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医药如何在国际舞台发出“更强音”

中医药如何在国际舞台发出“更强音”

上海和黄药业生产的中药胆宁片,成为首个“功能主治”全部被欧美国家政府认可的复方中药,已获得加拿大卫生部天然药品和非处方药局的上市许可证。业内权威人士对此评价,这标志着我国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实现重要进展。

中医药走出国门,除却胆宁片,还有丹参滴丸等经典案例。承载传统中华文明精髓的中医药,怎样在国际舞台发出“更强音”?如何借鉴他国成功经验,让更多优秀的中医药造福人类?

进入国际市场,不只是“拾遗补缺”

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找寻突破口至关重要。以此次进入加拿大市场的胆宁片为例,它源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朱培庭教授的验方。这一验方秉承中医“疏肝利胆、清热通下”的治疗原则,用于整体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结石,临床疗效好。龙华医院院长肖臻教授表示,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疾病,恰好是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切入点。晚期肿瘤、肝胆疾病等,现代西医至今未能找到有效治疗途径,传统中医验方却有其独到探索,符合国外患者群体的实际需求,能很好地实现拾遗补缺的作用。

但仅仅“拾遗补缺”,对中医药国际化却不是长远目标。肖臻说,中医药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病领域的成效,同样可以成为新的突破口。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教授,利用菌群治疗代谢疾病,西医出身的他非常认同中医。专家表示,利用中医的一些思维解决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将可进一步扩大中医国际化的影响力。

上海中医大附属曙光医院传统中医科主任窦丹波教授说,无论胆宁片还是丹参滴丸,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医药仍凤毛麟角,突破现状还应审时度势。目前,国外对中医药有需求的群体并非少数,但囿于当地国家的政策限制,中医药尚无法进一步施展。可从政策相对宽松的国家、地区突破,例如澳大利亚、欧洲等(上述国家、地区部分中医药已能进入医保),为中医药国际化拓展更广阔舞台。

他山之石:政策灵活、尊重历史

相比我国中医药国际化,邻国日本、韩国的传统医学国际化步伐更快。例如,日本的汉方药等在国际市场已有一定影响力。邻国经验于我国有哪些借鉴之处?肖臻坦言,日、韩等国政策的灵活和开放颇为可取。在日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允许140余种“验方”可免于临床试验,这正是基于对历史尊重作出的抉择。这些“验方”中,葛根方、小柴胡方等已经实现了规模产业化,为嫁接国际市场创造良好契机。

专家进一步解释,日本汉方药对中医理论体系的研究并不深入,汉方药更侧重于临床实用,正因此,汉方药多为单味药,同时佐以一两味其他药材。与此同时,日本西医注册师只要培训一些基础中医知识,便可开具汉药方。相形之下,我国传统中医更侧重于个性化治疗,这种手段从精准角度来看更为先进,但普及起来略有难度。

专家建议,我国在强调传承原汁原味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标准之时,政策还应适度灵活、放开,这样方可让中医药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为走出国门奠定更扎实基础。如现在一些医院的院内制剂临床证明十分有效,但仅能在院内生产、出售,由此限制了自制制剂的应用范围。

针对多年被证实有效的“验方”,如何使其扩大、普及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传播中医药应更强调文化元素

近年来,中医药文化在海外日渐受到重视。曙光医院自在捷克开设中医诊所后,捷克总统甚至也准备尝试中医诊疗。窦丹波认为,中医是传统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时至今日,百姓日常挂在嘴边的“上火”、“着凉”等词汇,亦是中医专业用语。

专家认为,传承文化、输出文化,仅靠投资远远不够。将中医药文化对接国际市场的实际需求,并与其他形式相结合,实现多方位的“润物细无声”,或将更为有效。肖臻说,中华文明讲求中庸中和,有容乃大,这些在中医药文化中同样可以找到影子。比如韩国,利用影视作品融合传统医学、礼仪、服饰、饮食等多种元素,有效实现了文化传播,提升了他国对其传统医学的认知。

窦丹波说,中医药国际化可从产业、服务业两个角度来理解。提升中医药标准之时,以需求为导向,结合文化特色强化中医药服务业,亦值得关注。例如,中医凉茶、药膳等推广、普及,虽不是临床医学应用范围,但为中医药传播培育土壤。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医哲学思维,这些为日后中医药国际化加快步伐都将带来裨益。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