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是一项具有传统特色的制药技术。中药炮制是改变中药性能提高药效的有效措施。本文引述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以及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成果,举例说明中药炮制的科学性和重要性。举例说明中药炮制品的临床应用,指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作者的意见和建议。
文字较多,耐心读下去,珍贵知识。
中药炮制是我国的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根据中医药理论对中药采取一系列的炮制加工,使之适应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笔者在工作中看到一些对炮制工作不重视,中药炮制品选用不恰当而影响疗效或引起副作用的现象。作者在此发表一点浅见,期望引起重视。
1.中药炮制的作用
中药炮制工艺繁多,现在一般分为净制、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它制法等类。不同的炮制工艺对药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净制使药物纯净、剂量准确;修制是对药物进行形态加工,使之美观、易于辨认、方便调配和制剂。其它各类制法工艺复杂多变,对药物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简单说来;炒黄降低苦寒之性、缓和药性或减轻不良气味;炒焦有增强健脾消食或减轻药物的燥性;炒炭能增强止血效果;麦麸炒抑制酷性;土炒能增强补脾胃作用;砂炒能使药物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便于粉碎和制剂;酒制升提或增强通经络祛风湿作用;姜制发散、增强温胃止呕作用;盐制入肾软坚;醋制注肝而住痛、蜜炙甘缓益元、润肺止咳;甘草水制解毒和中;黑豆汁制滋肾等等。
成都中医药大学杨明等通过将传统的中药炮制学与现代药学的对比论述,总结出“不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是以最有效的、毒性最低的部位,以特异的形式作用于靶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达到治疗的目的。围绕这个目的,都采取了各种制药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分解或合成新物质、结构修饰、增强特异性、调节量效关系,提高生物利用度,以实现共同的目标。”的科学道理。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王孝涛等根据中医药理论和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并列举了许多研究成果提出中药炮制的“制毒增效论”。总结出中药炮制可通过:①消减有毒成分的含量。②破坏或改变有毒成分的化学结构。③与特定的炮制辅料起解毒作用。④破坏共存酶的活力防止其酶解作用等。以达到其“制毒”的目的。又通过:①增高药效成分在汤剂中的煎出量。②破坏共存酶的活力,保存药效成分的含量。③消减或破坏与治疗无关的成分,而充分发挥治疗所需的成分。④与某种炮制特定辅料起到协同作用,高温处理改变固有作用等。以达到其“增效”的目的。
2.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现代药学工作者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了中药炮制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并不是可有可无,更不能马虎了事。下面举例说明。
2.1乌头类 中药临床证实川乌和草乌生品毒性极大,内服要求用炮制品。其炮制的制毒原理,一是通过水漂减低水溶性成分的含量;二是通过加热处理将其中毒性极大的双酯型乌头碱水解成毒性极弱或无毒性的乌头原碱,而达到解毒的目的。
