制剂)与左旋多巴合用,提高后者的血药浓度,增加进人脑组织的量,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并降低外周性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3)促进吸收,增加疗效。铁剂与维生素C联合应用
  补充:铁剂与钙、磷酸盐、高蛋白、碱性药物、四环素等联合应用疗效降低。
   (4)延缓或降低抗药性,以增加疗效。尤其抗生素,抗结核药。

2.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阿托品与吗啡(杜冷丁)合用,可减轻后者所引起的平滑肌痉挛而加强镇痛作用。
  普萘洛尔与硝酸酯类产生抗心绞痛的协同作用,并抵消或减少各自的不良反应。


普萘洛尔

硝酸酯类

心室容积

增加

减少

心率

降低

反射性增加

普萘洛尔与硝苯地平联用,可提高抗高血压疗效,并对劳力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普萘洛尔与阿托品合用,可消除普萘洛尔所致的心动过缓;普萘洛尔也可消除阿托品所致的心动过速。
  3.敏感化作用一种药物可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种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为敏感化现象。罗格列酮,吡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排钾利尿剂增加心脏对强心苷的敏感性。
  4.拮抗作用两种药物在同一或不同作用部位或受体上发生拮抗即为拮抗作用,可分为竞争性、非竞争性拮抗作用。受体的激动剂、阻断剂。
  5.增加毒性或药品不良反应 
  肝素钙与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右旋糖苷、双嘧达莫合用,有增加出血的危险。
  氢溴酸山莨菪碱与盐酸哌替啶(具有明显的抗胆碱作用)合用时可增加毒性。
  甲氧氯普胺与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合用可加重锥体外系反应。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依他尼酸、呋塞米和万古霉素合用,可增加耳毒性和肾毒性,听力损害可能发生,且停药后仍可发展至耳聋。
  

(三)药物相互作用对药动学的影响

 

1.影响吸收: 
  金属离子与四环素同服,可形成难溶性的配位化合物(络合物)而不利于吸收。
  阿托品、颠茄、丙胺太林等可延缓胃排空,增加药物的吸收。
  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药物可增加肠蠕动,从而减少了药物吸收。
  2.影响分布: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大小是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重要因素  
    如阿司匹林、依他尼酸、水合氯醛等均具有较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与口服磺酰脲类降糖药、抗凝血药、抗肿瘤药等合用,可使后三者的游离型药物增加,血浆药物浓度升高,毒性增加。  

补充: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特点:
  ① 可逆性结合,特异性低,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②  结合型暂时失去药理活性,游离型具有药效

③ 使药物的作用时间延长,不易穿透毛细血管壁,进行跨膜转运。

④ 当游离型药物发挥药效后,结合型会转化成游离型,继续起效。

3.影响代谢药物代谢相互作用:
  主要包括酶诱导相互作用和酶抑制相互作用。
  凡能增强肝药酶活性的药物,称为肝药酶诱导剂或酶促剂,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等。
  凡能抑制或减弱肝药酶活性的药物称药酶抑制剂,如咪唑类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异烟肼、西咪替丁等。
  药物与肝药酶诱导/抑制剂合用,药酶活性(增强/减弱),药物代谢速度(加快/减慢),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短/长)药效(降低/增加),作用维持时间(短/长),应当适当(增加/减少)剂量。  

 4.影响排泄
  通过竞争性抑制肾小管的排泄、分泌和重吸收等功能,增加或减缓药品的排泄。如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磺胺药可减少青霉素自肾小管的排泄,使青霉素的血浆药物浓度增高。血浆半衰期延长,毒性可能增加。

 

(四)药物理化配伍禁忌

 

药物理化配伍禁忌,主要表现在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及肠外营养液等溶液的配伍方面。
  因为PH值、离子、电荷等改变引起的沉淀、变色等。
 

