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医治疗流感的独特疗效

 

导读“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寒冷与雾霾交替出现,人们多感寒,阳气外泄肾精不藏,然而春天未至,流感温病侵袭,本文从银翘散到绿豆茶饮,讲述中医温病学,如何治疗流感,值得小伙伴收藏!


 



中医治疗流感的独特疗效


在中医史料中,最早记载治疗流感发热的论著有《伤寒论》一书。本书成于东汉末,是张仲景总结了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继承并发展《黄帝内经》的阴阳、经脉、气象、热病论等等医学思想,归纳编著而成。本书是中医四诊、八纲、方药学的先驱,历时几千年,对后代引证治疗流感发热,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


唐代,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流感发热


唐代天宝中期,唐玄宗平时较宠爱的嫔妃柳婕妤,有一次外出郊游,动身跋涉而出汗,导致外感发热,先服御医开的几剂辛凉药。药后三天,症状未减,反而加重。出现烦渴不解,谵语狂言,脉浮洪大等症状。太监急忙传召名医陈宏坐诊,陈宏看看病情,立即开白虎加桂枝汤。嫔妃服药后,不到一个时辰,身上微微汗出,次日症状大减。以桂枝温经发汗,疏松腠理,从而解表退烧。

明清中医“温病学”治流感,独步医林

直到明清时代,诸多医学家对历代流感的医史病案有新的见解,新的判断,新的研究,认为温热是产生于伤寒病学的基础上,是一种急性病,传染病。利用温病学处置各种流感,在临床上,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流传给后人。在明清史上,有过大大小小的流行性感冒的记载,通用《伤寒论》、《温病学》的知识来抗击各种大流感,大传染病,维护人类健康,社会稳定。没有大批量的死亡人数,没有治不好的病名记载,这就是中医中药的威力。尤其是1918年,全世界发生过一次大流感,有10亿人感染,在欧洲死亡人数超过4000万人。在中国也有几千万人感染致病,但没有成批的死亡病例记载。事实说明,中医药治疗大流感流感发热症,是能够占世界医学领域的一席地位的。

近代中医防治流感,疗效卓著


1933年,在香港出现大流感,仅在半年内就波及全世界,死亡人数上千万人。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也有不少人感染本次流感病毒,致病过万人,但没有成批的死亡病例,反而在中医界呈现了许多治疗大流感的有效病案,延伸了《伤寒论》、《温病学》治疗大流感的魅力。1972年,上海地区流行亚洲甲型流感,疫情非常迅猛,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当地军民团结一致,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及时利用板蓝根、鱼腥草等等中草药煎熬成药液,发动全民饮用。对已发病患者,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非常好,很快控制疫情的传播。2009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采用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率比西方国家高,死亡率比西方国家低。这一年,经笔者诊治甲型H1N1流感发热患者上百人。我们采用中药治疗,多以麻黄汤、白虎汤为代表方,其中药物还有加减。有表症者,首先发汗解表,清热解毒,一般用药后,均可退烧,逐渐康复。药方配伍不多,价格实惠,疗程短。

中医学博大精深,几千年来,对防治六淫、疫疠、瘴气等等引起的大流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的玄妙,就是从无形论有形(气血),从表里论寒热,从寒热论虚实等等。归根结底,是用药物的性味功能来改善人体内环境,达到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维护人体健康,这就是扶正祛邪的原理。

大医精诚:流感(温病)的防治


近日,亲、友皆有患感冒者,继不久前流感大势刚过,看来新一波传染病又将袭来,根据发病症状,应属中医温病理论中之春温,特载治温病之药方、食疗及起居注意于此,望大家相互转告。

一、处方:

1银翘散(风温感冒初起用)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口微渴,舌边尖中薄白,脉浮数。

连翘30g 金银花30g 苦桔梗18g 薄荷18g 竹叶12g 生甘草15g 芥穗12g 淡豆豉15g 牛蒡子18g 苇根15g

将上述药打碎,每次取18g,同熬中药法,香气一出来便可出窝,不可久熬,简便法则用新煮开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即可服用,每次皆为现泡现服。病轻的每日服用三次,白天两次,晚一次,病重的则每日四次,白天三次,晚上一次。