2.2半夏类 中药半夏、天南星等的毒性反应为“戟人咽”、“令人吐”等,据吴皓等研究其刺激性成分为药物中所含的大量的极细长的质地坚硬的针形的草酸钙结晶直接刺激粘膜细胞,导致细胞破损产生大量炎症性介质从而引起刺激性痛疼和炎性反应[3]。经用明矾、石灰、碱液等辅料炮制后,药物中的针形草酸钙结晶受到了大量的破坏,因而起到了解毒的作用。
2.3苦杏仁 苦杏仁的有毒成分为氢氰酸,是由其所含的苦杏仁苷经其共存的酶水解后的产物它同时又是止咳平喘的有效成分,苦杏仁的炮制原理是通过加热而破坏苦杏仁酶的活性来保存苦杏仁苷。苦杏仁内服后在体内缓缓分解产生微量的氢氰酸,而起到治疗作用,既能止咳平喘又不致引起中毒。
2.4苍术 苍术中含有的挥发油对胃肠有刺激性,可引起腹痛,大剂量时可使中枢神经抑制,终致呼吸麻痹而死亡,中医称其为燥性。麸炒后部分挥发油受热蒸发被麦麸吸附而除去,因而缓和了药性、降低了副作用。
2.5苍耳子 苍耳子有小毒,中毒可损害肝肾功能,尤以肝坏死为甚,可致死亡。其毒性成分为苍耳子苷,含于脂肪蛋白中。苍耳子药用必须炒至焦黄,使其脂肪蛋白变性凝固在细胞中不易煎出而达到去毒的目的。
2.6延胡索延 胡索中含有的多种生物碱是其止痛的有效成分,不溶于水。炮制后其生物碱与醋酸结合,生成易溶于水的生物碱盐。实验证明延胡索与醋液共煮后的水煎液中生物碱的溶出量最高。说明了“醋制注肝而住痛”的理论是正确的。
2.7黄芩 黄芩中含有的苷类成分是其有效成分,但在其共存酶的作用下容易水解,产生两种苷元,其中的黄芩苷不稳定,易被氧化而变成绿色,失去疗效。故黄芩变绿说明黄芩苷已被水解变质。经过燀或蒸制可破坏酶的活性,有利于保存黄芩苷。减少了有效成分的损失,保证了质量。
2.8何首乌 何首乌入药有生品和制品,生品性味苦涩微温,用于润肠、解疮毒。炮制后改变了药性,味兼甘而补肝肾。其炮制原理是经高温蒸制后,首乌中的有致泻作用的结合型蒽醌成分水解成无泻下作用的游离蒽醌和单糖。何首乌中游离蒽醌衍生物具有补益作用,卵磷脂成分有升血糖抗衰老作用,水溶性二苯乙烯苷有降胆固醇作用。因此何首乌炮制后消除了泻下的副作用,同时又增强了滋补肝肾的作用。
2.9大黄 大黄入药有多种炮制品,有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等。生大黄泻下作用峻烈,易伤胃气;酒炙后药力稍缓,并可引药上行而清上焦湿热;酒炖后(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并减轻腹痛的副作用增强活血祛瘀的功效;炒炭后泻下作用极弱,并有止血作用。大黄中泻下作用的成分是结合性蒽醌衍生物和蕃泻甙A。结合型和游离性蒽醌都是清热作用的主要成分。用不同的方法炮制后,其含量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其泻下和清热作用也不同。炒炭后各成分都被大量破坏,但具有收敛作用的鞣质损失极少。因此,泻下作用极弱而止泻作用大大增强。另据蒋孟良等研究,生大黄水煎液对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低切、中切、血沉、RBC聚集)有一定作用,而用白酒炙后对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作用[4]。证明酒炙大黄能增强活血祛瘀作用。
2.10麻黄 麻黄辛温,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其所含的生物碱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宣肺平喘的成分。挥发油能抑制流感病毒。并能抑制汗腺,有发汗作用。麻黄蜜炙后其挥发油的含量减少了约二分之一,而生物碱却减少甚微。因此发汗作用缓和,加上蜂蜜的协同作用,增强了止咳平喘的疗效。
3.炮制品的临床应用
医生治病,经过四诊八纲、辨证求因、立法制方,然后择药处方。病人服药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要靠药物来决定。中药炮制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医生如何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中药炮制品也很重要。所谓中药炮制品,一般而言是指经过炮制的中药饮片。任何中药都必须经过炮制,如净制、修制、以及为了减毒和增效的目的而进行的一切加工处理,配方时,必须付给病人炮制合格的中药饮片。此外,还有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扩大药用范围,一种药物采用不同的炮制工艺或加入不同的辅料炮制的不同规格的饮片。在本文中提出的“中药炮制品”这个概念,就是专指这一类饮片。如生熟异治;炒黄、炒焦、炒炭,因火候不同而功效有别;所用炮制辅料不同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也不同。