(五)药理配伍禁忌  

指配伍中出现不良反应增加、毒性增强的反应,是发生在患者体内的变化。
  阿昔洛韦与齐多夫定注射液配伍可引起神经、肾毒性增加。
  亚胺培南与更昔洛韦配伍可引起癫痫发作等。
  氨基苷抗生素与速尿合用增加肾毒性、耳毒性  
   

(六)化学药与中成药的联合应用(根据专业,了解即可)

 

1.化学药与中成药联合应用的优势   
   (1)具有协同作用,疗效增强。  
 (2)降低药品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3)减少剂量,缩短疗程。
 (4)减少禁忌证,扩大适应证范围。
 (5)西医和中医治法互相取长补短。
  2.中成药、化学药合用的基本原则 
  药简力专,取长补短,发挥独特疗效和各自优势。
  3.规避药物配伍禁忌任何事物均有双重性。(看看即可)

第三节 处方调配

 
 
一、处方调配

(一)四查十对 

 《处方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在调剂处方过程中必须做到“四查十对"。
  四查十对是: 
    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
  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 
  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 
  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二)处方调配的注意事项:对能正确调配有利

1.按照药品的顺序逐一调配。

2.对贵重药品、麻醉药品等分别登记账卡。

3.检查药品的批准文号,注意有效期。

4.药品调配齐全后,与处方逐一核对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和用法用量,准确、规范地书写标签或提示标签。

5.对需特殊保存条件的药品应加贴醒目标签,以提示患者注意,如2-10℃冷处保存。

6.特别关注:①药品通用名或商品名、剂型、剂量和数量;②用法用量;③患者姓名;④调剂日期;⑤处方号或其他识别号;⑥药品贮存方法和有效期;⑦有关服用注意事项(如餐前、餐后、睡前、冷处保存、驾车司机不宜服用、需振荡混合后服用等);⑧调剂药房的名称、地址和电话。

7.核对后签名或盖名章。
  

(三)特殊调剂

根据患者个体化用药的需要,药师应在药房中进行特殊剂型或剂量的临时调配,如稀释液体、研碎药片并分包、分装胶囊、制备临时合剂、调配软膏剂等,应在清洁环境中操作,并做记录。

 

 
 
二、核查与发药的注意事项

(一)核查(同处方调配的注意事项)

(二)发药
  发药是处方调剂工作的最后环节,要使差错不出门,必须把好这一关。

1.核对患者姓名、最好询问患者所就诊的科室,以确认患者。
  2.逐-核对药品与处方的相符性,检查药品剂型、规格、剂量、数量、包装,并签字。
  3.发现处方调配有错误时,应将处方和药品退回调配处方者,并及时更正。
  4.发药时向患者交代每种药品的使用方法和特殊注意事项,同一种药品有2盒以上时,需要特别交代。向患者交付处方药品时,应当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5.发药时应注意尊重患者隐私。
  6.如患者有问题咨询,应尽量解答,对较复杂的问题可建议到用药咨询窗口。

第四节 用药差错与防范

 
 
一、用药差错的界定

(根据岗位实际操作判断即可)

1.用药差错分类

 

  (1)由于医生处方差错,而药师没有审核出来,导致的患者用药差错。
  此处的医生处方差错:是指医生诊断正确,而用药错误(包括出现配伍禁忌、用量错误等)。
 注:若由于医生诊断失误而开错药,药师按照处方调配正确,则不承担相关的责任。 

2.用药差错监测

 

(1)医生处方差错——主要通过药师审核来监测。

(2)药师调配处方差错——主要通过药剂师双人复核制来监测。

(3)护士执行医嘱差错——主要通过护士双人核对制、临床药师核对监测。

(4)患者执行医嘱错误——主要通过医生和药师加强对患者用药指导来减少差错。

 

 
 
二、处方调配差错的防范
 

(一)处方调配差错的内容

 

