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别名
附子、熟附子、侧子、乌附子、乌附块、黑顺片、黑附子、明附片、熟附片
图片
来源教材
产地
主产于四川的江油、平武、绵阳等地以及陕西省。四川布拖、云南亦产。为栽培品。
采收加工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①盐附子: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②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5cm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③白附片: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3cm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性状鉴别
盐附子
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印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黑顺片
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 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白附片
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饮片
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直接入药。
淡附片
呈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褐色。切面褐色,半透明,有纵向导管束。质硬,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口尝无麻舌感。
炮附片
形如黑顺片与白附片。表面鼓起,黄棕色。质松脆。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辛,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热纯阳,峻烈有毒,入心、肾、脾经,药力颇强。上助心阳、中补脾阳、下壮肾阳,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治亡阳及阳虚诸证每用。又辛热走散,为散阴寒、除风湿、止疼痛之猛药,治寒湿诸痛常投。
功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妙记
附子:孩子成长的一生
孕期(怀孕附子)——婴幼儿期(产子之痛)——儿童期(叛逆惹火父母)——青春期(叛逆)——壮年期(离开父母,成就自己,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父母却仍然嘘寒问暖)——老年期(体会到还是常回家看看好)
什么不能等??孝顺不能等!!做父母不容易!常回家看看!
孕期 母亲怀孕附子 附子 婴幼儿期 孩子的诞生母亲经历产子之痛 之痛 补火 青春期 青春期的叛逆 逆 救逆 壮年期 离开父母成就人生事业,父母不忘虚寒温暖 离开:散 散寒 老年期 才体会到要常回家看看 回阳助阳
附子: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
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主治病证
(1)亡阳欲脱。
(2)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阳痿、宫冷、尿频。
(3)脾肾阳虚之脘腹冷痛、泄泻、水肿。
(4)心阳虚衰之心悸、胸痹。
(5)寒湿痹痛,阳虚外感。
配伍
附子配干姜:附子辛热,功善回阳救逆、温助脾阳;干姜辛热,重在温中,兼能回阳。两药相合,回阳救逆及温中之力大增,治亡阳证及中焦寒证效佳。
附子配细辛、麻黄:附子辛热,善补阳散寒;麻黄辛温,善开腠里而发汗散寒;细辛辛温气烈,善祛少阴经风寒。 三药相合,善补阳发表散寒,治阳虚外感风寒功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先煎30~60分钟,以减弱其毒性;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辛热有毒,故孕妇忌服。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药理
本品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调节血压、提高耐缺氧能力、抗心肌缺血、抗休克、抗寒冷、促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抗炎、镇静、镇痛及局麻等作用。
故事
有一人叫沈良臣,患痰嗽,昼夜不能寝,多医无效,众说纷纭,或火、或湿、或气、或风。汤药杂投,均无效果,几至送命。沈良臣的儿子求到张致和的门下,诊脉后,脉沉,而且濡湿痰生,寒也,宜用理中汤加附子。服后当夜嗽喘两平,调理后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