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瑞朗医药] 肿瘤药市场强劲增长 单抗药物前景大好

       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上周出炉,肿瘤药的大幅降价成为市场最关切的重点,包括阿斯利康、浙江贝达等在内的国内外肿瘤药企迎来了“价格换市场”的机遇。


       但事实上,肿瘤药物的市场五年前就已进入强劲增长状态。如今,伴随着医药科技的革新换代,单抗药物有望在肿瘤药物的细分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下一个受市场瞩目的子领域。

肿瘤药下一个“爆款”?

       根据EvaluatePharma此前发布的数据,2015年全球药品市场总量为1万亿美元左右。在这其中,抗肿瘤药物的销售额从2010年的510.7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792.3亿美元,销售额市场占有量排名第一,五年增长了55%,表现出了高市场占有量并且高增长率的强劲态势。

       在中国市场,肿瘤药物市场的增长则表现得更为抢眼。

       根据麦肯锡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医院药品利用观察》报告,中国医院渠道的抗肿瘤药品市场自2012年~2014年以来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7%,在2014年销售额达到约460亿元,这一强劲增长在未来仍将持续。

在肿瘤药的细分领域内,单抗药物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五年最具成长性的药物品种。

国内企业进军单抗领域

       单抗药物的全称为单克隆抗体药物,该类药物具有靶向性强、特异性高和毒副作用低等特点,其代表了药品治疗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并且在抗肿瘤和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治疗领域得到了有力的推广。

       “在过去几年大,部分中国的制药企业对单抗药物多处在研发阶段,比如中信国健、复宏汉霖、恒瑞等都在研发,有一些即将获批,所以现在有些企业开始考虑厂房的建设。”陈智胜透露。

       上周五,药明生物与德国生物药研发设备供应商赛多利斯宣布在上海共建了“联合实验室”,这一实验室将用以满足未来中国以及全球市场市场包括单抗药物在内的生物药研发。

       “我们可以看到,单抗类药物的新产品正变得越来越多,当然这一药物也是非常昂贵的,比传统的小分子靶向药要贵五倍以上,但是我们正在尝试通过一次性使用生物反应器系统来提高生产的效能,那么未来单抗药品的价格就有下降的空间。”陈智胜说。

       根据上海市医药行业协会透露的数据:截至2016年,国内将会有4~6款单抗药相继问世。预计到2020年,将会有6~10款单抗药上市,其中不乏自主研发的药品。

       据悉,目前国内只有两家企业有人源化单抗产品,其中之一是中信国健,另一家是百泰生物。

       中信国健生产的一款抗体药“益赛普”,上市第一年就取得6000万元的销售额,目前累计销售超过3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始终位居第一,2014年末的市场份额保持在60%以上。

       “抗体药物是一个和市场很贴近、目前来说比较新的领域。我们可以看到近两年全球单药销售的前十五位中,大部分是抗体药物的品种。所谓的重磅药物都是在这个领域产生的。”中信国健总裁王俊林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抗体药物相对于传统的化学药物,其靶向性特点导致它在疗效上会提升较大的数量级,而且因为它是蛋白质药物,人源化程度高,无论是做投资还是研发都是一个无法抗拒的领域。

       但诱人的同时风险亦存。根据三生制药此前公布的年报(中信国健去年底成为三生制药控股子公司)目前中信国健拥有包括赛普汀、利妥昔单抗、贝伐单抗、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等在内的在研单抗药物。但就在本月初,中信国健对赛普汀进行了申报撤回,按照原计划,赛普汀原本有望在2017年拿到批文上市。

       “包括复星医药(600196)、礼来都已经在国内对单抗药物的生产研发企业进行了投资,但总体来说,单抗药的投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并且投资要求也比较高,单个药物的研发成本至少在1亿美元左右。”高特佳投资执行合伙人王海蛟表示。



转自《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