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广交会晴雨表:“一带一路”刺激医药外贸转型



  5月1~4日,第119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称“广交会”)第三期医保展如期召开。广交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第一、二期总体运行情况好于预期,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沿线国家参与广交会的参展商和采购商数量增长态势明显,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据参展企业反馈,三期采购商到会情况有望止跌。

 

优于整体外贸


  “从下午的人流量看,参展商和采购商的热情度不错。特别是在目前全球进出口贸易持续保持低迷、复杂的大环境下,中国医药外贸形势依然严峻,能保持这样的热度很难得。”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冬平5月1日在广交会接受《医药经济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她看来,一方面,医疗健康产品附加值高,刚性需求强烈;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技术和销售方面不断积累、突破,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逐步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国内企业加大研发、创新力度,获得国际认可。


  从数据上看,今年一季度医药外贸表现优于整体外贸(下降5.9%)情况。2016年一季度,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237亿美元,同比下降0.6%。其中,出口131亿美元,下降3.9%,进口105亿美元,增长3.8%,对外贸易顺差26亿美元,下降26.2%。


  其中,西药原料药出口63亿美元,维持负增长,同比下降1.9%。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一次性耗材、医用敷料出口额分别为20.9亿美元、7.3亿美元和5.4亿美元,出口增速下降5%~12%不等。


  “尽管外贸整体形势偏弱,但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亮点。”孟冬平指出,今年一季度生化药(含生物制药及生物制品)进口增速13.2%,依然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态势。国外生物制药引进国内速度加快,但仍无法满足国内需求,未来生物制药进口数量将进一步增多。保健康复用品出口10.9亿美元,同比增长4.4%。近两年,保健康复类产品出口一直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


  在孟冬平看来,未来5年是中国制药产业在全球医药产业链延伸的重要阶段。当前,我国医药企业在国际注册认证能力、研发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全球范围内的资源组合能力都在提高,加上国际医药市场的刚性需求,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不可替代。按照“十三五”原料药产业规划,我国医药产业将向着更有序、环保、技改、节约资源、提高附加值、向下游延伸的方式发展,更有利于出口结构的持续优化调整。


  总体而言,2016年国际市场环境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大宗原料药、医用敷料等医药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预计我国医药外贸将维持低速增长,出口与去年基本持平,进口增速3%~6%左右,预计外贸整体增速将保持在2%~5%左右。

  

医械类高成长性


  《医药经济报》记者获悉,本届广交会医保展区共有展位846个,参展企业504家。品牌展位132个,品牌企业31家。随着美国市场经济复苏,医疗器械企业和按摩保健器具企业参展热情逐年高涨,在本届广交会参展比例已上升至76%。


  “医械类产品技术含量高,成长性非常值得期待。该领域以前主要被欧美垄断,但目前,中国企业正在迅速崛起,甚至可以与跨国企业在正面战场直接竞争。这与国内企业技术进步及经营理念更新密不可分。本次展会上,诊断治疗仪、按摩类器械的参展企业很多。根据医保商会统计数据,按摩类器具今年一季度出口增长16%,个别好的企业增长可以达到90%,这些成长性好的企业都具备一定特质,如特殊经营模式、人性化设计、良好的售后服务、企业文化魅力等。”孟冬平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


  孟冬平强调指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不再是“高仿”的代名词。当前,以创新驱动为基础的国际化已被视为发展的重要支点,越来越多的企业着手深耕国际化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和策略。如联影医疗96环光导PET-CT经国际认证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日本公司权威评测,通过认证,获颁日本医疗器械上市许可证(JFDA),成为中国首台获日本市场准入许可的高端分子影像设备。


  据了解,不少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逐步实现自有品牌产品出口,打造中国制造新形象,由中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发展。如康德莱向特色针类医用耗材转型,建立专业团队主攻针类产品,同时加强与大型外贸公司、国际大型企业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溢价空间,逐渐由南美、非洲等欠发达市场走向欧洲、美国等发达市场。


  可以说,多方位、多形式、多层次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也是我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海外建厂、设立分公司与研发机构、专利授权与转让、国际并购等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全球整合和配置资源。上海澳华光电内窥镜有限公司先后建立德国、俄罗斯和印度分公司,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和内窥镜解决方案;鱼跃医疗旗下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在德国组建公司,贸易和生产结合,免受贸易环境影响。


  建立海外分支机构一方面可以捕捉国际市场最新信息和动态,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实现国际化视野,同时可与当地大学、医院、研究所合作,了解需求与产品不足点。

  

移动医疗后劲足


  值得注意的是,移动医疗市场近来备受关注,被认为是“后劲”更足的一块热土。


  第119届广交会第三期会议“互联网+时代的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创新”论坛紧贴市场热点和企业需求,首次就“互联网+时代,作为中国新兴行业的医疗器械应该作出怎样的创新变革?行业前沿的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将呈现怎样的状况?如何顺应该行业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等焦点问题展开热议,收获不少点赞。


  论坛上,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一位权威专家指出:“鉴于目前移动医疗规范、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很多参与企业在操作中打政策‘擦边球’,未来一定会逐渐规范,且移动医疗的门槛会越来越高,甚至会涉及医疗注册方面的问题。”在他看来,移动医疗能不能做好,还要看国家政策导向。


  当下,外贸形势严峻,在人工成本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单纯依靠价格战已经很难占据外贸市场份额。《医药经济报》记者注意到,参展企业注重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质量,以诠释高水平、优质量的中国制造及服务。一些出口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只有加大研发力度,才能在大海淘沙中站稳脚跟。


  外贸企业也有望得到急需的财税金融支持。由于主要市场国家货币贬值,加剧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企业利润变窄。相较以往,客户付款周期延长的现象日益增多,企业需要更多资金维持业务正常运转。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五方面政策措施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其中一个政策是“鼓励金融机构对有订单、有效益的外贸企业贷款,扩大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增加短期出口信保规模”。


■编辑 范晓艳

上周阅读TOP 5

回复“TOP”轻松获取上周最热门文章!


更多深度报道见《医药经济报》~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