处方差错的内容包括:①药品名称出现差错;②药品调剂或剂量差错;③药品与其适应证不符;④剂型或给药途径差错;⑤给药时间差错;⑥疗程差错;⑦药物有配伍禁忌;⑧药品标识差错如贴错瓶签、错写药袋及其他。
  

(二)处方调配差错的原因

 

(常识可判断,了解即可)
  引起处方差错的因素有:①调配工作时精神不集中或业务不熟练;②选择药品错误;③处方辨认不清;④处方缩写不规范;⑤药品名称相似;⑥药品外观相似;⑦分装;⑧稀释;⑨标签;⑩其他。
  

(三)处方调配差错的防范

(常识判断,是实际操作)
  1.加强药品货位管理
  (1)药品的码放应有利于药品调配,药品可按中、英文的首字字母顺序,或按药理作用系统,制剂剂型进行分类并不宜经常调换位置。
  (2)只允许受过训练并经授权的药学人员往药品货架码放药品,并确保药品与货架上的标签严格对应(药品名称、规格)。

 

(5)在易发生差错的药品码放的位置上,可加贴醒目的警示标签,以便药师在配方时注意。
  (6)增加高危药品摆放标识,避免调配错误。
  (7)每月检查药品有效期,做到先进先出,近期先出,避免出现发放过期药品的情况。
  2.制定调配岗位操作规程
  (1)调配处方前应先读懂处方所写的药品名称、剂型、规格与数量,有疑问时绝对不可猜测,可咨询上级药师或电话与处方医师联系。
  (2)一张处方药品调配结束后再取下一张处方,以免发生混淆(依次调配)
  (3)张贴标签时再次与处方逐-核对。
  (4)严把核对、调配关。
  3.制定发药岗位操作规程
  (1)认真审方,严格执行“四查十对。”  
  (2)确认患者的身份,以确保药品发给相应的患者。
  (3)对照处方逐一向患者交代每种药品的使用方法,可帮助发现并纠正配方和发药中的差错。
  (4)对理解服药标签有困难的患者或老年人,需耐心仔细地说明药品的用法并辅以更详细、明确的服药标签。
  (5)在承接的用药咨询服务中提示或确认患者及家属了解药品的用法。
  4.制订明确的差错防范措施
  (1)制订并公示标准的药品调配操作规程,可有助于提醒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注意操作要点。
  (2)保证轮流值班人员的数量,减少由于疲劳而导致的调配差错。
  (3)及时让工作人员掌握药房中新药的信息。
  (4)发生差错后,及时召开讨论会,分析和检查出现差错的原因、后果和杜绝措施,及时让所有的工作人员了解如何规避类似差错发生。
  (5)定期召开工作人员会议,接受关于差错隐患的反馈意见,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6)合理安排人力资源,调配高峰时间适当增加调配人员。管理和辅助工作可安排在非调配高峰时间。
  总之,只要是正向措施基本正确,但要求与发药有关,例如:研究药理作用机制不能防范用药差错。

 

 
 
三、调配差错的处理和报告
  

(一)药品调配差错处理流程

 

1.由患者在取药窗口及时发现的调配差错,应立即予以更换,并真诚道歉。

2.患者离开取药窗口后又返回药房投诉发药错误时,首先应根据处方核对患者投诉的真实性,确认是调配差错后,具体分析和处理如下: 
  (1)如果患者没有服用错发的药品,要向患者真诚道歉,取得患者谅解,将正确的药品发给患者并将错发药品换回。
  (2)如果患者错服了维生素、微量元素、OTC等药品,且只服用了一次时,在赔礼道歉的同时,应对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告知患者错服药品对其身体无伤害,将正确的药品发给病人并将错发药品换回;对于服用两次以上、患者有自觉临床症状者应及时看医生并给予积极治疗
  (3)如果患者错服了麻醉药、强心苷、抗凝血药、降糖药、抗肿瘤药、利尿药和激素等高危药品时,要根据患者自身的症状及药物作用、半衰期和不良反应来进行分析,确认该药对患者的伤害及损害程度,对于只服用一次且已超过药物代谢5个半衰期、无明显不适者,在赔礼道歉的同时将正确的药品发给病人并将错发药品换回;并告知患者药品已代谢,不太可能有药物引起的不良后果;对于服用错误药物两次以上,药物代谢周期在5个半衰期以内者,应详细询问患者目前症状,及时告知医生并请医生给予相应的诊疗。这期间,药师要给予全力配合。
  处理步骤:无伤害:赔礼道歉、调换药品汇报情况; 
  有伤害:确认损伤程度、给予治疗、赔礼道歉、调换药品、汇报情况。
  3.差错,经证实,药房负责人在积极处理的同时,应立即向科主任及科质量管理组织汇报。
  

