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前段时间的连阴雨吧,湿漉漉的伞放哪?
撑了3500年的伞,
就这样被他颠覆了。
···
反向折叠伞
先来说说伞的来历吧:
伞,古称为“盖”.即遮阳挡雨之用具.
据《伞物纪原》载:“六韬曰:天雨不张盖幔,周初事也”.《太平御览》也引《通俗文》曰:“张帛避雨,谓之繖,盖即雨伞之用,三代已有也”.由此可见,古人最初把伞叫作“盖”,由于是用丝帛制作而成,所以又称作“繖”.古时:“繖”与“伞”两字相通,到了唐朝,李廷寿所著《南史》和《北史》才正式为伞定名.此后就都用“伞”这个名称了.
伞在古代除了遮阳挡雨之外,还被列为达官显贵的装饰品和士大夫权势的象征物,俗称“罗伞”.帝王将相出巡时,长柄扇、“万民伞”左簇右拥,乘坐的车舆口张着伞,表示“荫庇百姓”.到了后魏时期,根据官位的不同“罗伞”的大小、颜色都有严格的区别.这种习惯一直传袭到了明朝.
我国是最早发明伞的国家,据《史记》“舜以伞自杆”之说,伞在我国至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但关于伞的来历却一直传说纷纭.一说:“春秋末年,巧匠鲁班之妻云氏为丈夫送饭,因不堪日洒雨淋,便巧手修竹,劈成细条,用丝相连,再将兽皮蒙于其上,这样便收扰如棍,张开如盖,虽称之为伞.二说:黄帝与蚩尤在涿鹿大战,黄帝的战车上有五彩云气象盖子一样笼罩,遮挡了敌人的水火烟毒,人们得到启发而发明了伞.另外还有:丽人游春,荷叶遮阳之说;樵夫行路,蒲叶挡雨之说等等.
纸伞是汉朝以后才出现的,唐时传入日本,十六世纪传入欧洲.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受伞的启发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降落伞,十八世纪发明的伞齿轮,也是依照伞的截面形状而设计的.
如此视为常物的物件,难道真的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吗?
下雨了……
出门、路上还好,
关键是进公司收伞的时候,
总要在门口淋那么几秒,
躲了一路雨,
瞬间湿身的感觉总不那么美好。
进到公司,把伞收起,
伞上的雨滴自然滑落,
好好的地板就这么泡湿。
相信雨天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一丝不爽,可从来没人想过“是不是伞的设计出了什么问题?”。
毕竟我们的伞撑了至少3500年了,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吧?伞还要怎样?不一直就是这样吗?
英国61岁的大叔Jenan Kazim以前也这么想,可英国多雨的天气惹恼了他的丈母娘。
“每次下雨,她都会抱怨雨伞把她的地板弄得湿漉漉的”。起初Kazim并未过多在意,直到他有天盯着伞下积了一滩雨。
身为航空工程师的他,
出于职业敏感突发奇想:
会不会是伞的设计出了什么问题?
他开始有意捕捉
下雨天传统雨伞带来的种种不便。
比如他雨天上车时,
想躲进车里再收伞,
但无论如何你都收不进去···
只能迅速地先收伞、再进车,
即便你动作再快,
也还是要淋一身。
进到车里,
湿漉漉的伞好像放哪都不合适,
如果你再粗心大意,随手一放,
那极有可能沾湿重要的东西。
你以为这就完了?
下车时,
还要再过遍水···
不仅如此,
在人多拥挤的地方,
开伞的时候也要小心翼翼,
否则很容易戳到、误伤他人。
如果雨水再遇上大风天,
那根本就撑不住,
打伞跟不打伞效果无异。
面对传统雨伞的种种弊端,
Kazim坐不住了,
运用他所掌握的
数学应用和精密工程方面的知识,
他开始了对传统雨伞全新的升级。
有一点空闲就计算、设计
一个细节修改几十次也在所不惜
不论是结构的设计
还是材料的选择,
有点强迫症的的Kazim,
生动地诠释了完美二字。
前后经历了两年时间,
他拿出了一把颠覆传统的
反向折叠伞。
外观跟传统雨伞无大差别,打开与合拢的方向则与传统雨伞完全相反,打开的原理就像花儿盛开一样。
也许这看起来有点奇怪,
但正是这样的颠覆设计,
合理地解决了所有问题。
进车收伞,
人在车里伞在外,
完全不成问题。
下车时,
车门只需开一点空隙,
人未下车伞先开。
由于采用疏水布料
以及独特的花瓣式收束,
沾在伞面的雨水,
会被完全收进伞中。
滴水不漏,
无须再担心沾湿重要文件
或糟蹋地板等让人抓狂的问题。
独特的开合方式,
让你即便在拥挤的人群中,
也不用担心误伤他人。
而遇到大风天,
玻璃纤维制成的辐条,
能有效地对抗强风。
不幸被吹到变形也没关系
轻松一按,
它就能立马恢复原状。
也难怪这样合理解决所有问题,颠覆3500年历史的雨伞,在网站众筹25000欧元时,却获得人们的疯狂支持,最终筹得265397欧。
鲁迅曾说过:
从来如此,便对么?
看来有时稍微颠覆下我们的想法,
就会雨变晴,
对待生活的态度,同样如此。
了解更多产品信息,请关注陕西中大康成微信公众号sxzdkcyy
陕西中大康成医药有限公司
健康惠民,服务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