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今日元宵节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今天,农历丁酉鸡年元宵佳节。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这个又叫上元节、春灯节的传统节日,寄托着中国人追求团圆和美满的愿望。愿今日人月两团圆。

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天文年历显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这连续三年,元宵月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今年元宵节,月亮最圆(望)将出现在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五)上午的8时32分至9时之间,地球离月球的距离约为377100公里。拍摄月亮的最佳效果是在正月十六的早上,满月慢慢往下落的时候,可以拍到月亮的最美时刻。


  同时,今年正月十五将巧遇“半影月食”。



诗词里的元宵节


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

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时天上著词声。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永遇乐·落日熔金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元宵节的民间传说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相传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


元宵节为什么要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汉族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传说在很久以前,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意外被猎人给射死了。天帝怒而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将人畜和财物通通烧光。天帝善良的女儿偷偷把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后,想出了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燃放爆竹、焰火。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于是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人间一片火光,天帝果然上当,人们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从此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点焰火,放爆竹,以示纪念。


元宵节为什么要猜灯谜


  灯谜起源于西汉的隐语。据记载,在南宋,猜灯谜就已经成为元宵节的一种游戏方式了。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势利的财主,一个青年因衣服穿得破烂,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青年回去后越想越气,于正月十五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财主家门前。花灯上还题着一首诗:头尖身细白如银,称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青年却笑着对他说,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第二年元宵节,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





这些灯谜,你猜出了几个



这些习俗,你熟悉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说明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汤圆。


张灯结彩


  自从元宵节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千百年来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这天晚上,游玩观灯的百姓不计其数。大家通宵达旦,尽情欢乐。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叫《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


舞狮子


  “舞狮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还有一人当引狮人。


瑞安市卫生计生局

恭祝您元宵节快乐!


本文内容和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信,综合人民日报微博、新华网、古诗文网、北京晨报、佛山日报、中国天气网、百度等

文章转自:人民日报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