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医学SCI论文造假,已成生态链?

一起医学论文造假事件被曝出,让中国医学学术界顿时处于风口浪尖。


9月20日,美国反论文抄袭网站“剽窃监督网”(Plagiarism Watch)编辑林赛•韦恩指出,经检测发现多篇中国医学论文涉嫌数据造假或抄袭。至少存在5篇有着相似图表、由中国作者署名的论文都发表在《遗传学和分子研究》(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的同一期上,部分涉事论文甚至于同一个月份投递到同一个期刊并被发表在同一期上。


韦恩据此推断,这背后一定存在第三方论文代写公司为中国作者发表造假医学论文,并从中牟利;而部分针对中国作者的“掠夺性”期刊或出版商在监管上存在漏洞,甚至可能通过收取论文发表费用获利。



Plagiarism Watch网站揭露中国医学论文造假的页面


韦恩的判断,被财新记者的一个采访所证实。沈南,一位专职医学SCI论文的写手,对此早已见怪不怪。“操作这批造假论文的,可能大多是论文买卖公司,数据都是造的。”他对财新记者说。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是世界最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


2015年12月,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联合发布了《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提到不准由“第三方”代写、代投论文,不准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不准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且不准违反论文署名规范。其中,“第三方”指除作者和期刊以外的任何机构和个人。


然而,在中国,由第三方操作代写代投SCI论文的行为,并未因此终止。


虽然大多数医学论文代理公司都没有直接在业务介绍中写上“代写”二字,但财新记者质询多家第三方中介公司后发现,买卖或转手已经撰写完成的SCI论文的现象频繁,公司也可以按照客户要求,“定制”一篇论文。


当被问及是否和国际SCI期刊存在合作关系时,大多数工作人员则表示,仅和国内期刊建立有合作渠道,而国际SCI杂志对文章质量仍有要求,无法直接跳过审稿流程、同行评议流程。


财新记者以客户身份质询一家广州的医学论文“期刊网”,表明医学论文代写并代发到国际SCI期刊上的需求。


该公司销售人员称,若时间紧急,确可提供内部关系稿,“就是说我们这些编译公司和国外SCI杂志合作,在审稿和录用上都可以提供便利。”


该销售人员表示,和公司存在关系稿合作的SCI期刊多来自南美洲以及非洲地区。而对于造假与撤稿的现象,他直言不讳:“之前确实有编译公司代投稿件,出现过多人共用数据的问题,最后结果是撤稿,害惨了那些医生。”


“掠夺性”期刊和出版商的生意经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副教授Jeffrey Beall从2009年开始涉足学术不端问题研究。近年来,他不断更新相关期刊和出版社的黑名单,称它们为“掠夺性”期刊和出版商,靠不正当手段向作者掠取钱财。


Beall告诉财新记者,很多“掠夺性”的出版商确实会伪造同行评议的过程,或者他们根本不进行同行评议环节,“但又自称自己具备这一流程”。


韦恩指出,此次涉事巴西SCI期刊《遗传学与分子研究》的影响因子仅为0.764,但仅2015年一年,该期刊就有1605篇论文来自中国作者,当年发文总数为2056篇,中国作者的论文占78.1%之多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许培扬在其科学网博客中揭露,《遗传学与分子研究》从2002年创刊至今,发表中国大陆地区的论文共3646篇,占发表论文总量的54.901%。


数据显示,2007年,该期刊发表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论文数量仍为个位数,但此后逐年递增,从2011年开始增长势头迅猛。


“剽窃监督网”报告称,此次疑似抄袭情况最严重的文章,主要出自《遗传学和分子研究》《医学科学评议杂志》(Medical Science Monitor)《肿瘤研究与治疗》(Onco Targets and Therapy),以及《诊断病理学》(Diagnostic Pathology)。


韦恩对上述期刊的同行评审环节、使用反抄袭软件的情况以及编辑的能力提出质疑。


“我们一般不投出事的那四本期刊,它们基本的问题是见钱眼开,才会有造假文章扎堆投稿”,德亨文生物科技公司客服人员表示,公司向客户提供医学SCI论文代写代发业务时,会比客户更加谨慎,“毕竟我们想长期生存”。


Beall告诉财新记者,简要概括来说,“掠夺性”期刊和出版商最重要的三个特征为:使用欺诈手段,业务不够公开透明,以及并不遵循学术出版行业的标准。沈南认为,“掠夺性”期刊的特点主要是收钱发文章,但并不直接参与文章买卖,“只能说这种杂志利用了现在国际科研圈的评价体系”。


涉事巴西期刊的h指数仅为34,h代表“高引用次数”(high citations),即创刊以来至少有34篇论文被引用频次不低于34次。许培扬指出,“这个期刊的影响因子和h指数都属于比较低的”。


沈南坦言,国际上确实存在一些SCI“水刊”,他们以赚钱为目的,不会对论文质量作严格的把关,“有些会收取高额版面费,也会有收取审稿费的情况。”


