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三甲医院停用22个中药注射剂,全是大品种!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今天,一份名为“暂停使用的中成药针剂名单”在微信朋友圈流传,该名单显示,从2016年11月1日起,将停用22种中药注射剂。浏览这份停药名单,不乏知名中药企业,被限制的几乎全是大品种,还有血栓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这样年销售额几十亿的大品种。




22个品种为何遭停用?


经笔者多方打探,该名单来源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不过,在该医院的官方网站上,并未找到该名单。


至于停用原因,一位资深医药人士对笔者表示,近年来,浙江不少大医院都停用过中药注射剂,以前主要是因为质量问题,尤其是热原问题——中药注射剂因为成分比较复杂,不良反应较多,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大医院就会停用中药注射剂。因质量问题被停用的中药注射剂,基本上不可能再恢复销售。


不过,据笔者了解,此次22个中药注射剂品种遭停用,不是药品质量原因,而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医保控费、药占比、临床路径管理是这些中药注射剂遭停用的三大主因。


我国已经进入“全民医保”时代,医保筹资增长空间有限;但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让人们的医疗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在飞快增加医保资金的支出。


“控费”,已经成为医保部门的工作重点。目前,各地人社部门对医保定点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采取“医保总额预付”制:每年年初给辖区内各定点医院一定的医保支付总量,超出部分,医院需要部分或者全部自行承担,以此控制医院的医疗用药行为,不过多消耗医保资金。


药占比是药品支出在每次医疗支出所占的比例。过去,很多医院的药占比可达到40%甚至更高,医药分开、规范临床路径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下,将药占比降低至30%以下,是国家和地方医改的主要目标。减少辅助用药支出,是降低药占比的重要举措。


上述医改措施的共同目标,都是减少不必要的药品使用,控制医疗成本。而中药注射剂单价较高,使用量大,但通常只是治疗某种疾病的辅助性用药,成为控费的限用、停用“目标”,不难理解。


用量大、花费高,安全风险并存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报道,沈阳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统计,2013年全市(医保)定点医院费用过高的前20名重点药品中,中药注射剂占了8个品种,


合计花费4.696亿元,占总费用的49%;总费用排名前三位的用药中,中药注射剂位居第一、第二名。在全市三甲综合医院,人均花费最高的前三种药品,中药注射剂也有一席之地。


沈阳的情况在全国比较普遍。中国医疗保险协会会长熊先军曾对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住院患者的药品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累计费用排名前10位药品均为注射剂,其中4款为中药注射剂。


医保控费的同时,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也屡遭质疑。国家公布的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每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数,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比例,一直居高不下。


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5年)》中,参麦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属于不良反应数量排名前5的品种,而这些行业内外都很熟悉“著名”品种,也赫然列入上文的停用名单。


停用、限用向县级医院蔓延?


公开资料显示,温州大学附属苍南医院又名苍南人民医院,还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苍南分院,是温州市苍南县一家三级乙等医院,自2012年以来已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百强县级医院,在浙江闽东县级医院中有相当强的综合实力。


以前,基本是大医院曝出限用、停用中药注射剂的消息,而此次,县级医院也开始停用中药注射剂,引发业界极大关注。


笔者搜索发现,中药注射剂在县级医院销售遇阻,并不是孤例。  


2016年3月,大河网刊发《宝丰县人民医院加强中药注射剂管理保护患者安全》的消息,提到宝丰县人民医院的医院药事委员会不定期组织专家分析本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决定淘汰相关中药注射剂品种。 


有医药人士对笔者表示,医保控费、药占比和临床路径规范,是所有公立医院迟早必须执行的医改政策。


之前因为质量原因、安全风险、医保控费等原因,已有不少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市场在大医院频受打击,不少药企开始尝试销售渠道下沉,向县级和基层医院延伸。现在县级公立医院又传出停用、限用消息,可以预见,中药注射剂的市场前景将越来越暗淡。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