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的宿主,患者和隐形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消化道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面感染。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哪些人不容易得手足口病?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均可获得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男女老少均可感染发病,但以≤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一般无后遗症。其中少数患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液、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正确的洗手方法?
正确的洗手方法能有效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之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冲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
湿
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2.搓
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3.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4.捧
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5.擦
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由于婴幼儿和儿童发病率较高,所以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室预防本病传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认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瓶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筹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三、消毒的注意事项
1.一般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做重点性消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漂白粉、84消毒液等)、紫外线、加热煮饭等方法杀灭,但是酒精和来苏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