在沈南看来,“掠夺性”期刊中,有些本身就是“野鸡杂志”,“有可能今年发了文章,明年它就被踢出SCI数据库了,或者业内根本就不认可”。


《遗传学和分子研究》等期刊被收录在汤森路透集团运营的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据新华社报道,汤森路透集团发言人海迪•西格尔回应,将会监督涉事期刊,“对于任何不合规的期刊,都将会被SCI数据库删除”。


实际上,就在今年7月份,汤森路透公司宣布将旗下包括科学引文索引(SCI)、影响因子(IF)在内的知识产权业务和科学信息业务高价出售给两家投资公司。


SCI被卖第二天,美国微生物学会(ASM)即发文称,以后将不在ASM期刊网站上公布影响因子,文章指出,影响因子仍被广泛滥用于出版、求职、项目申请和职务晋升等各种科研环节。


对于“掠夺性”期刊和出版商的制约措施,Beall提出,SCI数据库的新东家可以尝试促进这一数据库的甄选更为严格,而政府不应当限制出版自由,再者,学术出版行业也应更好地规范自身。


“内部关系稿”猜测


日前,《遗传学和分析研究》已对部分有问题的论文展开撤稿行动,并表示撤稿文章或伪造同行评议过程,或一搞多投,有的甚至存在实质的抄袭行为。


曾有媒体报道,2014年初,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由万方汇智(北京)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下称万方汇智)代为投稿发表了一篇SCI论文,将一篇早已在国内发表的论文修改、翻译、润色并且代投代发,存在重复发表、不当署名等问题。而这篇论文正是发表在此次涉事的巴西SCI期刊《遗传学和分子研究》上。


万方汇智的客服人员表示,对于此次涉事的SCI期刊,该公司在投递过程中确实会有涉及,但由于数据来源于客户且无造假成分,“没有一篇被撤过稿”。


万方汇智的官网介绍提到,该公司在医学论文领域,与20多位SCI杂志审稿人有长期合作关系。对此,客服人员表示,国际SCI期刊对文章质量有要求,并非通过合作就能保证稿件的发表,“不像国内的期刊,比如北大核心,你给钱就能发”。


但是,当财新记者以客户身份质询广州某医学论文“期刊网”销售人员时,他表示,确实可以提供进程较快的“内部关系稿”,且能够保证发表。但他提醒道,近几年出问题的都是内部关系稿,所以除非时间高度紧张,否则不推荐非正常渠道的投递。这类内部关系稿,一般投递在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上,“一般是3分以下,0-1分最多”。


该销售人员介绍,内部关系稿的整个操作流程会较正常渠道快速一些,因为正常渠道投递的稿件在被录用后需要一两个月才能被在线发表,随后,仍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在SCI数据库中检索到。


“关系稿是跳过这些,就直接可以检索到了。”该销售人员表示,内部关系稿在从投递到发表整个流程的时间控制和后期修改上都会提供便利。


“但在录用发表的时间上,仍然不能确保。”该“期刊网”销售人员表示,所合作的杂志社不仅仅与中国的第三方论文公司合作,还有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因此,杂志有时需要处理的稿件较多,“可能我们排的时间就久一点”。


据了解,内部关系稿由第三方论文公司直接发给杂志社内部进行审稿,所以没有投稿记录,但可以直接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该“期刊网”销售人员指出,今年开始,整个行业对SCI关系稿的操作都在变少,且并不推荐客户选择关系稿,“关系稿一般不会是一篇、两篇地投递到合作的期刊上,其接收量很多,就怕太泛滥最终都被撤稿。”


当被问及是否关系稿也较容易出现造假或共用数据的现象时,该销售人员表示,“不会,关系稿也仅是形式不同”,审稿流程仍是需要的,只是大部分都是小范围修改,稿件质量仍然有保障,并表示发表不成功可以全额退款。


生产线上的造假风险


李凡亮大学毕业后即开始从事医疗论文代写公司的销售工作。他介绍说,一些医学论文编译公司确实存在数据造假的行为,“有些是直接编造的”。


李凡亮说,据同行透露,此次“剽窃监督网”曝光的涉嫌数据造假的论文中,部分由广州一家行业内“巨头”旗下的编译子公司操作,“出问题的文章应该出自大公司、小公司的都有,只是巨头的销量比较大,所以出问题的概率高”。


在兼职两年、全职一年的写手生涯中,沈南经手发表的医学类SCI论文数量在30篇以上,所发期刊影响因子介于1到5分之间。他目前所在的外包公司采取流水线作业的模式,有专门的技术部门和实验部门,分工明确,“现在,这个公司各个环节都很规范,不过,之前我做兼职的那家公司确实存在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据沈南介绍,结合财新记者检索发现,目前,市面上提供医学论文代生产服务的,主要存在三类公司:第一类是以实验为核心环节的公司,一般以生物科技类公司为名,其中最系统的能够提供从课题设计、实验、数据分析、撰写到卖试剂,甚至开展科研培训等“一条龙”服务;第二类是以文字工作为核心的代理公司,提供翻译、修改、润色、代发等服务,需要购买数据或由客户自己提供数据;第三类则是直接买卖文章的第三方中介。另外,在淘宝上也存在由个人或团队提供的医学SCI论文代写、修改等服务。


