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夫·多贝里认为,如果你对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行为感到吃惊,那么90%的行为与激励机制有关。激情、精神疾病、心理障碍或恶意最多占到10%。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奥曼也说过类似的一句话:“一切悲剧源于不当的激励。对于所有经济体,最根本的问题都出在激励机制上。”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富翁告诉他的儿子:“不用担心没钱花,我死以后都是你的。”过了几年以后,这位富翁发现他的儿子总是盼着他早死。有一天他把儿子叫到眼前说:“我要重新修改我们之间的约定,以后,我会在余生中每一年的年初给你5万美元,一旦我去世,剩下的钱将会全部捐给慈善机构。”从那以后,他儿子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改变。
这就是激励机制在起作用,激励方与被激励方的需要和期望都获得了满足。
什么是一个好的激励机制?罗伯特·奥曼解释道:“要提供合适的激励机制,驱动人们去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但与此同时,也让他们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按照罗伯特·奥曼的说法就是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你的激励是对方所需要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人们愿意为此而付出。这是首要的条件,否则,你就没有办法激励对方,甚至连双方的“交易”也无法达成。所以,好的激励政策都是针对被激励方的需要而设计的,是对方想要的,为对方所拍手称快的,这样双方的交易才能够进行下去。
中世纪盛期,为什么精神健康、以贵族为主的人们会听从罗马天主教的号召,跃上战马参加十字军东征?前往耶路撒冷的艰难骑行要持续至少6个月,才能穿越危险地带。他们为什么这样冒险呢?就是因为激励机制。如果活着回来,他们可以保留战利品;如果死去,他们会作为殉难者前往彼岸——带着殉难者身份应有的所有好处。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稳赢不输的事。
二是你的激励与目的是相一致的,人们的付出是你所期望的,不会因此而消弱你的目的。这是激励的核心所在,我们往往会在这个问题上有所忽视。只想着把“羊群”轰起来,却没有想到如何去控制羊群的方向。
河内的法国殖民政府曾经颁布过一条法令:人们每交出一只死老鼠,政府就给他发钱。政府这样做本是想控制鼠灾,但是这条法令却导致人们养殖老鼠。
1947年,当死海的卷轴被发现时,考古学家们悬赏收集每一张发现的羊皮纸手稿。结果,为了增加手稿的数量,那些羊皮纸被撕碎了。同样的事也发生在19世纪的中国,当悬赏征购恐龙龙骨时,农民们会将挖出的完好恐龙骨砸碎再去领赏。
激励方与被激励方的想法往往会发生冲突,或者他们的关注点不同,激励方更注重“群体”的目标,而被激励方更关心个体的目标,你需要很好地把这二者结合起来。既要满足个体的需要,同时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也正是你所期望的。
作者:刘勇,来源:世界经理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