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东北☆故事|这个故事早在五年前,就该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按说这个故事早在五年前,就该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但是当时我试过几次,都觉得自己稚嫩的笔无法描绘出那一位老“东药人”带给我的震撼,无法表述我内心想表达的情感。无奈之下,就搁浅了……虽然时值今日,感觉上同5年前相差无几,但是随着近日张士磷霉素钠旧厂房的全面拆除我觉得如果再不把它写下来给大家,它或许就永远成不了故事,而我也会永留一份深深的遗憾在心底……

还是在东药建厂65周年的时候,集团公司党委曾搞过一个“忆光辉历史,展创业豪情”的课件制作活动,广泛征集各个生产单位发展历程的纪录片。

除了找出张士厂区建厂以来相关的一些老照片、旧报纸之外,我们也尽可能地联络到建厂以来每一届的老领导、老员工,并通过电话录音、视频资料等形式将这二十余年的历史串连到一起。而张德顺老厂长则是这其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因为他正是这片热土上开疆拓土的第一人,同时也是一位曾经在东药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风云人物。

记得有篇文章里说:所谓传奇,就是在离开江湖多年之后,江湖上仍有他的传说。而我头脑中所有关于张德顺厂长模糊的印象,正是源于老师傅们的茶余饭后:或力挽狂澜或刚直不阿、或平易近人或雷厉风行的诸多“传说”。

2011年7月2日,天空中下着濛濛细雨。早晨8点,当我们正准备提前去厂门口迎接他时,却不想刚下楼就看到了他。说实话,一瞬间,我真的无法将眼前这个精神矍铄,但看上去却也普普通通的小老头与脑海中那个叱咤风云的人物重叠在一起。当综合办的陈岩热情地拉着他的手,问起他有多长时间没回来看看了,他竟回答说:“退休后一直就没再回来过”。这让我颇感诧异,因为:受邀之后他欣然应允,又从辽中不远百里自己乘车过来;定的八点半,他却是在七点半钟,徒步参观了整个新厂区的外围后,又迫不及待地走进入厂区——对企业深深的情感可见一斑。怎么可能一直都没回来看过呢?他解释说:我走过很多地方,生产车间、研究院、技改处,SOP、研究方案等很多技术资料都经过我手,我必须得洁身自好。所以,我不来!今天我来是因为:第一,自己退休之后一直在种地,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外面的企业再惦记我脑袋里的这点东西了;第二,我也真的好想回来看看。他说这话的时候气定神闲,波澜不惊,那语气就像是在说别人家的事。

应我们之邀,他讲起了张士进出口加工厂创业之初荒原起宏图,沧海变桑田的艰难。因为这里最初只是一大片农田,所有的技术人员都挤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在几盏昏暗的灯光下,开始设计方案,绘制蓝图。当时就连最基本的配套设施都没有:喝水,要靠几个年轻人去一里多地外的东药技校打回来,吃饭,需要自己从家里带饭盒,或是干脆啃点馒头、咸菜充饥,因为没有厕所,大家基本上都是少吃不喝,以免影响工作。

由于磷霉素钠生产设备和工艺管道都非常繁杂,很多管线要穿墙穿楼板,甚至贯穿几层或几栋楼。负责施工的几个人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必须顺着管路爬楼梯钻夹层挨个捋,逐个对,每天下来,两条腿都跟灌了铅似的,迈都迈不动。没有人计算过每个人每天要走多少路,但一个月下来磨坏四、五双鞋那是常有的事儿。

在厂房设备安装完毕后,进入生产状态,水电供应又成了老大难问题。因为这一片原本是农业电,说停就停。但在工业生产中却是决计不行的。于是张厂长一遍一遍地往开发区里跑,一个月亲自登门70多次。没有人让他汇报生产情况,但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生产现状继而赢得的支持,他每月初都会去管委会主动汇报生产任务和因为水电供应缺失造成的一些困难和损失数据。直到最后,开发区的领导拍着胸脯对他讲:你那么忙,不用再亲自跑了,我们保证:即使开发区的水电只能供应一家,也指定是东药!就这样,张士出口加工厂的生产一步步走入了正轨。

因为是征地建厂,当时建厂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一部分当地的农民进入企业成为操作员工。所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由此也发生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儿。有一次,变电所有一个征地来的工人病了,大概是出于怕耽误工作,竟然找来他的邻居来顶替他上班。在给他反复讲道理都讲不通的情况下,张厂长想到了让征地的人中最有威望的人去跟他讲企业里的规矩,从那以后,他循规蹈矩,没再出现任何差池。还有一次,为了让大家掌握基本的操作知识,培训之后,培训老师给大家出了几道题,其中一个题是写出酯化岗位的原料,答案之一是丙炔醇。结果有一个人画了个圆圈,中间还点了几个点。分析了半天大家还是一头雾水。细问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员工心里明白但不会写字,于是就画了张“饼”,怕别人看不出来还特地在饼上加了点“芝麻”!意思就是:“饼”——炔醇!

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为了保证整体的操作水准,张厂长采取了以87届技校毕业生为骨干,再由技校生帮带征地人员的方式,同时他也坚持把每一届毕业生都送到各个车间最艰苦的地方锻炼,之后再委以重任。现如今,当年的那些技校生很多人都身担重责,成为磷霉素钠原料药发展过程中的中流砥柱,这也与当年的历练有着莫大的关系。

虽然新厂区陆续建成,老厂区陆续拆迁,但东药人的创业精神一脉相承,也许,正是有了无数个像张德顺厂长这样的“东药人”:执著、坚守、默默地开垦、拓荒,才成就了东药辉煌七十年,才谱写了东北制药的盛世华章!

我们每名“东药人”应该静下心来,仔细品读我们从老一辈“东药人”手中传承过来的精神财富,仔细回想我们同企业一起成长的点滴足迹,然后大声地、自豪地,为自己,更为我们的企业——鼓掌!!!

□陈红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关爱身体健康,关注东北制药!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