“生物科技公司”德亨文的客服人员介绍,对于一篇保证投递到影响因子3分以上SCI期刊上的医学论文,代写代发的整体服务费用为11万元或以上,对于影响因子1-2分的,收取6万元,2-3分则为8万元。费用主要包括实验成本以及代写代发费用,期刊版面费自理,基本能保证一年内收到期刊的接收函。


“写手”沈南目前主要负责课题设计、数据分析和文章撰写的工作,他强调自己的职业应该被称为“科学编辑”或“医学写作者”,“这行是灰色地带,也谈不上性价比。但想长久干下去的,千万不要抄袭、造数据,也不要在第三方评审上造假”。


国际学术界对公开发表的中国医学论文提出质疑并非首次。


2015年3月,英国BMC(BioMed Central)出版社撤回43篇医学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发现有第三方有组织地提供虚假的同行评审服务,甚至直接伪造全文。


同年8月,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集团宣布撤回64篇论文,称同行评审过程涉嫌造假。涉事论文中有61篇来自中国。而此次美国“剽窃监督网”的质疑,则直指医学论文的数据环节造假。


目前,确实有第三方代写公司在论文操作上存在造假或其他不规范行为。沈南说,这类公司在代写行业里不占少数,“他们不打算长久做下去,也不怕被查出来。在现行机制下,就算出了问题,也很难知道是哪家公司干的”。



广州某医学论文“期刊网”的写手,包括全职和兼职两种形态,公司向急于用稿的客户提供转让服务,转让撰写团队正在写或已经完成的论文。


该网站销售人员介绍,大部分论文都由专业的撰稿老师撰写,除非在客户需要加急服务,且存货无法满足其需求时,会向团队以外的撰稿老师咨询文章的转让和买卖。


该“期刊网”的销售人员并未提及医学论文代写过程中的实验成本,且其报价较低,对影响因子在3-4分的期刊,代写代发的费用仅为7.2万元。对此,他解释称,由于业务都由一手团队操作,没有外包行为,所以少了中间环节的价格。


在其发来的30篇影响因子可供挑选的论文中,影响因子0-1分和1-2分的居多,仅有5篇的投递目标为2-3分。据介绍,其中包括已被录用并需转让的文章,可以在返回修改时修改原作者中的一个作者信息,“这种情况比较少,快的话一个多月就可以发表,大部分是撰稿人还没有找到买家”。


以沈南的业内经验,“转让”其实就是买卖文章,“别人手里有写好的文章,自己不发表,然后卖给需要文章的人”。


沈南表示,一般直接转让的论文不涉及额外实验,文章的数据可能本来就来自某个研究人员,或是其中数据操作是零成本的Meta分析。


“兼职人员一般都来自高校的研究所,他们手里有一部分数据。”在沈南看来,买卖文章是造假或抄袭出现的高风险地带,因为兼职写手并不一定长期以代写为生,“很多人没有那么诚信,很可能卖给你的文章里的数据不止卖给一家”。


“造假的论文破坏了文献的自然规律,特别是当它们进入大型医学数据库,会在检索过程中将错误放大。”许培扬表示,存在造假情况的论文,甚至会影响本来没有问题的论文,并将严重影响中国科研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会造成学界对中国科研人员的不信任。


  “把控制学术不端的端口前移,可以达到减少学术不端发生的可能性。”重庆医科大学特聘研究员谭新杰认为,对发表英文文章的狂热是最近数年才在中国兴起的,所以英文查重的概念仍没有得到其应有的重视,“各个单位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认为发表到国外受到的关注会更少,不会出事”。


谭新杰建议,国家层面的科研部委应率先启用可信赖的查重系统,以引导科研单位和科研工作者对查重工作的重视,尽快将防控抄袭造假的端口前移,以此震慑抄袭的动机,从而减少学术不端的批量发生。


在沈南的经验里,不设置查重环节的国际SCI期刊很多,“科研的宗旨本来就是开放的,只要数据支持结论,理论上任何研究都是一个完整的研究”。


对此,Beall指出,一般来说,越高品质的出版社越有可能检查剽窃行为。如果出版社都能够进行查重,那将会是个好现象,“但是,我们没办法强制他们这么做”。


来源:健康点healthpoint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也可在思齐开设您的专栏

欢迎各类医疗行业人士投稿,风格不限。比如:您的观点分享、市场报告、行业新闻、PPT整理…(PS:有稿费作为原创奖励哦~)

请发至ivy.luo@siqiquan.org或联系021-52806855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思齐圈,非会员需先注册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