2、桑菊饮(咳嗽明显后开始用)

证候: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

杏仁6g 连翘2g 薄荷1g 桑叶9g 菊花3g苦桔梗6 生甘草1g 苇根6g

将上述一付用水两碗煮成一碗,喝完;每天喝两付。

二者皆辛凉清解,为风温初起之卫分表证方剂。银翘散为疏风透热而解除表邪,清解退热较好;桑菊饮则重在宣降肺气,止咳更佳。此类疾病一般为病毒性,西医无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多为对症处理,必要时可用退热药,重点在于补充水分,不可乱用抗生素,所谓消炎药。不要迷信“打吊瓶”,其主要意义在于补液,加之时下之医应用“地塞米松”,此药业界多明白,不再赘述。

二、食疗:

“三豆汤”预防温病

强烈向大家推荐“三豆汤”,具体为“绿豆、黑豆、红小豆”各等份,煮粥常服(最好煮烂,可用高压锅),小便多的可去红小豆,加黄豆。

随天气渐暖,此法既可清热防火,也可培补肾水,预防温病。

菊花、麦冬代茶饮

流感季节,也可常泡菊花、麦门冬等以代茶,原则是小量长饮。

◎“绿豆茶饮”治流感

用料:绿豆50克,绿茶5克,冰糖15克。

制用法:绿豆洗净,捣碎,同茶、糖放入碗内,用开水冲沏,约泡20分钟。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流行性感冒,症见咽痛、热咳。也可用于预防流感。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三、饮食起居:

少饮酒、少食肉及辛辣之物,以勉助热生火


体热及阴虚之人易感温邪,保证睡眠、节房事,守好肾精,以固真元,则有储备抗邪。

笔者按:

因时下之人,多见起居无常、饮酒食肉、纵欲无度,故真阴亏损者众,极易感招温病。因此未来所发之温病将愈来愈重,范围愈来愈广,人们所言之“传染病”之为此类,近年来之“非典、禽流感”等,便可见一斑。

故而在此劝戒大家,定要重视保养,饮食起居有节,防病于未然,切记。

“夏桑菊”治流感,疗效可靠


温病是中医的一类病证称谓,指因感受温热之邪而引起的以热象偏重,易于化燥伤阴为特点的急性外感疾病。温病包括多种外感急性热病,如风温、春温、暑温、湿温、秋燥、伏暑、冬温、温疫、温毒、大头瘟、烂喉痧等。

中医又说,温病已发,因气候失常,非其时而有其气,使长幼皆病,互相传染,即为瘟疫。可见瘟疫亦是温病范畴。此概念接近于西医学中的季节性流行病。与其他病症不同,其发病急、变化快、变证多、危险性也较大。如现在全球肆虐的甲型H1N1流感就属于中医温病范畴。

面对肆虐的甲型H1N1流感,西医对于疫苗和新药的研究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可中医的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的治法有优势,温病论治表明,瘟疫并不可怕,有方可鉴,有药能医,瘟疫当治。由于温病为感温热之邪,因此温病的治疗原则为清热祛邪、保津养阴。温病经方夏桑菊的配伍及功效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

“夏桑菊”源自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的经典名方“桑菊饮”。江浙局部地区嘉庆十九年(1814)大旱之后疫疠流行期间,清代医家王升改桑菊饮为夏枯草、桑叶、野菊花三味药作为单一配方,疗效显著。此后“夏桑菊”在大小瘟疫的防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夏桑菊主要由夏枯草、桑叶和野菊花配伍而成。方中夏枯草为君药,性味苦、辛、寒,重在清肝火,散痰火郁结,降血压,熊果酸是其有效成分之一;桑叶、野菊花具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之疗效,绿原酸是其有效成分之一,三味药都有清肝解毒、消炎退热、抗菌之功效,但又各有不同的药用靶向,相辅相成,共奏“清热祛邪、保津养阴”的功效。


本文摘自大医精诚的搜狐博客,39健康网、中华中医网的文章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