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苗高峰期,从兽医角度,谈鸡苗育雏管理!
现代兽医的重点是治未病。
养殖的核心是养品种、养营养、养环境、养水质、养管理、养防疫。兽医必须参与养殖的全过程 关注与改善动物健康养殖的每一个细节。
1、充分准备,基础先行
严格消毒:将育雏室的墙壁、屋顶和地面冲洗干净,然后用过氧乙酸、复合酚等消毒剂消毒墙壁、屋顶和地面,浸泡饮水器、饮水管、料斗等。
备好物资:进雏前2天准备好全价颗粒饲料、维生素类药物、消毒药和预防性药物,常用的包括育雏伴侣、电解多维、生命源、消停、管通101、益菌肽、RE等。
全面巡检:提前预温以保证接雏时的温度达到35℃;确保水线畅通洁净、通风设施完备正常;熟悉饲养管理和免疫操作规程;饲喂用具与防疫用具数量充分且可用。
2、环境控制是关键
温度:前三天育雏温度达到33~35℃,然后每天下降0.5℃,直至降为室温,夜间适当保温。采用高温育雏可以促进雏鸡蛋黄的吸收,减少雏鸡出雏与人舍,时温差造成的冷应激,明显地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湿度:育雏前十天的湿度控制在70%~75%之间。湿度大的季节使用生石灰来控制育雏的湿度,干燥的季节通过地面洒水或带鸡消毒等方式增加空气的湿度。
光照:光照可以促进雏鸡的采食、饮水和运动,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育雏前一周为24小时光照,第二周开始每周减1小时,直至自然光照并保持到育雏结束。
通风:通风换气和保温是育雏的一对矛盾。保温的同时一定要视舍内外温差和雏鸡的健康状况及舍内的空气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通风换气,防止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通风换气一般选择在中午时分或在通风前提高2~3℃舍温,然后开窗进行通风换气,当舍温恢复升温前的水平时,关闭窗户。
密度:雏鸡运回来一般先放在上面三层笼中,随雏鸡日龄的增大,不断的扩群、分层,以降低饲养密度,一般在断喙和 20天龄时进行扩群分笼。
3、开食和饮水关是重点
雏鸡从较高湿度的孵化器出来,又在出雏室内停留,再经运输,其体内水分丧失较多,故适时饮水可补充雏鸡生理上所需水分,有助于促进雏鸡食欲,帮助饲料消化与吸收。开食则一般在雏鸡进行强制饮水2小时后开食,使用半干料饲喂。开食初期少喂勤添,每天喂养5~6次。为了让雏鸡多吃料,可以适当在饲料中添加螯合参华素。当鸡群稳定后即可使用料斗,但是要保证鸡只的采食位置。10日龄后使用料槽,增加采食位置,确保雏鸡的均匀度。
4、日常管理是常态
正确断喙:断喙是减少啄癖、节约饲料的手段。正确的断喙是上喙短于下喙,切面为正三角形。断喙的好坏直接影响鸡群生长发育、均匀度和生产性能。断喙后料槽内要多加些饲料。
合理分群:均匀度的控制抓得越早越好。进苗时即进行强弱分群,以后每次疫苗免疫再次大小强弱分群。日常仔细观察雏鸡的采食、精神、粪便、呼吸、饮水等情况,发现异常则及时有效处理。
强化消毒:消毒应成为常态,最大限度减少环境当中的病原存在量。注意料线与水线的清理、清洁与消毒。环境常采取泼洒、喷雾等,用具则浸泡。戊二醛、聚维酮碘等均可选用,注意轮换交替使用。
5、有效免疫是核心
根据鸡的品种和疫病普查结果,制定科学、实用、系统、经济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新城疫、传支、禽流感、法氏囊、鸡痘等是必须重视的免疫病种;球虫、霍乱、支原体、大肠杆菌、坏死性肠炎、沙门氏杆菌等是必须高度重视的药物保健防控病种;促进生长发育、改善冠面羽毛、促进飞爪发育、改善肉质和提高料肉比等的营养药跟进,是常规饲养的重心。
【联系方式】
电话:0311-82221228
微信:jiangshandongwuyaoye