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血压 人的心脏和血管在体内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这个管道中流动,维持生命需要。心脏就像一个“泵”,它不停地收缩、舒张,将血液输入动脉系统,同时将流经全身后返回的静脉血液再纳入心脏。无论心脏收缩或舒张,都会对动脉血管壁产生一定的压力,称为血压。
在心脏的这个“泵”血周期里,心脏收缩时将血液排入动脉,这时产生的最高压力,称为收缩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高压”;而当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降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低压”。
血压可以用血压计测量,计量单位是毫米汞柱(mmHg),测量的结果常用“收缩压/舒张压”表示。一般成人的正常血压值应低于140/90 mmHg,若血压水平在120/80 mmHg以下,则更为理想。
二、高血压的危害
1.高血压对脑的危害
高血压对脑的危害主要是影响动脉血管。高血压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甚至完全阻塞,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长期的高血压还会导致血管变性,形成动脉瘤,一旦破裂,就会引发脑出血。不论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的脑卒中,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伤,留下如视力障碍、失明、运动功能丧失、失语、偏瘫等后遗症,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2.高血压对心脏的危害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长期的高血压会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动脉管腔狭窄,使供应心肌的血流减少,心脏供养不足,产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现,如胸闷、憋气、心绞痛,称为冠心病;若冠状动脉的某个管腔完全阻塞,则其供血的相应心肌发生坏死,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肌更死”,甚至导致猝死。
血压升高时,心脏需要更大的收缩力才能将血液“泵”出,长期受累时,致左心室肥厚,形成了高血压性心脏病,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危及生命。
3.高血压对肾脏的危害
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的,影响到肾血管就会使肾脏血液供应发生障碍,肾脏的功能就会受到损伤,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血压性肾病”,早期表现为血肌酐升高和蛋白尿,严重者会导致尿毒症,需要通过血液透析才能维持生命。
4.高血压对眼的危害
长期高血压会引起眼底动脉硬化,出现出血、渗出、水肿,久而久之,可引起视觉障碍,重者可能导致失明。
高血压的危害是全身性的,一旦发生往往无法彻底治愈,甚至威胁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高血压就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
高血压不是遗传性疾病,只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父母一方是高血压者的患病率是无家族史的1.5倍,双亲均有高血压者的患病率是无家族史者的2-3倍。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弹性逐渐减弱,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危险因素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年龄越大,患高血压的风险也越大。
●高钠、低钾膳食
过多的食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偏高。
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食用的食盐不应超过6克,食盐过多就容易患高血压,食盐过多,喝大量的水,尿少,这样,血容量大,血压就高。所以有高血压患者的家庭每天所吃盐应控制在6克以下。大家要注意,这里说的食盐量还得算上各种调味品、佐料等,把它们全部加起来,总量不能超过6克。如果吃盐量严格控制在6克以下,大多数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可降到正常水平。所有的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控制再加上饮食控制后,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人群中,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膳食钠/钾比值与血压的相关性甚至更强。我国14组人群研究表明,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均每天盐摄入量12-15克以上。在盐与血压的国际协作研究中,反映膳食钠/钾量的24小时尿钠/钾比值,我国人群在6以上,而西方人群仅为2-3。
●超重和肥胖
身体脂肪含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人群中体重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BMI每增加3kg/m2,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我国24万成人随访资料的汇总分析显示,BMI≥24 kg/m2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身体脂肪的分布与高血压发生也有关。腹部脂肪聚集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腰围男性≥90cm或女性≥85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与人数均明显增加。在城市中年人群中,超重者的比例已达到25%-30%。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饮酒
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虽然少量饮酒后短时间内血压会有所下降,但长期少量饮酒可使血压轻度升高;过量饮酒则使血压明显升高。如果每天平均饮酒>3个标准杯(1个标准杯相当于12克酒精,约合360克啤酒,或100克葡萄酒,或30克白酒),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平均升高3.5mmHg与2.1mmHg,且血压上升幅度随着饮酒量增加而增大。
在我国饮酒的人数众多,部分男性高血压患者有长期饮酒嗜好和饮烈度酒的习惯,应重视长期过量饮酒对血压和高血压发生的影响。饮酒还会降低降压治疗的疗效,而过量饮酒可诱发急性脑出血或心肌梗死发作。
●精神紧张
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缺乏体力活动 长期缺乏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可导致血压升高,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血压下降4-9mmHg.
