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西式”高等中医教育,培养出来的中医令政府不满意,老百姓不认可,学习者自己也感到困惑与迷茫,甚至有些专家痛斥现代中医教育是失败的。从本质上来说,这是由于现代中医教学违反了几千年来中医传承发展的规律,盲目照搬西医教育模式所导致的后果。目前,全国很多中医药大学已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中医教学改革和探索。应参考历代中医传承规律,在中医培养过程中增加一些中药实践教学内容,从而解决单一中医理论灌输导致的临床实践技能弱化问题。
首先,从中医学的历史发展和源流考证来看,是先有中药后有中医的。上古时期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载。古人通过漫长的生活实践积累,逐渐认识到一些植物、动物及矿物对特定的疾病具有疗效,从而产生了药物的概念。历史文献明确记载了中医学是建立在对药物认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药是中医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对中药的认识,也就没有中医。
其次,古代中医传承的一大特点,就是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中药实践过程。几千年来,中医师的培养首先要经过系统学习中药的理论和实践,这是学好中医的基础,也是古代培养中医师的必经途径和不二法门。中药实践包括中药的辨识、采集、加工、炮制、配方抓药等,这一过程一般需要三年时间,最后才是跟师上临床进行“四诊”。这一独特的中医培养模式经过了千百年来的反复验证,是符合中医传承和发展规律的。而当前西化的中医教学忽视了中药实践教学对中医培养的作用,很多青年中医缺乏对中药的深刻理解与体验,难以熟练驾驭中药方剂的理、法、方、药配伍。
再次,单纯的中医课堂理论教学不足以培养出合格的中医。试问,单纯在课堂上灌输若干年空洞虚无的阴阳气血理论就能进行诊脉开方吗?显然不能。实践证明,纯理论灌输式的培养方式存在严重缺陷,培养不出来真正的中医。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利用各种药物反复与疾病斗争的实践史,中医理论是建立在中药、针灸等治疗疾病基础上的实践总结和解释。
总之,强化中药实践内容学习有利于培养“真中医”、“铁杆中医”。根据现代中医教育的特点和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建议在五年制中医本科教育中,缩短纯理论教学时间,增加1年左右中药处方配方抓药、中药采集和加工炮制实践内容,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增加6个月、3个月的中药配方抓药实践教学内容。这样在完成本硕博系列教育后,学中医者可以经历两年左右的中药实践经验。这符合中医传承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增加中医中药的有机结合,加深青年中医对中医药的感情。最关键的是,通过中药实践,学习者能够熟悉常用的中药处方药物组成、药物剂量应用等中医临证的“硬功夫”、“真本领”。
贞芪扶正系列,汲取更多活力
贞芪扶正颗粒主要成分为黄芪和女贞子。黄芪中的多糖成分具有免疫增强和调节作用,女贞子也能诱发淋巴细胞增殖,起到免疫增强的作用,两药都具有抗菌、杀毒的作用,合用后可显著提高免疫力,从而降低患病率及疾病的复发率,并对多种疾病具有防治作用。贞芪扶正颗粒适用人群广、效果确切,老少皆宜、男女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