(二)药品调配差错的报告(常识判断)

 

差错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小组负责人,由小组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当事人对差错进行全面调查,并向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提交一份“药品调配差错报告”。内容如下:
  (1)药房是如何发现该差错的。
  (2)确认差错发生的过程、细节。
  (3)调查确认导致差错发生的原因。
  (4)患者的处理。
  (5)整改措施。
  (6)处理意见。
  (7)当事人的文字说明。
  (8)处方的复印件。
  

(三)改进措施

 

(1)对杜绝再次发生类似差错提出具体建议。
  (2)必要时药房主任或药店经理应修订处方调配工作流程,以利于防止或减少类似差错的发生。
  (3)药房主任或药店经理应将发生的重大差错向医疗机构、药政管理部门报告,分享教训,共同杜绝重大差错的发生。
  (4)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第五节 药学计算

 
 
一、给药剂量的计算

(一)老幼剂量的换算

 

  1.老年人用药剂量的调整
  60岁以上老年人用药剂量应酌减,一般给予成人剂量的3/4,初始剂量要更少,为成人剂量的1/3~1/2。
  2.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了解,熟悉公式即可)
  (1)根据儿童年龄计算
  ①Fried’s公式 婴儿药物剂量=月龄×成人剂量/150  
  ②Young’s公式 小儿药物剂量=(年龄×成人剂量)/(年龄+12)
  ③其他公式
  1岁以内儿童用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
  1岁以上儿童用量=0.05×(月龄+2)×成人剂量
  (2)根据儿童体重计算
  ①若已知儿童的每千克体重剂量,直接乘以体重即可得1日或1次剂量。如口服氨苄西林,剂量标明为1日每千克体重20~80mg,分4次服用。如儿童体重为15kg,即为:(20~80)×15=300~1200mg,分成4次,即为一次75~300mg。
  ②如不知儿童每千克体重剂量,可按下式计算。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70
  ③如不知道儿童的体重多少,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6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0.6+3
  7~12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0.5+3 
  1~10岁小儿体重(kg)=年龄×2+8 
  如所得结果不是整数,为便于服药可稍做调整。
  体重计算年长儿童的剂量时,为避免剂量过大,应选用剂量的下限。
  对婴幼儿可选择剂量的上限以防药量偏低
  (3)根据体表面积 计算按体表面积计算剂量最为合理,但较为繁琐。
  (4)按成人剂量折算表计算

  

(二)药物剂量(重量、容量)单位与换算

 

  如琥乙红霉素片1次口服0.25g或0.5g,标识的每片的单位规格是250mg,按其之间的关系换算即250mg=0.25g、500mg=0.5g,因此可服1片或2片
  维生素B12注射剂每次肌内注射50~200μg,每支规格标识为0.1mg,依据换算即0.1mg=100μg,因此可给予0.05~0.2mg,即注射1/2~2支。

 

 
 
二、浓度的相关计算

(一)浓度

 

  1.百分浓度
  (1)重量比重量百分浓度  系指100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以符号%(g/g)表示。 
     
  (2)重量比体积百分浓度  系指100m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以符号%(g/ml)表示。
     
