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知足是一种智慧,知止是一种境界


知止是一种境界。《周易》有“艮”卦,即“止”之意。艮为山,一阳止于二阴之上,阳自下生,止于极而不进。意味着行止各有其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方顺理合义;万物庶事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小编加:意思是说,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有它的归处,如果身处合适的位置,则能够心安,如果没有在它应该在的位置上,则会违背它的原则。)君子观艮止之象,当思引此为戒,正确估价自己,切合实际,不出其位,思安所止。

老子《道德经》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常乐,能忍恒安;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做人不知收敛,得寸进尺,一味争名逐利,凶险和灾祸也会随之降临。做人就应当常修从业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这样才能避免灾祸,平安长久。

汉代贾谊《鹏鸟赋》说:“乘流则逝,得坎则止。纵躯委命,不私与己。”顺利时出仁,遇挫时退隐,流行坎止,又何尝不需要智能和勇气。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说:“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身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身居高位莫贪求,在无尽贪欲中克制自己的行为,知止方能安人,也可自安。

中国古代有“盲人摸象”的寓言:象对于盲人过于庞大,难以全面把握;大千世界对于人们来讲也不可尽知。对待世间的一切都要有一个宽容、知止的心态。


庄子最推崇“知止”的境界,他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用有涯的生命,永远不可能穷尽无涯的学海;以有限的人生,也不可能经历所有的荣誉和成功。

知止其实很简单,就是适时放手,珍惜今天的拥有。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少思寡欲可得自在自由,“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何尝不是适意的人生。

《大学》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就是志有定向,妄念不萌,外念不摇,以泰然的心情,一步一步地去做事,不急于求成,不躁而偾事;在纷杂的外物、妖娆的尘世之中,求一颗安定之心。以“知止”为始,方能以“得”为终。

杰出的企业家李嘉诚在与长江商学院EMBA学员对话中,就谈到了“止”的问题。他的观点是——“知止”而后为。他说:

经营企业“知止”两个字最重要。我从12岁就开始投身社会,到22岁创业时就已经过了10年非常刻苦的日子,到今天我已工作60多年了。在香港我看过有些人成功得容易,但是掉下去也非常快,是什么原因呢?“知止”是非常重要的。全世界很多企业之所以失败,最少一半都是因为贪婪。


隋代大儒文中子有《止学》一书响绝天下,他在书中提出“大智知止”、“以智止智”两点令人深思的观点,说明了成功人生的另一谋道。而有清代“中兴之臣”美誉的曾国藩曾说过:“止学乃人生行为之约束,忽略此学,智者必有一失。”在曾国藩的一生学问中,有四个醒目的大字“克己止学”,令人豁然开朗,问题释然。

曾国藩讲:“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所以他常说:“富贵常蹈危机”、“盛时须作衰时想”,是极富有人生大智慧的止学经验,这意味着由富而贫、由盛而衰是人人都要刻在心里的人生大课题。“止”是聪明之举,可克服盲目和冲动,可克制失控和失手,解决你究竟“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成败难题。曾国藩之所以功高名就又不惹人显眼而顺利一生,关键就在于:他时时以一个“止”字为行动之本,从反面考虑问题,绝不“越雷池一步”,表面更无张狂样,该收住立即收住,把自己停止在一个安全的区域中,求得最大的人生保险。

当然,世上最成功的人,一定是最善于知己之行、知己之止的智者。曾国藩即为典型之一。君不见,大千世界,浪里淘沙,因行为过度而不能止于信当处,引发人生一连串大小失败者,实在是葬送自己的盲动和愚蠢之举。正鉴于此,知行者并不少见,知止者却少而又少。故在观照曾国藩成功一生时,人们对他再三标举的“知止之学”尤为叹服,可谓先见之明,富有教益!


“知己之止”与“知己之行”同等互妥。在这个充满各种诱惑的世界上,你的自我努力是成功的一个方面,但是你的自我控制也是成功的一个方面,正如常言:“打天下易守天下难。”遗憾的是大批人一旦登上成功之峰后,就开始身心忽悠,头脑发晕,得意忘形,处处都在“失控”的状态下为所欲为——大把的花钱,过度的享受,癫狂的刺激,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喊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俗话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悬崖勒马免身亡”,都是对那些不知行之止者的忠告,虽然通俗,却为民间大智慧。但是对其置若罔闻者,满大街皆是。人们应力争做到行当行之行,止当止之止!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