●其它危险因素 某些药物、疾病等也能导致血压升高。
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中,遗传和年龄是我们不能改变的因素,但其他的危险因素都是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来改变的,也是我们在生活中更应注意的。只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就可以预防和延缓高血压的发生。
四、高血压病的治疗
1.高血压患者的非药物治疗
对于高血压患者,无论其轻重程度如何,应该立即开始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包括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控制体重
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体重指数(kg/m2)应控制在24以下。减重对健康的利益是巨大的,减少体重能有效降低血压水平。
2.合理膳食
对于高血压患者,合理膳食的第一条就是要减少盐的摄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每日盐的摄入量应该更低。减少膳食脂肪的摄入量,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量均有利于控制血压。此外,还应多吃水果和蔬菜,增加含钾高的食物,如绿叶菜、鲜奶、豆制品等的摄入。
3.戒烟限酒
尽管近来的研究认为少量饮酒可能对预防冠心病有一定作用,但饮酒和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却呈线性相关,大量饮酒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提倡高血压患者应戒酒。
4.增加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因人而异,对于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前要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频度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
5.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
6.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原则
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防止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高血压的治疗要遵循以下原则。
●强调治疗要达到目标血压。轻型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是必要和有益的。
● 个体化原则。因为高血压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因、存在的危险因素、病程、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都不同,所以,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在患者之间也不能盲目选用对他人有效的药物。
●一般从单一药物、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药物剂量。若足量后,仍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时,则采用联合用药。
●为了有效防止靶器官的损害,要求每天24小时内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因此,最好使用一天给药1次而药效可持续24小时的药物。
●除高血压危象等紧急情况外,切忌血压降得过快,特别是老年人更应注意,以免因血压骤降而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损害。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不能根据血压水平或自觉症状自行停药或换药。
五、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首要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这需要找到患者身上所有的危险因素,并对已明确的可逆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纠正血脂、血糖异常等。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还要合理控制临床并发症。
对于降压的目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对普通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年轻人或者糖尿病及肾病患者,血压则就降至130/80mmHg以下;对于老年人,目标可适当放宽,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即可,但需强调,如老年人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应该说,这个目标只是我们在控制血压过程中的最低目标,因为有研究证明,心血管病的风险与血压呈线性关系,在正常血压范围内并无最低阈值。经降压治疗后,在患者能耐受的前提下,血压水平越低,危险降低的也越多。因此,高血压治疗的降压目标是在自己能耐受的情况下,将血压降至120/80mmHg以下。
六、高血压治疗中常见的误区
误区之一:自己估计血压的高低
高血压患者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有些患者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患者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这是因为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加上脏器损害程度有时候与血压高低也不一定完全平行。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
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
误区之二:血压一降,立即停药
患者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结果在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又得再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出血等。
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而不应断然停药。
误区之三:采用传统的服药方法
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变化最大,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上升15 - 37.5mmHg。中午过后,血压会自行下降。这种血压变化规律致使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间发生脑卒中(早晨容易发生脑出血,而夜间则容易发生脑缺血)。传统的每日3次的服药方法没有考虑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只是一味地考虑降低血压,结果使清晨时的血压控制不理想,而下午和夜间常使血压偏低。
新的服药方法是每天清晨醒后一次性服药,可以有效地防止清晨醒后的血压急剧变化,使血压处于比较平稳状态,因此效果较好。
误区之四:降压过快过低
一些高血压患者希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会使患者感到头晕、乏力,还可诱发脑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
误区之五:单纯侬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治疗
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因此,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少盐、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