  (3)体积比体积百分浓度  系指100mL溶液中所含溶液的毫升数,以符号%(ml/ml)表示。
     
  2.摩尔浓度
  摩尔浓度系指1L溶液中含有溶质的摩尔数,以符号mol/L表示。
     
  3.比例浓度(看看即可)
  系以1份溶质重量与溶液体积份数的比例公式来表示的溶液浓度,以1:χ表示(χ表示溶液的体积),如1:5000高锰酸钾溶液,即是指5000ml高锰酸钾溶液中含1g高锰酸钾。
  4.百万分浓度(ppm)(看看即可)
  系指1百万份重量的溶液中所含有溶质的重量份数表示的溶液浓度,如1ppm即表示百万分之一的浓度。1ppm的铅溶液即指铅含量为百万分之一的溶液。
  

(二)高浓度向低浓度稀释

 

把握原则:溶质量不变。
   c浓×V浓=c稀×V稀

  例:若需用70%乙醇1000ml,现有95%乙醇,应如何配制?
  直接套用上面公式。 
  需用95%乙醇的体积=70%×1000÷95%=736.8(ml)
  即配制70%乙醇1000ml,需取95%乙醇736.8ml,加水稀释至1000ml。
  

(三)两种浓度混合的换算

 

可应用交叉法计算: 
   
  c1为浓溶液浓度;c2为稀溶液浓度;c3为混合溶液浓度;A为浓溶液体积;B为稀溶液体积。其中A= c3-c2,B= c1-c3。交叉公式表示:浓度c1、体积A的浓溶液与浓度c2、体积B的稀溶液混合后,可得浓度为c3的溶液,其体积为A+B。
  例:治疗需用10%葡萄糖注射液1000ml,现仅有50%和5%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问如何配制? 
  用交叉法:则A=10~5=5,则B=50~10=40;表示50%葡萄糖注射液5ml加5%葡萄糖注射液40ml可得10%葡萄糖注射液45ml。设配制10%葡萄糖注射液1000ml需50%葡萄糖注射液×ml,则5:45=×:1000(×=111ml);需要5%葡萄糖注射液(1000~111)ml=889ml。
  第二种计算方法(较为常用): 
  设需取50%葡萄糖注射液aml,取5%葡萄糖注射液(1000~a)ml。
  由50a+5*(1000~a)=10*1000
  50a+5000~5a=10000
  45a=5000
  a=111ml  
  (1000~111)ml=889ml 
  即配制10%葡萄糖注射液1000ml需取50%葡萄糖注射液111ml,5%葡萄糖注射液889ml.
  

(四)摩尔浓度的换算

1.不用密度进行换算的公式: 

(1)百分浓度[%(g/ml)]和摩尔浓度(mol/L)
  

(2)百分浓度[%(g/ml)]与比例浓度(1:×)间的换算

  
  2.需用密度进行换算的公式
  (1)各种百分浓度之间的换算
  %(g/ml)=%(g/g)×d溶液(溶液密度)
  %(g/ml)=%(ml/ml)×d溶质(纯溶质密度)
  %(g/g)×d溶液=%(ml/ml)×d溶质
  (2)重量百分浓度[%(g/g)]和摩尔浓度(mol/L)
     
  

 
 
三、抗生素及维生素与质量单位的换算

(一)抗生素效价与质量的换算
  1.理论效价系指抗生素纯品的质量与效价单位的折算比率,多以其有效部分的1μg作为1IU(国际单位)。
  青霉素G钠盐以0.6μg为1IU;青霉素G钾盐以0.6329μg为1IU;盐酸四环素和硫酸依替米星以1μg为1IU。
  2.原料含量的标示抗生素原料在实际生产中混有极少的但质量标准许可的杂质,不可能为纯品。如乳糖酸红霉素的理论效价是1mg为672IU,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1mg效价不得少于610IU,所以产品的效价在610~672IU之间。