3.1 生熟异治
何首乌 生用时能解毒散结、滑肠致泻,经用黑豆汁拌蒸后,滋阴补肾、养肝益血、乌须发作用增强。
大黄 生用泻下作用峻烈,走而不守,直达下焦,但易伤胃气;熟大黄则能活血祛瘀,而泻下作用更弱,并减轻了腹痛的副作用。
蒲黄 生用性滑偏于活血行瘀止痛;炒炭后性涩偏于止血。
苡仁 生用清热利水除湿,主治肺痈、肠痈、小便不利;炒后产生香气有健脾止泻作用。
白果 生品有小毒,能降痰杀虫,但易中毒,炒后降低了毒性,能温肺定喘、宿尿止带。
木香 生用温中行气,煨木香能增强实肠止泻功能。
生葛根 解肌退热,煨葛根减轻了发汗作用,增强了止泻作用;
荷叶 为止血良药,生用上行,治吐血、衄血,炒炭下行,治崩中下血;
生石膏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煅石膏敛疮生肌。
生扁豆 清暑化湿,“香薷饮”用之;炒扁豆偏于健脾止泻,“蔘苓白术散”用之。
3.2 火候不同
栀子生用善于泻火清热、凉血解毒;炒焦则缓和苦寒之性,免伤胃气;炒炭则能凉血止血。
山楂中的有机酸成分善于消食、活血化瘀;炒山楂酸味减弱,缓和了对胃的刺激性;焦山楂酸味更弱,并产生了苦味,增强了消胀止泻痢的功能;山楂炭则治血积。
3.3 辅料不同
山药 生品能补肾生津、益肺阴,主治肺虚咳嗽、消渴、尿频、遗精、带下;麸山药益脾和胃;土炒山药补脾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腹泻。
生白术 健脾燥湿;麸白术增强了健脾作用,因减少了挥发油含量而缓和了燥性;土炒白术因黏附的灶心土中含有多种无机元素而增强了补脾止泻的功效。
黄连 生用长于泻火燥湿、解热毒;酒黄连上行清头目之火;萸黄连抑制了苦寒之性,能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姜黄连缓和了过于苦寒之性,善治胃热呕吐。
当归 生品质润,长于补血调经及润肠通便;酒当归增强了活血祛瘀作用,用于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等;土炒当归既能补血又不致滑肠;当归炭用于崩漏下血。
柴胡 中的挥发油是其具退热作用的成分,故生柴胡升散作用较强,用于解表清热;醋炙柴胡挥发油含量减少,因而升散之性缓和,又因醋炙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故适用于肝郁气滞的胁痛、腹痛及月经不调等;鳖血制柴胡能抑制升浮之性,用于骨劳热及疟疾。
生知母 苦寒滑利,泻火之力较强,能清肺、凉胃、泻肾火及润肠通便;盐知母专于入肾滋阴降火,用于肾虚火旺证,如白虎汤中用生知母而知柏地黄汤则用盐知母。
砂仁 生用行气调中力强,主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等;盐砂仁能加强降气安胎、温肾作用,主治腹痛泄泻、小便频数、胎动不安等。
竹茹 生用长于清热化痰,主治痰热咳嗽或热痰郁结不眠等;姜炙后适用于胃热呕哕、呃逆、惊悸等。
黄芪 生用偏于益胃、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生肌;蜜炙黄芪增强了补中益气,兼有润燥作用。
百部 味苦有小毒,生用驱虫灭虱;蜜炙百部缓和了苦寒之性增强了润肺止咳功效。
淫羊藿 生用祛风湿;羊脂油炙温肾助阳。
吴茱萸 生品有小毒外用治口疮、湿疹、牙痛;甘草煮制能缓和燥性、降低毒性;酒吴萸治心腹作痛;醋吴萸疏肝镇痛;盐吴萸治疝痛;姜吴萸祛寒镇痛;黄连制吴萸止呕。
生半夏 有毒外治痈肿;清半夏用白矾制长于化痰;姜半夏善于止呕;法半夏偏于治寒痰。
4.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 在许多基层单位中,药剂人员的业务素质很差不具备或很少具备中药和中药炮制方面的知识,不了解配方应付,药房常备的中药有一些是未经炮制的或炮制不合格的,他们也不知道。如吴茱萸、远志两药本应用甘草水煮以“制其毒”而实际上购进时很多都是未经炮制的原药材,就直接用于配方。许多应该炒制的也没有炒制。例如何首乌一般情况应该付给制品,只有医生在处方上注明“生首乌”时才能付给生品,而有的药剂人员在配方时却一般都付给生品。导致病人服药后疗效不好或产生滑肠的副作用。许多子实类药物在配方时应该捣碎而药剂人员不给捣碎或捣而不碎。如瓜篓子应该捣烂成泥,目的是易于煎汁和去掉部分脂肪油以减轻滑肠和呕吐的副作用,如果不捣碎则不易煎出有效成分;捣而不碎,其脂肪油去不掉,病人服药后就会产生副作用。