(二)维生素类药物常用单位与质量的换算
  另外,维生素A的计量常以视黄醇当量(RE)表示,世界卫生组织于1960年规定,每1U维生素A相当于RE 0.3441μg。《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规定,食物中的维生素A含量用视黄醇当量(RE)表示,1U维生素A=0.3μg 维生素A=0.3RE。
  维生素D每40000U=1mg。 
  维生素E 1U相当于1mg dl-α生育酚酰醋酸; 
  相当于0.7mg dl-α生育酚;
  相当于0.8mg d-α生育酚酰醋酸。

 

 
 
四、溶液渗透压的计算(大纲新增加)
 

渗透压是指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被一种理想的半透膜隔开,只透过溶剂而不能透过溶质,溶剂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转移,促使其转移的力即渗透压。根据血浆成分可计算出正常人血浆总渗透浓度为298mmol/1所以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在280~310 mmol/L的溶液为等渗溶液。渗透浓度小于280 mmol/L的溶液为低渗溶液。渗透浓度大于310 mmol/L的溶液为高渗溶液。
  调节等渗溶液的计算方法如下: 
  1.冰点降低数据法
 一般情况下,血浆或泪液的冰点值为-0.52℃,根据物理化学原理,任何溶液其冰点降到-0.52℃,即与血浆或泪液等渗。
  当某药的1%溶液的冰点下降值已知时,配制等渗溶液所需药量可按下式计算:
  W=0.52×V/(100×b)。
  V为需配制等渗溶液的体积,b为该药的1%冰点下降值,W为所需加入的药量。
  当某药溶液是低渗时,需要加入其他药物调节等渗,可按下式计算:W=(0.52-b×C)×V/(100×b’)。其中W为需添加的其他药物的量,b为主药的1%冰点下降值,c为主药百分浓度,V为所配制溶液的体积,b’为所添加药物的1%冰点下降值。
  常见药物的1%冰点下降值可以查阅“药物水溶液的冰点降低与氯化钠等渗当量表”。
  例:配制1%盐酸地卡因注射液100ml等渗溶液,需加氯化钠多少克? 
  解:查表,得盐酸地卡因的b值为0.109,0.9%氯化钠溶液的b值为0.578。配制100ml盐酸地卡因等渗溶液,需要加入盐酸地卡因的量为W=0.52/0.109=4.8g,浓度为4.8%,因此1%的盐酸地卡因注射液为低渗溶液,需要加入氯化钠配成等渗溶液,加入氯化钠的量为W=(0.52-0.109×1)×100/(100×0.578)=0.711g。
  2.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指与1g的药物成等渗的氯化钠质量。如硼酸的氯化钠等渗当量为0.47,即1g硼酸与0.47g氯化钠可产生相等的渗透压。
  配制等渗溶液所需的药物可按下式计算:W=0.9%×V/E。其中,形为配制等渗溶液所需加入的药量,V为所配制溶液的体积,E为1g药物的氯化钠等渗当量。
  等渗调节剂的用量可用下式计算:W=(0.9-C×E)×V/100。其中形为配制等渗溶液需加入的氯化钠的量(g),V为溶液的体积(ml),E为1g药物的氯化钠等渗当量,C为溶液中药物的百分浓度。
  常用药物的氯化钠等渗当量值可查阅相关表格。
  例:配制1%盐酸普鲁卡因500ml,调节成等渗溶液需要氯化钠多少克? 
  解:查表得盐酸普鲁卡因的氯化钠等渗当量为0.21。
  配成盐酸普鲁卡因等渗溶液需要盐酸普鲁卡因的量为形=0.9%×500/0.21=21.43g,浓度为4.29%。因此1%盐酸普鲁卡因为低渗溶液,需要加入氯化钠配成等渗溶液,加入氯化钠的量为W=(0.9-1×0.21)×500/100=3.45g。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