4.2 许多医师对中药炮制知识不甚了解,对中药炮制品的应用不重视。比如处方上只写“半夏”、“山楂”、“柴胡”……,究竟药房付给法半夏还是清半夏或姜半夏,付给生山楂还是炒山楂或是焦山楂、山楂炭,付给生柴胡还是醋柴胡医生都不管。而药房往往是有哪种就发哪种。有一次笔者与一个医师闲谈,说到炮制品的应用问题,笔者以柴胡为例说明清热解表用生柴胡,疏肝解郁用醋柴胡的道理,是因为经炮制后柴胡内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发生了变化。这个医生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一种药物本身具有几种功能,制与不制都一样。许多医生在临床应用中不注意选用合适的炮制品,病人服药后疗效不佳,往往认为是药的质量不好,出现副作用时又认为是炮制质量不合格。总而言之,治好了病都是医生的功劳,否则,不问青红皂白都是药剂人员的差错。下面再举几例说明:
大黄在用于阳明腑实证时应该用生大黄;用于虚人便秘或在大活络丹、大黄蟅虫丸中则应该用熟大黄;在复元活血汤中则用酒大黄。但实际上许多医生不管什么情况都写“大黄”了事。在健脾止泻的方剂“参苓白术散”中薏米、芡实、莲子、扁豆等都应该用炒制品,山药、白术应该用土炒,党参应该用米炒而许多医生在处方中都不写“炒”、“土炒”、“米炒”等字样。“知柏地黄汤”中知母、黄柏应该用盐炙,而许多医生都不写“盐”字……。此类现象很多,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
4.3 药房配备的炮制品品种不全,许多中药应该同时配备各种炮制品,而实际上多数只有一种,很少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这样医生便没有选择的余地。或有时候有了,医生也不开。笔者所在的单位是全市唯一的一所中医医院。有一年,笔者炮制了一批姜半夏供应临床,调入药房一年多,向医生介绍了多次,可就是没有医生开。
4.4 领导不重视药剂工作。在某写领导的心目中,认为药剂工作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只要照处方发药就行,在基层医疗单位极少或没有高级中药专业人员,中药中专毕业生为数也不多,现在药房从事中药工作的人员绝大多数是西药专业的中专毕业生。又由于中药工作劳动强度大,报酬和其他待遇一般都很低,这些为数不多的中药专业人员基本上都不安心本职工作,许多人都把它当作一个过渡时期,过几年或十来年就逐渐改了行,有的从政当了公务员,有的跳槽到别的部门去了,有的“深造”当了医生。药剂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的机会也很少,业务素质难以提高。
5.意见和建议
5.1 各级领导应当多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一些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多关心他们,改善他们的劳动条件,提高他们的各种待遇,重视对现有在职中药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教育,多给他们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安排他们轮流到炮制岗位工作。
5.2 中医医师也要熟悉中药炮制的理论知识,结合临床需要,选用适宜的中药炮制品组方,处方中要注明何种规格的炮制品,提倡用三个字书写药名。如:“酒大黄”、“醋柴胡”、“盐知母”、“土白术”、“焦山楂”、“炒苡仁”、“蜜黄芪”、“生麦芽”、“连吴萸”、“萸黄连”、“制首乌”、“杏仁泥”、“瓜篓霜”、“蒲黄炭”、“煨木香”等等。不能简单了事。
本文系转载,药店经理人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仅作分享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